文|來自台灣的女中醫師吳品新
轉骨學說,這是台灣特有生長理論的名詞,在歷史文獻裡已找不到實際出處。有一說為清末唐山人到台灣開墾時,當時社會物資短缺,父母自身已經飲食匱乏,許多孩童普遍營養不夠,導致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發育不良。老祖先為了讓後代子孫長得更健康、長高、強壯,提出了「轉骨」的概念,因而出現轉骨湯。湯內中草藥組成一般包含補氣、健脾、開胃、補腎、活血、通絡、驅蟲等,並以藥膳的方式來燉補鴨公、雞腿、排骨等,給轉骨期的小朋友吃。
至於「轉骨」、「轉大人」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指兒童進入青春期的這段期間,器官發育和身高出現第二波生長高峰,這時期荷爾蒙加速兒童第二性徵的成熟。此階段孩童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女孩會有乳房發育、出現陰毛、出現腋毛、出現月經。男孩則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出現陰毛、變聲、出現腋毛的表現,這表示人體將由兒童狀態轉為大人。轉骨期子女除了要適應身體的變化還要應付課業壓力,加上看書或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過度耗用腦力眼力傷血耗氣。起居不正常,睡眠不足,晚睡早起損傷腎氣。運動不足,陽氣無法有效升發。飲食不調,不吃早餐、偏食挑食、過食甜食或喜好油炸厚味、或貪食雪糕凍飲損傷脾胃等等。不只遺傳,以上這些因素,包含情緒、壓力、飲食、睡眠、運動都會影響轉骨期的身高生長發育。
隨著中醫藥概念普及,父母想要子女轉骨、轉大人可以轉得更好,在尋求轉骨方的同時,大多會找上專業的註冊中醫師諮詢,而不是一昧給子女胡亂進補,揠苗助長。註冊中醫師會根據小朋友的體質,配合他們的成長曲線來作調整。除了幫助增高之外,同時會顧好身體的健康。透過調整臟腑機能改善偏差體質,達到促進生長發育的效果。其主要原理是顧護先天腎氣,健運後天脾胃,再按小孩生理及心理狀況適時加以益氣補血、疏肝理氣、舒筋通絡等等,並非純補。要留意 轉骨增高的關鍵不只在於轉骨中藥,睡眠充足可刺激分泌生長激素,正確而適度的運動則可刺激生長板生長,像籃球、跳繩等跳躍運動就很適合常做。情緒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關愛,身高也會比同齡人矮。若有先天不足也就是父母親遺傳稟賦缺陷再加上後天失調,在與同齡孩童相比時會更加明顯體弱矮小。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幫助小孩打好體質順利轉大人,可透過中醫師辨證論治適度給予轉骨方或透過中醫理療如針灸、推拿、敷貼來輔助發育,同時也可改善反覆呼吸道感染、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體質、月經不調、痛經、情緒病、抽筋等種種問題。
那小孩甚麼時候開始服用轉骨方最好呢?一般來說是第二性徵出現前的六個月最佳,若錯過這階段就更要把握後面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發育的黃金期,女生約10到16歲,男生約12到18歲。每個小孩成長不同,確切時間較難確定。西醫會用儀器做骨齡檢測參考,醫生會通過拍攝兒童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觀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橈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發育程度,來確定兒童的骨齡。如果骨齡大於實際年齡,後期生長空間會較小,成年身高會較低,而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則後期生長空間會較大,成年身高可能較高。現代由於各種複雜因素影響,孩童趨於早熟,為免錯過黃金期,可提前於女孩9-10歲,男孩10-11歲時,或自覺子女成長有問題時,可帶給註冊醫師檢查一下。
想為子女轉骨調理的家長要特別留意,太早亂投補藥,有機會導致生長板過早閉合。小朋友的身高是與父母親的身高有關,可以參考父母的身高做比較。調整好影響長高的因素:良好心情適度抗壓、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不熬夜,加上搭配適合個人體質的轉骨治療方式,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