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滌修
古玉是東方中國文化獨有的借助特殊材質來「表達」的一種藝術存在。據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藏有一件代表「神靈護佑」或「精神追求」的玉器。「玉」這種東方獨有的藝術在西方歐美國家眼中一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歐美各大文化、藝術體系和各大搏物館很早就對這些東方玉器充滿著渴求和探索。上世紀初二十至五十年代開始西方歐美國家刮起了尊崇東方文明的瘋狂熱潮。(在歐美上層精英教育機構納藏的東方玉器等文化符號如哈佛大學藝術館等等,各大藝術收藏家族如洛克菲勒基金會、賽克勒博士、瓊肯等等,在歐美各大搏物館納藏的東方藝術品可見。)台灣及世界華人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泛起了「崇古朔祖」的風潮,大量收藏中國古玉,(台北故宮為代表的各大館藏、藝術機构、各大藏家家中可見。)日本及一些亞洲國家對中國文化一直推崇有加,各大搏物館、藝術機构及藏家家中藏有大量的中國古玉器。
東方的中國玉文化淵源流長,據各大館藏及文獻資料己知的「玉文化」就有據今八千年以至萬年以上。從「禮天地」到「複雕琢」、從「珠圓玉潤」到「玉潔冰清」、從「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到「一片冰心在玉壺」,玉一直被東方的中國人重視、尊崇。
「玉」承載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以玉事神」、「以玉載禮」、「以玉比德」、「以玉養性」就是愛玉、崇玉的寫照。玉器發展歷程中呈現出的「神聖化」「禮儀化」「道德化」「審美化」就是獨具特色的「玉文化。」在中國物質文化種類繁多,例如:「青銅器、」「漆器」等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都曾在中國歷史的某些階段興盛,之後逐漸不再成為主流。只有「玉文化」是從出現一直到現在仍然鮮活存在的物質文化。「玉文化」是中國唯一沒有間斷過的物質文化,玉器發展史就是中國的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史。
人們對玉器的認識和應用經歷了當初作為裝飾品和工具出現,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演變為帶有「神」内容的物品。至春秋戰國時期被賦予「等級」「人格化」特徵,至漢、六朝一直為上層社會階層專屬,唐、宋以後逐漸成為民間亦可使用的民俗藝術文化的延伸。季羨林先生曾說:「如果用一種物質來代表中國文化那就是玉!」這些遺存的玉器或精美或樸拙極具文化內涵,從中體現出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玉」的起源與石器分化同步。「新石器時代」早期,東方先人在磨制、鑽孔、拋光等製作工藝上有了較大的發展,並有意識地選擇「顏色、韌性、硬度」俱佳的美石加工。在實用和美觀的基礎上製作出了早期的玉器形態,質地堅硬的石料被打造成為「錛、鑿、鏟」之形狀,作為工具為生產所用。色澤、質地上佳的石料被拋光打磨、穿孔、繩系供佩戴,逐漸演變成為飾物。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成為部落首領和神職人員身份的象徵,同時又是舉行祭祀儀式時溝通「神、天地之間」的神物。「以玉事神」是這一時期的特徵。這些玉器都曾經作為人類通向「神靈」世界的「信物」而存在,構築著先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當時的偉大文明。商周時期玉器逐漸進入「禮儀」「王權」的時代,這個時期各種祭祀「自然神袛」「祖先神靈」的行為頻繁。祭祀用具以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為多。例如在湖南寧鄉黃村地區就大量出土了滿貯各種玉器的青銅器等等。以玉比君子是當下廣為流傳的一種對玉器文化內涵的詮釋。這種社會風氣興於春秋時期,當時由於禮崩樂壞,用於禮儀的玉器越來越少,玉器被東方儒家學者逐漸人格化。「君子比德如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種社會風氣至今仍然被東方社會風氣推崇和傳頌。玉器之美不光體現在其材質、紋飾、工藝、造型等方面,也體現在其文化內涵上。中國人愛玉如命揭示了物質文明如何影響人類的精神世界。
在時代變遷中玉器兼備了「神」「巫」「禮儀」「祭祀」「象徵權力、等級」「德行、操守」「審美、情趣」「吉祥、祝福」等等。玉以物質形式作用於人類精神思想,從而形成了相容並蓄的文化內涵。在東方中國的「玉文化」得以源遠流長。「臨江之畔、璞石無光、經年磨礪、溫潤有方」。東方先人們不會想到他們腦海中對於美好事物的想像,他們手中那塊最早用來打造工具的石頭,會隨著歷史不斷的被後人推演、打磨,並在萬年磨礪中綻放出潤澤後世的光華,成為東方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與精神。
在距今五千年前出現在環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中鳥的崇拜是非常突出的藝術表現主題,良諸人的部落標徽就是頭戴羽冠的神人獸面紋。《山海經》記載:「湯穀上有抉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鳥。」這是先人認為神鳥載日升日落,對鳥的崇拜等於是對太陽的崇拜。在浙江余杭反山、瑤山的兩處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器和骨器中「鳥」的形象都頻繁出現。(參照杭州良諸文化搏物館藏品)。無獨有偶,在己知年代更為久遠的一些北方赤峰「紅山」文化玉器、石器中鳥的崇拜隨處可見。(本書中紅山玉梟就是其中之一範例)。紅山、良渚兩個均以玉文化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明,一南一北,共同體現了對鳥圖騰崇拜的重要性。其它如「石家河」、「龍山」、「石卯」等史前文明的遺存中同樣頻繁出現鳥圖騰形象,對神鳥的崇拜直至影響到後世的商、周、春秋、戰漢(本書收錄的商、周、春秋、戰漢各時期中皆有玉梟、玉鳳鳥典型樣本。)在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字中「玉」字是三橫一豎成為「王」,「王」字加一點成了「玉」字。「王」字中間一橫即寓意為人。人上敬奉於天,下立足於地,人生長於「天地之間」。而玉字中的一點顯然是表示人所佩飾的玉。從最基本的文字就可以知道「玉」深深的根植於久遠的東方中華文化及文明發展之中。
玉豬龍紅山文化晚期約西元前3500年至3000年,此玉龍為紅山文化主要題材,黃玉,帶紅沁。龍體捲曲優美,呈「C」字形,明顯具備豬首的特徵。整體光素,生動自然。背部對穿孔似供配戴之用。豬龍是史前先民所崇拜的圖騰象徵,神秘而素雅。具有很高的觀賞研究價值,是所發現最早的史前文明重要玉器代表之一。
玉琮(新玉琮(新石器時代),閃石玉,黃褐色,質地細膩糯透,局部保留自然綹裂和風化皮層,整體受沁呈赭紅色,色調斑斕古樸。扁方柱體,外方內圓,兩端出環形矮射,中孔較大,孔壁磨製光滑。玉琮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器物。
圭、細膩石質,尺寸較大,厚重,頂端對鑽一孔,一端琢刃口。圭在史前時期先民作重要祭祀活動時使用的禮器。此圭在明代嘉慶年期被人所藏並正反兩面刻長文墓志銘,體現了古人尊古崇古惜古,殊為特別。
玉環,石卯文化(2000-1600BC)(公元前2000年至1600年)
黃玉質,輕微紅沁。玉環厚度均一,器型圓弧規整,包漿厚重,光潔明亮,古樸瑩潤,具大美之氣。
玉獸面(商代),透閃石,局部受沁呈褐黃色,臣字眼,立耳,內飾捲雲紋,口部簡單兩道陰線凸顯獠牙狀,有穿孔,整體器型的紋飾簡約明快,寥寥數筆便交代了獸面的威嚴與神秘。
圓雕鳳鳥(商代晚期),青黃玉質,溫潤飽滿。「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周鳳鳥在社會佔有重要地位,當時玉器片雕居多,圓雕很少。此件玉器造型墩實肥厚,腹部有一牛鼻孔,尾部有一對穿孔,作臥狀,昂首合翅,短尾,神韻十足,氣質不凡。
龍鳳紋柄形器(西周)片狀柄型器,青白玉質,局部受沁,瑩潤。雙陰起陽雕龍鳳合體紋飾。保留部分商代晚期制玉風格,同時期少見。
良渚文化雕有神組面飾的冠狀器反山17號墓出土
後石家河文化末期玉虎長11.7厘米
西漢中早期雙身合首琥龍紋璧滿城劉勝墓出土
西周中期柄形器張家坡出土
中國新石器時代主要文化分布圖: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歐陽滌修
古玉是東方中國文化獨有的借助特殊材質來「表達」的一種藝術存在。據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藏有一件代表「神靈護佑」或「精神追求」的玉器。「玉」這種東方獨有的藝術在西方歐美國家眼中一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歐美各大文化、藝術體系和各大搏物館很早就對這些東方玉器充滿著渴求和探索。上世紀初二十至五十年代開始西方歐美國家刮起了尊崇東方文明的瘋狂熱潮。(在歐美上層精英教育機構納藏的東方玉器等文化符號如哈佛大學藝術館等等,各大藝術收藏家族如洛克菲勒基金會、賽克勒博士、瓊肯等等,在歐美各大搏物館納藏的東方藝術品可見。)台灣及世界華人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泛起了「崇古朔祖」的風潮,大量收藏中國古玉,(台北故宮為代表的各大館藏、藝術機构、各大藏家家中可見。)日本及一些亞洲國家對中國文化一直推崇有加,各大搏物館、藝術機构及藏家家中藏有大量的中國古玉器。
東方的中國玉文化淵源流長,據各大館藏及文獻資料己知的「玉文化」就有據今八千年以至萬年以上。從「禮天地」到「複雕琢」、從「珠圓玉潤」到「玉潔冰清」、從「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到「一片冰心在玉壺」,玉一直被東方的中國人重視、尊崇。
「玉」承載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以玉事神」、「以玉載禮」、「以玉比德」、「以玉養性」就是愛玉、崇玉的寫照。玉器發展歷程中呈現出的「神聖化」「禮儀化」「道德化」「審美化」就是獨具特色的「玉文化。」在中國物質文化種類繁多,例如:「青銅器、」「漆器」等為代表的物質文化都曾在中國歷史的某些階段興盛,之後逐漸不再成為主流。只有「玉文化」是從出現一直到現在仍然鮮活存在的物質文化。「玉文化」是中國唯一沒有間斷過的物質文化,玉器發展史就是中國的民族文化藝術發展史。
人們對玉器的認識和應用經歷了當初作為裝飾品和工具出現,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演變為帶有「神」内容的物品。至春秋戰國時期被賦予「等級」「人格化」特徵,至漢、六朝一直為上層社會階層專屬,唐、宋以後逐漸成為民間亦可使用的民俗藝術文化的延伸。季羨林先生曾說:「如果用一種物質來代表中國文化那就是玉!」這些遺存的玉器或精美或樸拙極具文化內涵,從中體現出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玉」的起源與石器分化同步。「新石器時代」早期,東方先人在磨制、鑽孔、拋光等製作工藝上有了較大的發展,並有意識地選擇「顏色、韌性、硬度」俱佳的美石加工。在實用和美觀的基礎上製作出了早期的玉器形態,質地堅硬的石料被打造成為「錛、鑿、鏟」之形狀,作為工具為生產所用。色澤、質地上佳的石料被拋光打磨、穿孔、繩系供佩戴,逐漸演變成為飾物。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成為部落首領和神職人員身份的象徵,同時又是舉行祭祀儀式時溝通「神、天地之間」的神物。「以玉事神」是這一時期的特徵。這些玉器都曾經作為人類通向「神靈」世界的「信物」而存在,構築著先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當時的偉大文明。商周時期玉器逐漸進入「禮儀」「王權」的時代,這個時期各種祭祀「自然神袛」「祖先神靈」的行為頻繁。祭祀用具以青銅器、玉器、陶器等為多。例如在湖南寧鄉黃村地區就大量出土了滿貯各種玉器的青銅器等等。以玉比君子是當下廣為流傳的一種對玉器文化內涵的詮釋。這種社會風氣興於春秋時期,當時由於禮崩樂壞,用於禮儀的玉器越來越少,玉器被東方儒家學者逐漸人格化。「君子比德如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種社會風氣至今仍然被東方社會風氣推崇和傳頌。玉器之美不光體現在其材質、紋飾、工藝、造型等方面,也體現在其文化內涵上。中國人愛玉如命揭示了物質文明如何影響人類的精神世界。
在時代變遷中玉器兼備了「神」「巫」「禮儀」「祭祀」「象徵權力、等級」「德行、操守」「審美、情趣」「吉祥、祝福」等等。玉以物質形式作用於人類精神思想,從而形成了相容並蓄的文化內涵。在東方中國的「玉文化」得以源遠流長。「臨江之畔、璞石無光、經年磨礪、溫潤有方」。東方先人們不會想到他們腦海中對於美好事物的想像,他們手中那塊最早用來打造工具的石頭,會隨著歷史不斷的被後人推演、打磨,並在萬年磨礪中綻放出潤澤後世的光華,成為東方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與精神。
在距今五千年前出現在環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中鳥的崇拜是非常突出的藝術表現主題,良諸人的部落標徽就是頭戴羽冠的神人獸面紋。《山海經》記載:「湯穀上有抉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鳥。」這是先人認為神鳥載日升日落,對鳥的崇拜等於是對太陽的崇拜。在浙江余杭反山、瑤山的兩處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器和骨器中「鳥」的形象都頻繁出現。(參照杭州良諸文化搏物館藏品)。無獨有偶,在己知年代更為久遠的一些北方赤峰「紅山」文化玉器、石器中鳥的崇拜隨處可見。(本書中紅山玉梟就是其中之一範例)。紅山、良渚兩個均以玉文化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明,一南一北,共同體現了對鳥圖騰崇拜的重要性。其它如「石家河」、「龍山」、「石卯」等史前文明的遺存中同樣頻繁出現鳥圖騰形象,對神鳥的崇拜直至影響到後世的商、周、春秋、戰漢(本書收錄的商、周、春秋、戰漢各時期中皆有玉梟、玉鳳鳥典型樣本。)在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字中「玉」字是三橫一豎成為「王」,「王」字加一點成了「玉」字。「王」字中間一橫即寓意為人。人上敬奉於天,下立足於地,人生長於「天地之間」。而玉字中的一點顯然是表示人所佩飾的玉。從最基本的文字就可以知道「玉」深深的根植於久遠的東方中華文化及文明發展之中。
玉豬龍紅山文化晚期約西元前3500年至3000年,此玉龍為紅山文化主要題材,黃玉,帶紅沁。龍體捲曲優美,呈「C」字形,明顯具備豬首的特徵。整體光素,生動自然。背部對穿孔似供配戴之用。豬龍是史前先民所崇拜的圖騰象徵,神秘而素雅。具有很高的觀賞研究價值,是所發現最早的史前文明重要玉器代表之一。
玉琮(新玉琮(新石器時代),閃石玉,黃褐色,質地細膩糯透,局部保留自然綹裂和風化皮層,整體受沁呈赭紅色,色調斑斕古樸。扁方柱體,外方內圓,兩端出環形矮射,中孔較大,孔壁磨製光滑。玉琮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器物。
圭、細膩石質,尺寸較大,厚重,頂端對鑽一孔,一端琢刃口。圭在史前時期先民作重要祭祀活動時使用的禮器。此圭在明代嘉慶年期被人所藏並正反兩面刻長文墓志銘,體現了古人尊古崇古惜古,殊為特別。
玉環,石卯文化(2000-1600BC)(公元前2000年至1600年)
黃玉質,輕微紅沁。玉環厚度均一,器型圓弧規整,包漿厚重,光潔明亮,古樸瑩潤,具大美之氣。
玉獸面(商代),透閃石,局部受沁呈褐黃色,臣字眼,立耳,內飾捲雲紋,口部簡單兩道陰線凸顯獠牙狀,有穿孔,整體器型的紋飾簡約明快,寥寥數筆便交代了獸面的威嚴與神秘。
圓雕鳳鳥(商代晚期),青黃玉質,溫潤飽滿。「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周鳳鳥在社會佔有重要地位,當時玉器片雕居多,圓雕很少。此件玉器造型墩實肥厚,腹部有一牛鼻孔,尾部有一對穿孔,作臥狀,昂首合翅,短尾,神韻十足,氣質不凡。
龍鳳紋柄形器(西周)片狀柄型器,青白玉質,局部受沁,瑩潤。雙陰起陽雕龍鳳合體紋飾。保留部分商代晚期制玉風格,同時期少見。
良渚文化雕有神組面飾的冠狀器反山17號墓出土
後石家河文化末期玉虎長11.7厘米
西漢中早期雙身合首琥龍紋璧滿城劉勝墓出土
西周中期柄形器張家坡出土
中國新石器時代主要文化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