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耕
《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聯是中國的傳統民俗之一,最早起源於貼桃符,用來驅除妖魔鬼怪。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凶猛的怪獸,經常出來危害百姓,大家都深受其害。但是卻沒有辦法可以降住它。後來,有兩位專門除妖的神仙「神荼」和「鬱壘」,他們用桃符降住了怪獸為民除害。
百姓們都很感激兩位神仙,同時也很欽佩他們,為了祈求永久的平安,有的人就突發奇想,在家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符,這樣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再後來,大家紛紛模仿這種行為,在自家門上掛上桃符,號稱最早的春聯。
歷史不斷地發展,桃符不斷規範化,逐漸演變成為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再後來幾經演變,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桃符就演變成了春聯。後來,紙張的出現了,人們就把桃木換成了紅紙。
要說春聯真正在民間普及推廣開來,那要從明代的朱元璋說起。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朱元璋對春聯頗有好感,有一年快過年時,為了增加喜慶氣氛,他心血來潮,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自此,春聯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關於春聯的文化內涵
1.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不管是最開始的趨吉避凶,驅除妖魔,還是後來的對美好明天的期盼,這裡面都蘊含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非常清楚,現實生活總會遇到各種坎坷和困難。生活的意義也許就是通過自身努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為了自己,家庭和民族的未來,我們要鼓足精神,全力向前。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我們要堅定目標,不畏艱難。所以我們就把美好的向往凝聚在春聯中。
2.把對明天的美好期盼凝聚在文字裡。
中國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因為我們今天付出努力了。我們並沒有向困難低頭。開始的時候,我們用桃符來避凶,後來我們用文字來傳遞我們的信息。可見,文字一定是有能量的。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都會貼春聯,而且春聯的內容都是美好之詞,希望事業有成的,祝福家庭和睦的,歡迎四方來財的等等。
明年是龍年,甲子紀年是甲辰。新春即是立春之後,新年的開始,人多福,就是希望人們在龍年能夠大富大貴,幸福吉祥。下聯的文,代表的是文化,文字和文明。根據周易的推理,龍年屬於離火九運,適合文化事業的發展,所以,文後面的那個字是興,即興起,複興之意。希望明年能夠有更多的朋友們從事文化和教育事業,只有這樣,才會實現真正的財入門。因為在中國文化中,人們相信德才兼備,人可以賺錢,但是最好要德配位。而從事的文化和教育事業其實就是在提高自己的德行,一個人的德性提高了,自然會吸引更多的財入門。
橫批:家和事吉。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從自身和家庭出發,首先為了自己和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第二,再為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這就是家和事吉的寓意。
3. 春聯的基本規則。
第一:上下聯的位置。面對對聯,右手邊是上聯。左手邊是下聯。
第二:上下聯的平仄。上聯的最後一個字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平聲。注:福字在古音中屬於入聲字,入聲字屬於仄聲。
第三:上下聯的字數。一般情況下以奇數為主,這幅甲骨文春聯七言,還有九言,十一言的等等。奇數在中國文化中屬於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