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梁帆:香港23條立法與移民潮的荒謬聯繫

日期: 2024-03-22 來源: 紫荊
字號:

|梁帆

近日,有活動報道指出,隨着香港23條立法的通過,登記移民展的入場人數直線攀升,樓市全面撤辣,港人似乎正趁着最後的機會賣樓移民。這一說法不僅謬想天開,而且嚴重誤導了公眾對香港23條立法和移民現象的理解。

23條立法聯繫移民潮?無稽之談

將23條立法與移民潮直接聯繫起來,是一種典型的牽強附會和誇大其詞的謬論。23條立法是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法律,旨在保障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廣大市民等了27年終於落成,為香港修築了一道令社會感到心安的“門”。它是對香港法治的完善,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必要舉措,而非導致移民潮的根源。事實上,移民是一個複雜的個人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文化、家庭、個人發展等,而絕非單一法律所能決定。兩者強行聯繫在一起,不僅缺乏事實依據,也忽視了移民現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其次,發布會新聞稿中提到所謂樓市撤辣是港人最後賣樓移民機會,更是胡攪蠻纏。樓市的變動是市場經濟規律下的正常現象,特區政府撤辣政策的出台亦是審時度勢,與移民潮之間並無直接必然聯繫。部分港人選擇移民,是基於個人需求和考量,又怎會和樓市政策掛鈎?主辦方完全是歪曲、忽視全面撤辣後樓市“旺起來”的事實,而故意描述為“賣樓好時機”,真是為了做移民生意謀取利益而不擇手段。

BNO移民的前車之鑒

英國政府推出的BNO移民計劃,已經實施滿三年。然而,這個計劃並沒有給移英的港人帶來預期的幸福和安定。相反,許多移英港人發現,所謂的“庇護”不過是自掏腰包購買的虛幻泡影。他們在英國面臨着諸多困境和挑戰,生活過得苦不堪言。

英國智庫British Future公布的調查顯示,移英港人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包括對英文水平不自信、專業資質不被承認、沒有英國駕照、難以提供無犯罪紀錄證明、不了解就業相關信息、難以兼顧工作和育兒等。一名移英港人在社交媒體抱怨說,即便找到工作也難以適應英國職場,僱主未提供任何培訓和支持。另一人表示,在英國休帶薪病假只能拿最低工資,遠不如在香港的待遇。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移英港人還遇上了“心魔”,曾有27歲香港移英的年輕女碩士,僅待在英國7個月便選擇自殺身亡。這說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群體,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親人朋友,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面臨着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種孤獨感和心理壓力使得他們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了自殺等極端行為。

事實勝於雄辯,BNO移民計劃並非港人的福音,而是一場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冒險。

孰優孰劣 一眼便知

相比之下,今時今日香港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香港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亦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香港國安條例》在立法會通過第二天,25間重點企業與特區政府引進辦簽約落戶香港,包括6間美企在內的新一批重點企業將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21日發布“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位居第4位。阿里巴巴旗下大文娛集團近日亦公布,聯同多家香港文化娛樂公司共同發起“港藝振興計劃”,計劃未來5年投資不少於50億港元。

綜上表明,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穩固,創新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香港或海外的生活孰優孰劣,相信一眼便知了。對於那些仍在考慮移民的港人,筆者在此提醒一句,移民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鑰匙。在做出決定之前,請務必深思熟慮,充分了解目標國家的實際情況和可能面臨的風險。而對於那些已經選擇移民的港人,筆者亦希望他們能夠勇敢面對挑戰,積極適應新環境,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趙欣 監製:連振海
編輯:劉雨桐 校對:趙欣 監製:連振海
梁帆:香港23條立法與移民潮的荒謬聯繫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穩固,創新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