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治病要尋根,上面有病,病根在下面,肺病不好,根在腎上,有個方專治上實下虛!

日期: 2024-03-25 來源: 中國中藥雜誌
字號:

最近這幾年呼吸道疾病確實很厲害,很多體質差的,或者有慢病的人,總是反反復復的感冒、肺炎,幾乎所有的癥狀好的差不多了,咳嗽卻一直不見好轉。

肺部有老毛病比流感更讓人難受,時好時壞,深受困擾多年,表現為咳嗽咳痰,胸悶氣短,身體疲憊,走一走路就喘得厲害,怕風怕冷,伴有尿頻,舌淡胖苔白膩,透過表象看本質,不僅是因為肺裡的痰濕太多,影響肺的正常功能,更是因為腎也虛了,這種情況屬於中醫上實下虛證。

上實下虛證

這裡說到的上實下虛是什麽?指的是痰濕上阻於肺,腎氣虧於下,許多患有慢支、肺氣腫、哮喘的人,疾病日久,往往都會存在虛實夾雜。

中醫講肺為氣之主,司呼吸,呼吸系統問題離不開肺,而腎與肺離的那麽遠,為什麽也會有關系呢?

中醫還有一個理論,便是腎為氣之根,主納氣,一個完整的、有深度的呼吸,需要肺與腎的相互配合。

肺吸入的清氣到達腎,如果腎接納氣的功能減退,就會出現動則喘息的癥狀,好比一棵大樹,樹根紮得深,枝葉才能茂盛,如果腎納氣不足,就像是根沒有深入土壤,那麽枝葉就會枯萎,所以,腎出了毛病,也會對肺造成影響。

液體的蒸發與溫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溫度越高,水液蒸發越快,陽氣是溫暖的,如果腎中陽氣不足,溫度降低,體內的津液得不到腎氣的蒸騰轉化,於是就變成了痰飲。

痰飲上犯於肺,使肺的宣肺與肅降功能下降,自然就會咳嗽、咳痰、咳喘,這樣的身體也會頻繁感冒。

要想把身體養好,單純的應用祛痰止咳的方法,效果不會很明顯,治病求本,應虛實兼顧,古代醫家留給我們一個治療上實下虛的妙方——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湯,首載於唐朝《備急千金要方》,後加入紫蘇葉,記入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治療上實下虛之痰咳喘的經典方劑。

方劑組成:紫蘇子10克、姜半夏10克、陳皮5克、厚樸6克、前胡6克、肉桂3克、當歸6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

註意事項:由於此方成分多為溫性藥物,所以,陰虛火旺、肺熱痰喘者不宜使用,表現為咳嗽,幹咳或咳黃痰,五心煩熱,身熱,咽幹咽痛,小便黃,大便幹,舌紅等以熱象為主;外感發熱時不宜使用;服藥期間,不宜食用生冷寒冷的食物。

功效主治:具有祛痰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用來治療腎陽不足、痰涎壅肺之證,主要癥狀有咳嗽,痰多色白,胸膈滿悶,喘咳氣短,呼多吸少,或腰腿酸軟,肢體倦怠,周身無力,或肢體浮腫,小便頻數,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從這些癥狀來分析,應用此方要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上實,咳嗽痰多,胸悶咳喘,二是下虛,腰膝酸軟,疲憊乏力,肢體發沈或浮腫,怕冷,多尿,小便清長,如果二者缺一,此方便不再適合了。

所以,當用於西醫診斷中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心源性哮喘等患者時,辨證應屬於痰涎壅肺,兼有腎陽不足。

為什麽叫蘇子降氣湯呢?

方名中有紫蘇子,可見它在此方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諸子皆降,它能夠降氣化痰,讓上浮的氣降下來,消掉堵在肺裏的痰,咳痰、氣喘、胸悶就會好很多。

植物紫蘇全身都是寶,紫蘇子是它的種子,葉子叫紫蘇葉,梗叫紫蘇梗,三味都是中藥,紫蘇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受寒著涼時可加紫蘇葉6g;紫蘇梗行氣寬中、調暢氣機,能夠改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

人體的氣機有升有降才會身體健康,其中肺氣是要降的,想要讓上逆的氣乖乖降下去,方中還用了半夏、前胡、厚樸,它們都有讓氣往下走的作用,前胡還是一味止咳常用藥,氣降下來了,咳嗽、咳喘也就會平靜了。

肺裏痰濕太多,阻礙肺的氣血運行,癥狀不容易好轉,而且還容易感冒,誘發肺炎。

這些藥還能化痰,與陳皮配伍,解決了阻塞氣道的痰涎,其中半夏與陳皮組合成著名的化痰方二陳湯,當管道中的堵塞物清理幹凈,氣道暢通,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癥狀自然得到緩解。

這個方子的組成妙就妙在肉桂上,肉桂香辣氣厚,溫補腎陽,溫和持久,在方中擔當太陽的角色,為身體註入陽氣,水為陰,可以形成痰濕,而痰濕需要陽氣來化,充足的日光照射後,能夠使痰濕蒸發、消散。

另一方面,腎陽不足使腎的納氣功能下降,氣就容易上浮,出現呼吸短淺,張著嘴大口大口的喘氣,嚴重者躺不下,睡不著,血氧指數下降,補足腎陽能幫助恢復納氣的功能,為了使這些癥狀更好的改善,可以加沈香6g納氣平喘入腎。

當歸,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它為什麽會出現在治咳喘的方子裏呢?

這是因為血為氣之母,要想氣能順暢,也要調理血,同時也防止理氣藥傷血,還有一點,古代醫家認為,當歸也會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炙甘草、生姜、大棗顧護脾胃,目標是穩住身體的底子和輔助化痰。

蘇子降氣湯標本兼治,上能化痰止咳、寬胸理肺,下能溫腎納氣,很好地解決了上實下虛的問題,修補好使肺腎之氣相接的橋梁,使諸癥狀消除。

如果痰涎太多,咳嗽咳痰總不好,可以加黨參10g、茯苓10g、白術10g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與半夏、厚樸、炙甘草組成六君子湯。

痰與脾臟關系密切,中醫有一句話「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虛了,不給肺供應「燃料」,反而輸送「廢料」,這三味藥使脾健運起來,工作更加賣力,痰液生成也就減少了,咳痰自然也就減輕了。

有老慢支、肺氣腫、哮喘的人平時就要註意保養肺脾腎,才能少遭罪,除了鍛煉身體達到強壯身體之外,日常膳食調養也會有很好的養生效果,可食用枸杞、羊肉、黑芝麻、桑葚、核桃仁等養腎的食物,也可食用白術、陳皮、薏苡仁、山藥、大米等養脾胃的食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懿 校對:蘇藝 監製:黎知明
編輯:羅懿 校對:蘇藝 監製:黎知明
治病要尋根,上面有病,病根在下面,肺病不好,根在腎上,有個方專治上實下虛!
最近這幾年呼吸道疾病確實很厲害,很多體質差的,或者有慢病的人,總是反反復復的感冒、肺炎,幾乎所有的癥狀好的差不多了,咳嗽卻一直不見好轉。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