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聽力損失是指因年齡增長(60歲以上)、耳科疾病、遺傳因素、噪聲損傷、耳毒性藥物以及代謝性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的聽覺功能下降的總稱。老年聽力損失的治療、干預與其病因密切相關。
聽力下降的主要表現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科主任醫師郝欣平在人民好醫生科普直播中介紹,造成老年性聽力損失的原因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全身器官功能自然退化,退化的速度快慢因人而異;二是非自然退化的因素,包括環境噪音、服用耳毒性藥物或突發性耳聾、中耳耵聹栓塞等其它疾病所引發。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可以加速老年性耳聾的發生發展。
老年性聽力損失大多是雙耳的,聽力損失程度可以不一致,但均呈現逐漸加重的現象。聽力損失也就是聽力下降,表現為老人聽不見別人講話、重復性提問等,主要癥狀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響聲。言語識別能力下降,主要表現為聽得見但聽不清,或者輕聲聽不清,大聲又嫌吵。
老年聽力損失不是必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防聾辦公室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究員王碩在人民好醫生科普直播中說,臨床中經常遇到這樣的誤區,很多人認為年紀增長,聽力下降,這是挺正常的一件事。老年人的聽力下降其實是多種原因導致的,掌握正確的用耳習慣,做好慢病管理,可以延緩老年聽力下降。此外,聽力損失出現時,需要積極幹預,延緩聽覺功能退化很重要。
老年聽力損失不僅發病率高,還會給老年人帶來嚴重危害,影響老年人生活水平。主要危害包括:言語交流能力下降、情感和社會交流能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避險能力下降、照顧者負擔重等。
聽力損失的干預
郝欣平說,對聽力損失進行干預,老年人自身或家庭成員、看護人員的細心觀察至關重要,獨居老人需特別關註,發現問題後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後專業的耳鼻喉科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檢查,確定聽力損失情況,排除中樞疾病。根據個人情況,聽力損失情況可以選擇藥物、手術、助聽器驗配,甚至人工耳蝸植入等方法進行治療。
已經形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聽力損失人群可以考慮佩戴助聽器。「換句話說,有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但還有殘余聽力的人,應盡早佩戴助聽器。」王碩說。需要註意的是,助聽器越早佩戴越好,因為助聽器可以保護殘余聽力,延緩聽力下降的速度。如果長時間處於聽不到聲音的狀態,缺乏聲音的刺激,會出現大腦聽覺中樞處理聲音信息的能力退化,此時再佩戴助聽器的效果不如早期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好。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6/YS0JVCzgxjmdDe8Q3usPTc5EVXySyAMwNb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