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全浩
大家若有留意屋企的電費單,都會發現當中的燃料調整費在過去大半年明顯下跌。主因是過去大半年,國際燃料價格從歷史高位逐步回落,兩電相應調低燃料調整費,例如中電累計已由年初回落接近兩成,港燈更加跌超過四成。由於燃料調整費是電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燃料調整費大幅下調,直接令電費降低,人人受惠。例如中電在2023年11月的淨電費較1月時下調6.6%,而港燈的電費更降17%,在香港的復常路上使市民大眾同工商業可以鬆一口氣。
不過,下調的主要原因為情況特殊,先有印尼禁止燃煤出口,隨後俄烏戰爭爆發,加劇了國際能源市場供不應求的問題,使全球陷入能源危機。各類燃料價格飆升,煤、石油、天然氣無一幸免。價格雖然之後開始回落,但至今仍然高企。再者國際局勢近年持續緊張,發生在中東的以巴衝突又令地緣政治升溫,為燃料價格帶來上行風險。除了中電有使用核電外,兩電的主要發電燃料為天然氣和煤,燃料成本深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在燃料價格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兩電燃料費有可能維持高位。
另一方面,根據香港政府的減碳路線圖,要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至從2005年水平的一半,因此增加天然氣發電、減少燃煤發電無可避免。兩電開始新一個五年發展計劃,訂出在2024-2028年內的資本開支,當中相信會包括興建新天然氣機組,取代已夠期退役的老舊燃煤機組,同時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配合政府的減排減碳目標。
隨着天然氣發電比例增加,控制燃料成本亦是一大難題。慶幸兩電對此亦早有準備,共同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通過拓展新氣源以提升採購天然氣議價能力來控制燃料成本。這個天然氣接收站已在2023年7月正式啟用。雖然兩電着力降低採購天然氣的成本,但天然氣始終較煤為貴,為了減碳,兩電的燃料成本難免會增加。
另外,為了配合香港的發展需要建設新的電力基建,特別是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相信兩電會繼續投放資源為客戶安裝智能電錶。有了智能電錶,市民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自己的用電情況,改變用電習慣來節省能源,既可慳錢,亦可為減碳出一分力。
至於電力行業“重中之重”的任務當然是要提供安全可靠和穩定的電力服務,因此亦要定期更新及添置所需設備,如興建新電站及更換舊電纜等。中電此前發生電纜橋事故,港燈亦曾出現後備電纜不慎通電的情況,都顯示電力基建保養及維護的重要性。大家不能認為香港長久以來的供電可靠紀錄是理所當然的,可靠的電力供應是支持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兩電要從事故中學習,投放足夠資源來保養及維護電力設備。
中電在上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投放561億元,港燈投放266億元。雖然兩電的資源投放會對基本電費構成壓力,但世界潮流是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因為氣候變化會影響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相信大家對2023年年9月初的超強颱風和世紀大暴雨仍歷歷在目。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漸趨頻繁,要減低氣候變化影響,令下一代有一個宜居的環境,減碳行動刻不容緩。減碳有價,香港絕不可能獨善其身。
(作者係香港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前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來源: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