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與中央合作 提升管治效能
首先,特區政府需要加强與中央的合作。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之所以管治困難,是因為在管治上處於“單打獨鬥”的困境,易被內外敵對勢力圍攻和打擊。如今,中央在處理特區事務上越來越擔當起主導角色,在中央的支持下,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和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升,更有底氣和條件在管治過程中克服政府內部和社會上的諸多阻力,讓一些較為大膽和創新的政策和措施得以出台和執行。要提升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特區政府必須不斷爭取中央對自己的管治理念和施政方向的認可和支持。
認清國際形勢與中央發展戰略 發展是破解深層次矛盾鑰匙
第二,特區政府要嚴謹認真理解和分析香港當前和未來所面對的複雜國際形勢、深入了解國家發展大勢和中央的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擘畫香港的長遠發展戰略。在美西方的打壓下,在非西方世界開拓新的國際經濟發展空間。對香港而言,發展肯定是“硬道理”,是破解香港愈趨嚴重的社會民生深層次矛盾的鑰匙。習近平主席所指的“要提升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從大局和長遠需要出發積極謀劃香港發展”,就是這個意思。
從“積極不干預”的消極管治理念中“解放”
第三,習主席要求“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特區政府近年的管治思維已開始從“積極不干預”這種消極的管治理念中“解放”出來,特別反映在努力搶資金、搶人才、以基建推動發展和扶持新產業的發展上。但仍有不少官員“囿於”已經過時的“小政府、大市場”的管治“哲學”之中。因此,所有有份參與政策制定的高層官員必須具備夏寶龍主任所要求的强烈的憂患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擔起謀劃和創造香港未來和衷心竭力為人民謀福祉的光榮使命。
開源節流解財困 平衡各方利益 展現“破除利益固化藩籬”能力
第四,在公共財政資源愈趨緊絀但又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應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民生問題的情況下,政府需推行各種艱難的“開源節流”政策和措施,必然會引發政府與居民的摩擦和居民內部的矛盾,政府需要儘快以坦誠和開放的態度向居民講述香港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在社會上形成足夠的憂患感和緊迫感。同時,政府要讓居民相信他們的 “犧牲”不會長久,政府要協調好政府與社會及社會內部各方面的利益和訴求,防止將矛盾激化,不讓內外敵對勢力有可乘之機;在採取各種應對逆境的政策時,政府必須要展示公平公正的管治風格,不能讓居民覺得政府有偏𥘵,展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的能力,讓享有特殊利益的集團承擔多一點的社會責任。
加強掌握民情能力
第五,特區政府對社情民意的研究能力必須强化,更好地了解和“預知”社情民意的變化,從而及早察覺問題、把問題解決於萌芽狀態,防範危機的發生或惡化。
凝聚愛國人才
第六,特區政府需要團結、倚重愛國力量和凝聚愛國人才,讓愛國力量和愛國人士有機會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和政府工作,減少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的阻力,更加得心應手。
強化對公務員隊伍的領導
第七,習主席提出要“加强政府管理”。要滿足此一要求,特區政府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强化其領導、管理、駕馭、指揮和調動公務員隊伍的能力。特區政府需要抓緊公務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特別在提升其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對國家的認識、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量度管治效能重要指標
第八,能否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量度特區政府管治效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長期以來,基於對內地的偏見和抗拒,特區政府內部不少官員對强化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採取消極甚至排拒的心態,致使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受阻。時至今日,儘管這種不健康的思想心態在政府官員之中已經有所改變,但仍未根除,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一定要立場堅定、義無反顧,積極讓高層官員明白,在新的、嚴峻的國際形勢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香港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嚴格要求其下屬官員切實執行並取得實效,為此建構相應的獎懲和問責制度。
來源:香港01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7/JgWFcVBW5pisg0djzDcJiJbDLsvtDWxskZ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