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
近年來,香港在虛擬資產等方面發展迅速,特區政府以開放、審慎、穩健態度推出一系列發牌、規管制度,促使香港成為少數最早採用全面框架、從保障投資者角度規管虛擬資產活動的司法管轄區。本刊邀請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暢談特區政府穩慎發展Web3.0生態圈及虛擬資產,加速金融與綠色科技結合應用,推進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以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國家“金融強國”建設。
發展第三代互聯網(Web3.0)是現今世界大勢所趨。香港特區作為一個“先行者”,一直與時俱進,致力推動Web3.0生態圈的蓬勃發展,這從過去數年的成果可見一斑。舉例來說,數碼港目前有超過220家從事相關技術的企業,包括3家獨角獸企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財庫局)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推出兩輪“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夥拍金融科技企業持續創新。兩輪計劃共批出約150個項目,合共超過七成的解決方案在完成概念驗證測試後得以商品化。
高瞻曠覽 保障全面
特區政府的目標和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就是為市場提供適當監管,釋放Web3.0和其他相關技術的潛力,讓它們可以提高金融和商貿在清算、結算和支付等環節的效率和透明度。在制訂監管的細節時,我們採取“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讓這些技術和服務對金融穩定、投資者保障等的實際和潛在風險可得到合適的緩解。
鑑於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虛擬資產日益增加的全球影響力,我們密切關注國際上的監管發展,以確保香港的要求穩妥並便利市場。就此,特區政府已透過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引入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以確保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符合有關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國際標準,並保障投資者利益。
發牌制度已於去年6月生效,規管非常全面。當中,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本身和特定人員須遵守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的嚴格規管要求。該些要求涵蓋多項事宜,包括持牌人應具備足夠的財政能力、知識和經驗,且應訂有穩妥保管客戶資產的安排、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虛擬資產納入和交易政策、以及妥善的財務匯報和披露安排等。
事實上,香港是少數最早採用全面框架、從保障投資者角度規管虛擬資產活動的司法管轄區。為加強保障投資者,證監會已訂明有關非專業投資者參與虛擬資產活動的詳細規定,例如要求提供予非專業投資者的代幣必須是大型和具高流通性的虛擬資產;而平台營運者若要將虛擬資產納入供零售投資者交易的計劃,也須事前取得證監會同意。
證監會及其轄下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自2017年起致力推動虛擬資產投資者教育。為配合Web3.0生態圈的發展,投委會近年積極加強虛擬資產教育的工作,透過社交媒體平台、傳媒訪問、講座、宣傳活動等多元渠道,提醒有關投資虛擬資產應注意的事項,以及使用無牌及海外交易平台的風險。同時,證監會亦加強發放有關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資料,包括公布持牌及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向公眾提供清晰、透明和及時的資訊,加深公眾對虛擬資產相關風險及潛在詐騙行為的認知並加以防範。
完善框架 適度規管
去年發生的無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可疑銷售/詐騙行為,可見從政策角度反映適度而穩健的監管對市場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為進一步完善規管框架,特區政府正就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以外的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積極研究合適的規管措施。當中,就公眾關注的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所(俗稱OTC),我們計劃修訂法例,制定規管安排。財庫局於今年2月8日就設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立法建議重點包括:要求任何人如在香港以業務形式提供任何虛擬資產現貨交易的服務,須向海關關長申領牌照;規管範圍涵蓋所有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不論有關服務是透過實體店及/或其他平台提供;賦予海關關長權力,監督持牌人在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的合規情況,執行新制度的法定和規管要求;以及提供過渡安排,讓規管制度有效實施。
合作創新 穩慎發展
因應穩定幣在Web3.0和虛擬資產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而傳統金融體系與虛擬資產市場間的聯繫也越趨緊密,財庫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去年12月底聯合發表公眾諮詢文件,就有關監管穩定幣發行人的立法建議收集意見。諮詢期於2月29日完結。財庫局和金管局正研究這些意見,爭取儘快公布諮詢總結。整體而言,公眾普遍支持推出有關監管制度。對於立法建議的整體方向、原則和主要框架,回應者大多表示贊同。
為促進落實後續監管制度,金管局於今年3月12日推出“沙盒”,讓有意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在可控範圍內測試穩定幣的發行流程、業務模式、投資者保障和風險管理制度,並就日後的監管要求進行溝通。
“數碼港元”也有所進展。去年10月,金管局完成“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的試驗。16間參與第一階段的機構進行了14項試驗,深入研究六個範疇的本地零售用例,即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離線支付、代幣化存款、第三代互聯網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產結算。首階段的試驗發現,“數碼港元”或可在可編程性、代幣化及即時交收三方面,為香港現有的支付生態系統帶來獨特價值,並有潛力促進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具包容性的交易,同時可促成新型的經濟活動。
今年3月,金管局推出先導計劃的第二階段試驗,進一步研究“數碼港元”的新用例。雖然金管局目前尚未就會否及何時正式推出“數碼港元”作出決定,但先導計劃的結果及實際經驗,將有助金管局完善可能落實“數碼港元”的方式。
數字人民幣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和金管局一直就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緊密合作,四家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及18家香港銀行於今年初完成了演練工作,順利透過轉數快增值數字人民幣錢包及利用其進行商戶消費。數字人民幣會在香港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屆時更多香港市民將可便捷地開立和使用數幣錢包,並通過轉數快進行增值,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用戶體驗。
再進一步至央行合作層面,就是“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項目。金管局正與三家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泰國中央銀行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以及國際結算銀行開展“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探討如何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和創新方案。mBridge於2022年起進入試行階段,主要涵蓋國際貿易結算用例。項目現時已進入“最簡可行產品”開發階段,預計可在今年推出,並為系統最終正式投入運作做好準備。
此外,金管局今年3月展開全新的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項目Ensemble,以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發展。新項目旨在開拓創新的金融市場基建,透過wCBDC暢順地進行代幣化貨幣的銀行同業結算。項目最初會聚焦代幣化存款,即由商業銀行向公眾發行及提供的數碼形式商業銀行存款。在wCBDC的基礎上,代幣化存款可用於代幣化資產交易,為代幣化紀元開創優化及創新的機會。
發展綠色金融科技 提高香港新質生產力
中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特區政府也正加把勁提高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通過創新推動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變化和提升,從而釋放更高的生產力所帶來的發展潛力。其中,加速金融與綠色科技的結合應用便是一例。
特區政府在今年2月7日成功發行以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計價,總值約60億港元的數碼綠色債券,是繼去年2月發行首批政府代幣化綠色債券後再次取得的突破。此次發行取得了以下新突破:為全球首批多貨幣計價數碼債券;為本地首批以數碼原生形式發行的數碼債券,無需先在傳統的中央證券託管平台發行,然後再將債券轉換至數碼形式;透過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外部連結,國際投資者可選擇利用其現有歐洲清算(Euroclear)或明訊(Clearstream)戶口參與該批數碼綠色債券的買賣;以及是首批主權發行人採用債券數據分類術語BDT(Bond Data Taxonomy)的綠色債券,引入標準化元素,促進市場效率以及跨平台互操作性。
此外,由於這批數碼綠色債券以數碼原生形式發行,精簡了發行程序,提升了整個流程的效率,將傳統債券發行的一般需時5個營業日(T+5)大幅縮短至1個營業日(T+1)。
為更好地結合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加速經濟綠色轉型,我們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鼓勵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我們將於晚些時候公布資助計劃詳情,預計受惠企業將包括綠色金融科技公司和採用其創新產品的私人公司。
要提高新質生產力,推動Web3.0、金融科技以致整體經濟,穩定和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必不可少。立法會剛在上個月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完成立法後,我深信特區政府聯同各界定可集中全力拼經濟,保香港繁榮發展、保所有外來投資者利益,為香港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保障,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繼續貢獻國家“金融強國”的建設目標。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4月號,標題有編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pFsWVP980h7U9opisVm5qoScrDxusOuDqSX.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
近年來,香港在虛擬資產等方面發展迅速,特區政府以開放、審慎、穩健態度推出一系列發牌、規管制度,促使香港成為少數最早採用全面框架、從保障投資者角度規管虛擬資產活動的司法管轄區。本刊邀請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暢談特區政府穩慎發展Web3.0生態圈及虛擬資產,加速金融與綠色科技結合應用,推進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以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貢獻國家“金融強國”建設。
發展第三代互聯網(Web3.0)是現今世界大勢所趨。香港特區作為一個“先行者”,一直與時俱進,致力推動Web3.0生態圈的蓬勃發展,這從過去數年的成果可見一斑。舉例來說,數碼港目前有超過220家從事相關技術的企業,包括3家獨角獸企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財庫局)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推出兩輪“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鼓勵傳統金融機構夥拍金融科技企業持續創新。兩輪計劃共批出約150個項目,合共超過七成的解決方案在完成概念驗證測試後得以商品化。
高瞻曠覽 保障全面
特區政府的目標和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就是為市場提供適當監管,釋放Web3.0和其他相關技術的潛力,讓它們可以提高金融和商貿在清算、結算和支付等環節的效率和透明度。在制訂監管的細節時,我們採取“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讓這些技術和服務對金融穩定、投資者保障等的實際和潛在風險可得到合適的緩解。
鑑於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虛擬資產日益增加的全球影響力,我們密切關注國際上的監管發展,以確保香港的要求穩妥並便利市場。就此,特區政府已透過修訂《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引入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以確保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符合有關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國際標準,並保障投資者利益。
發牌制度已於去年6月生效,規管非常全面。當中,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本身和特定人員須遵守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的嚴格規管要求。該些要求涵蓋多項事宜,包括持牌人應具備足夠的財政能力、知識和經驗,且應訂有穩妥保管客戶資產的安排、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虛擬資產納入和交易政策、以及妥善的財務匯報和披露安排等。
事實上,香港是少數最早採用全面框架、從保障投資者角度規管虛擬資產活動的司法管轄區。為加強保障投資者,證監會已訂明有關非專業投資者參與虛擬資產活動的詳細規定,例如要求提供予非專業投資者的代幣必須是大型和具高流通性的虛擬資產;而平台營運者若要將虛擬資產納入供零售投資者交易的計劃,也須事前取得證監會同意。
證監會及其轄下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自2017年起致力推動虛擬資產投資者教育。為配合Web3.0生態圈的發展,投委會近年積極加強虛擬資產教育的工作,透過社交媒體平台、傳媒訪問、講座、宣傳活動等多元渠道,提醒有關投資虛擬資產應注意的事項,以及使用無牌及海外交易平台的風險。同時,證監會亦加強發放有關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資料,包括公布持牌及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向公眾提供清晰、透明和及時的資訊,加深公眾對虛擬資產相關風險及潛在詐騙行為的認知並加以防範。
完善框架 適度規管
去年發生的無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可疑銷售/詐騙行為,可見從政策角度反映適度而穩健的監管對市場的健康發展十分重要。為進一步完善規管框架,特區政府正就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以外的虛擬資產相關業務,積極研究合適的規管措施。當中,就公眾關注的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所(俗稱OTC),我們計劃修訂法例,制定規管安排。財庫局於今年2月8日就設立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立法建議重點包括:要求任何人如在香港以業務形式提供任何虛擬資產現貨交易的服務,須向海關關長申領牌照;規管範圍涵蓋所有虛擬資產場外交易服務,不論有關服務是透過實體店及/或其他平台提供;賦予海關關長權力,監督持牌人在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的合規情況,執行新制度的法定和規管要求;以及提供過渡安排,讓規管制度有效實施。
合作創新 穩慎發展
因應穩定幣在Web3.0和虛擬資產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而傳統金融體系與虛擬資產市場間的聯繫也越趨緊密,財庫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去年12月底聯合發表公眾諮詢文件,就有關監管穩定幣發行人的立法建議收集意見。諮詢期於2月29日完結。財庫局和金管局正研究這些意見,爭取儘快公布諮詢總結。整體而言,公眾普遍支持推出有關監管制度。對於立法建議的整體方向、原則和主要框架,回應者大多表示贊同。
為促進落實後續監管制度,金管局於今年3月12日推出“沙盒”,讓有意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在可控範圍內測試穩定幣的發行流程、業務模式、投資者保障和風險管理制度,並就日後的監管要求進行溝通。
“數碼港元”也有所進展。去年10月,金管局完成“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第一階段的試驗。16間參與第一階段的機構進行了14項試驗,深入研究六個範疇的本地零售用例,即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離線支付、代幣化存款、第三代互聯網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產結算。首階段的試驗發現,“數碼港元”或可在可編程性、代幣化及即時交收三方面,為香港現有的支付生態系統帶來獨特價值,並有潛力促進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具包容性的交易,同時可促成新型的經濟活動。
今年3月,金管局推出先導計劃的第二階段試驗,進一步研究“數碼港元”的新用例。雖然金管局目前尚未就會否及何時正式推出“數碼港元”作出決定,但先導計劃的結果及實際經驗,將有助金管局完善可能落實“數碼港元”的方式。
數字人民幣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和金管局一直就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緊密合作,四家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及18家香港銀行於今年初完成了演練工作,順利透過轉數快增值數字人民幣錢包及利用其進行商戶消費。數字人民幣會在香港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屆時更多香港市民將可便捷地開立和使用數幣錢包,並通過轉數快進行增值,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用戶體驗。
再進一步至央行合作層面,就是“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項目。金管局正與三家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泰國中央銀行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以及國際結算銀行開展“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項目,探討如何應用央行數碼貨幣和創新方案。mBridge於2022年起進入試行階段,主要涵蓋國際貿易結算用例。項目現時已進入“最簡可行產品”開發階段,預計可在今年推出,並為系統最終正式投入運作做好準備。
此外,金管局今年3月展開全新的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項目Ensemble,以支持香港代幣化市場發展。新項目旨在開拓創新的金融市場基建,透過wCBDC暢順地進行代幣化貨幣的銀行同業結算。項目最初會聚焦代幣化存款,即由商業銀行向公眾發行及提供的數碼形式商業銀行存款。在wCBDC的基礎上,代幣化存款可用於代幣化資產交易,為代幣化紀元開創優化及創新的機會。
發展綠色金融科技 提高香港新質生產力
中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特區政府也正加把勁提高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先進生產力,通過創新推動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變化和提升,從而釋放更高的生產力所帶來的發展潛力。其中,加速金融與綠色科技的結合應用便是一例。
特區政府在今年2月7日成功發行以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計價,總值約60億港元的數碼綠色債券,是繼去年2月發行首批政府代幣化綠色債券後再次取得的突破。此次發行取得了以下新突破:為全球首批多貨幣計價數碼債券;為本地首批以數碼原生形式發行的數碼債券,無需先在傳統的中央證券託管平台發行,然後再將債券轉換至數碼形式;透過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的外部連結,國際投資者可選擇利用其現有歐洲清算(Euroclear)或明訊(Clearstream)戶口參與該批數碼綠色債券的買賣;以及是首批主權發行人採用債券數據分類術語BDT(Bond Data Taxonomy)的綠色債券,引入標準化元素,促進市場效率以及跨平台互操作性。
此外,由於這批數碼綠色債券以數碼原生形式發行,精簡了發行程序,提升了整個流程的效率,將傳統債券發行的一般需時5個營業日(T+5)大幅縮短至1個營業日(T+1)。
為更好地結合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加速經濟綠色轉型,我們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鼓勵開發科技方案,為未被商業化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拓闊綠色金融科技的生態圈。我們將於晚些時候公布資助計劃詳情,預計受惠企業將包括綠色金融科技公司和採用其創新產品的私人公司。
要提高新質生產力,推動Web3.0、金融科技以致整體經濟,穩定和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必不可少。立法會剛在上個月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完成立法後,我深信特區政府聯同各界定可集中全力拼經濟,保香港繁榮發展、保所有外來投資者利益,為香港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提供堅實保障,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繼續貢獻國家“金融強國”的建設目標。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4月號,標題有編改)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pFsWVP980h7U9opisVm5qoScrDxusOuDqS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