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參加“2024港澳台和海外華文媒體郴州行”活動的45家華媒代表在永興中國銀都文創園領略“有色金屬之鄉”的產業之興;走訪“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板梁古村,體驗源自周朝的傳統宴席禮儀;遊覽“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的東江湖,感受郴州山水風光之秀。
中國銀都文創園:助推“中國銀都”產業鏈升級
旅遊有很多種方式,風景遊、美食遊、文化遊……郴州永興縣以其獨特的金銀冶煉歷史文化,大力實施“工業+旅遊”融合發展工程,迎接八方遊客。
走進中國銀都文創產業園金銀製品展銷中心,銀鎖、銀鐲、銀碗、銀壺等銀製首飾、生活器具、銀擺件琳琅滿目,遊客穿梭其間,挑選着心儀的銀製工藝品。
郴州永興縣被譽為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當地稀貴金屬綜合利用產業有着30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產業。但由於該縣大小銀製品賣場分散在全縣各地,沒有形成白銀集散市場和特色商業地標,因此,遊客沒有“貨比三家”的有形市場體驗。
2023年2月,乘着第二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東風,採用“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市場化模式開發打造的中國銀都文創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一期項目於2023年9月開園投入運營。該項目以白銀文化為主題、白銀產業為基礎,集文化、旅遊開發、銀製品檢驗檢測、銀製品交易集散中心、貴金屬和有色金屬交易平台等於一體,是湖南省最大、國內首家白銀文化創意產業綜合體。
中國銀都文創園將大力推動永興縣白銀及稀貴金屬產業鏈升級,擴大白銀製品產銷量和稀貴金屬原材料貿易量,促使稀貴金屬產品向年輕化、潮流化消費者轉型,成為“銀都潮地”。同時,通過擴大白銀及稀貴金屬市場佔有率,力爭實現中國銀都文創園白銀銷量突破1500噸、其他稀貴金屬100噸,預計銷售額15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3000人,新增白銀生產鏈就業人員50000人,帶動周邊配套服務業就業2000人。
板梁古村:300余棟明清古建築雕樑畫棟
位於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境內的板梁古村,依山傍水而建,劉姓聚族而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整個古村佔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驛道穿村而過,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層古塔,進村有石板古橋,村內建有廟祠亭閣,舊私塾,還有古商街、古錢莊。古村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寶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機巧,奇石異村令人叫絕,鄉村古風別有洞天。
板梁古村歷史久遠,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原金陵縣的重要集鎮。全村同姓同宗,為高祖劉邦後裔,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居地。該村在歷朝為官者數百人,人文興盛,歷史底蘊厚重,開國大將黃克誠從這裏走向革命道路。
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這些古民居雕樑畫棟,飛檐翹角,無論是它的水磨青磚,還是門當戶對,或者是它的磚雕、石雕、木雕,其工藝都十分精湛。當地人透露,板梁古村蘊藏着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築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高亭宴禮:沿襲於“周禮”的古代宴請
想品嚐板梁古村最具古風、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千萬不要錯過“高亭宴禮”。源於周朝“三禮”之《禮儀》的高亭宴禮是當地重大活動必遵的綜合性民俗禮儀,融迎客、祈福、音樂、演唱、美食以及排座安客為一體,以板梁古村為中心,保留最完整。高亭宴禮分別由請客、接客、宴客、送客儀禮組成,各部分既獨立成章,又相連成篇,音樂和演唱伴隨始終。
接龍橋被紅布裝點得喜氣洋洋,迎客隊伍浩浩蕩蕩。在司正的帶領下,頭戴一字巾帽、身穿醬紅寬領右衽長袖衫的司儀和身着圓領綵衣的吉祥童子歡喜迎客。《巧梳妝》《遊春》《十打》《青女賞月》……司樂隊演奏和演唱的曲目豐富,或是節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調,或是婉轉綿長的古崑腔,聽着聽着就來到了宴客的祖廳。
客人按長幼職序從上至下入座,祖廳傳杯,祝酒四杯,賀詞四輪。宴席三亭到位(寓意“步步高昇”),大樂三曲為篇,唱贊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禮,菜餚三三加一。菜餚融合了粵菜、徽菜、湘菜的特色,號稱“十碗葷”。固定的菜名、固定的上菜順序。料雖相同,口味卻是大廚憑祖傳的手藝各顯神通。
東江湖:先“護”後“用” 激活“水經濟”
位於湘、粵、贛三省交匯處的郴州資興市山清水秀,是一個以森林和湖光山色為主,兼有豐富人文旅遊資源的旅遊打卡地,其中東江湖景區尤為引人注目。
東江湖,純淨浩瀚,碧波盪漾,這裏生物多樣性豐富,湖區水域面積16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81.2億立方米,是湖南省的重要戰略水源地,也是湘江流域城市群重要的補水水源地。
小東江水從東江湖流出,12公里河道蜿蜒在群山峽谷之中,水溫全年保持在8℃至10℃之間。每年4月至10月,小東江水面與環境溫度形成溫差,水汽蒸騰,形成“霧漫小東江”這一壯觀景象,吸引無數遊人到此一遊。
為保護好珍貴的“一湖碧水”,資興堅守“綠色理念”,先後否決可能影響水環境的自然資源開發項目52個,涉及總投資600余億元;保護性退出流域大量礦山、近600家沿岸畜禽規模養殖場、42萬余平方米水面網箱養殖,劃定縣級公益林20余萬畝永久禁伐,打造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資興模式。
當地還籌措13億余元,實施91個保護和治理項目,統籌實施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山地林草生境恢復、生態環境監測監察能力建設,讓出湖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I類。
同時,資興市立足東江湖優質的冷水資源優勢,着力將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全力打造成國家新型數據谷、全國最綠色節能全自然冷卻數據中心、湖南省大數據災備中心和湖南省重要算力基地。
此外,資興還利用東江湖和小東江的淨水資源,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生產技術,東江湖魚、東江湖蜜桔、東江湖茶等地理標誌農產品,走俏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郴州水世界:展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成果
郴州水世界位於風景優美的資興市東江灣城市公園,是中國第一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展覽館,也是第一個展示中國城市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展覽館。
其建築佔地面積4439平方米,展示廳通過科技、教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並藉助5G、3DMAPPING、AI智能、CAVE沉浸式系統、體感互動等新媒體技術進行集成展示,創新應用展演融合新形式,營造360°沉浸式、互動性觀展體驗。
展館分為序章“水的誕生”、第一篇章“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質”、第二篇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第三篇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尾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析水與人、水與生態、水與生活的關係,圍繞“水是什麼、水很重要、水還這麼有趣”,推廣“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充分展示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郴州模式、湖南樣板、中國方案”。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Kn67RTENyzBlrMorhABrFBDgq1bFAGhqRBi.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3月24日,參加“2024港澳台和海外華文媒體郴州行”活動的45家華媒代表在永興中國銀都文創園領略“有色金屬之鄉”的產業之興;走訪“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板梁古村,體驗源自周朝的傳統宴席禮儀;遊覽“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的東江湖,感受郴州山水風光之秀。
中國銀都文創園:助推“中國銀都”產業鏈升級
旅遊有很多種方式,風景遊、美食遊、文化遊……郴州永興縣以其獨特的金銀冶煉歷史文化,大力實施“工業+旅遊”融合發展工程,迎接八方遊客。
走進中國銀都文創產業園金銀製品展銷中心,銀鎖、銀鐲、銀碗、銀壺等銀製首飾、生活器具、銀擺件琳琅滿目,遊客穿梭其間,挑選着心儀的銀製工藝品。
郴州永興縣被譽為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當地稀貴金屬綜合利用產業有着30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產業。但由於該縣大小銀製品賣場分散在全縣各地,沒有形成白銀集散市場和特色商業地標,因此,遊客沒有“貨比三家”的有形市場體驗。
2023年2月,乘着第二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東風,採用“政府引導,企業運營”市場化模式開發打造的中國銀都文創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一期項目於2023年9月開園投入運營。該項目以白銀文化為主題、白銀產業為基礎,集文化、旅遊開發、銀製品檢驗檢測、銀製品交易集散中心、貴金屬和有色金屬交易平台等於一體,是湖南省最大、國內首家白銀文化創意產業綜合體。
中國銀都文創園將大力推動永興縣白銀及稀貴金屬產業鏈升級,擴大白銀製品產銷量和稀貴金屬原材料貿易量,促使稀貴金屬產品向年輕化、潮流化消費者轉型,成為“銀都潮地”。同時,通過擴大白銀及稀貴金屬市場佔有率,力爭實現中國銀都文創園白銀銷量突破1500噸、其他稀貴金屬100噸,預計銷售額15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3000人,新增白銀生產鏈就業人員50000人,帶動周邊配套服務業就業2000人。
板梁古村:300余棟明清古建築雕樑畫棟
位於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境內的板梁古村,依山傍水而建,劉姓聚族而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整個古村佔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嶺平展延伸,依山就勢,規模非常宏大,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驛道穿村而過,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層古塔,進村有石板古橋,村內建有廟祠亭閣,舊私塾,還有古商街、古錢莊。古村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寶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機巧,奇石異村令人叫絕,鄉村古風別有洞天。
板梁古村歷史久遠,初建於宋末元初,強盛於明清時代,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原金陵縣的重要集鎮。全村同姓同宗,為高祖劉邦後裔,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居地。該村在歷朝為官者數百人,人文興盛,歷史底蘊厚重,開國大將黃克誠從這裏走向革命道路。
古村內至今仍保存了360多棟完好無損的明清歷史建築,這些古民居雕樑畫棟,飛檐翹角,無論是它的水磨青磚,還是門當戶對,或者是它的磚雕、石雕、木雕,其工藝都十分精湛。當地人透露,板梁古村蘊藏着中國古老的宗法儀式、儒學傳統、風水觀念、哲學意識、建築技巧、生態原理等,被譽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全,風水最好,文化底蘊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
高亭宴禮:沿襲於“周禮”的古代宴請
想品嚐板梁古村最具古風、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千萬不要錯過“高亭宴禮”。源於周朝“三禮”之《禮儀》的高亭宴禮是當地重大活動必遵的綜合性民俗禮儀,融迎客、祈福、音樂、演唱、美食以及排座安客為一體,以板梁古村為中心,保留最完整。高亭宴禮分別由請客、接客、宴客、送客儀禮組成,各部分既獨立成章,又相連成篇,音樂和演唱伴隨始終。
接龍橋被紅布裝點得喜氣洋洋,迎客隊伍浩浩蕩蕩。在司正的帶領下,頭戴一字巾帽、身穿醬紅寬領右衽長袖衫的司儀和身着圓領綵衣的吉祥童子歡喜迎客。《巧梳妝》《遊春》《十打》《青女賞月》……司樂隊演奏和演唱的曲目豐富,或是節奏明快的湘南花鼓小調,或是婉轉綿長的古崑腔,聽着聽着就來到了宴客的祖廳。
客人按長幼職序從上至下入座,祖廳傳杯,祝酒四杯,賀詞四輪。宴席三亭到位(寓意“步步高昇”),大樂三曲為篇,唱贊三合成章,敬酒三巡成禮,菜餚三三加一。菜餚融合了粵菜、徽菜、湘菜的特色,號稱“十碗葷”。固定的菜名、固定的上菜順序。料雖相同,口味卻是大廚憑祖傳的手藝各顯神通。
東江湖:先“護”後“用” 激活“水經濟”
位於湘、粵、贛三省交匯處的郴州資興市山清水秀,是一個以森林和湖光山色為主,兼有豐富人文旅遊資源的旅遊打卡地,其中東江湖景區尤為引人注目。
東江湖,純淨浩瀚,碧波盪漾,這裏生物多樣性豐富,湖區水域面積16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81.2億立方米,是湖南省的重要戰略水源地,也是湘江流域城市群重要的補水水源地。
小東江水從東江湖流出,12公里河道蜿蜒在群山峽谷之中,水溫全年保持在8℃至10℃之間。每年4月至10月,小東江水面與環境溫度形成溫差,水汽蒸騰,形成“霧漫小東江”這一壯觀景象,吸引無數遊人到此一遊。
為保護好珍貴的“一湖碧水”,資興堅守“綠色理念”,先後否決可能影響水環境的自然資源開發項目52個,涉及總投資600余億元;保護性退出流域大量礦山、近600家沿岸畜禽規模養殖場、42萬余平方米水面網箱養殖,劃定縣級公益林20余萬畝永久禁伐,打造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資興模式。
當地還籌措13億余元,實施91個保護和治理項目,統籌實施流域水系綜合治理、山地林草生境恢復、生態環境監測監察能力建設,讓出湖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I類。
同時,資興市立足東江湖優質的冷水資源優勢,着力將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全力打造成國家新型數據谷、全國最綠色節能全自然冷卻數據中心、湖南省大數據災備中心和湖南省重要算力基地。
此外,資興還利用東江湖和小東江的淨水資源,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生產技術,東江湖魚、東江湖蜜桔、東江湖茶等地理標誌農產品,走俏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郴州水世界:展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成果
郴州水世界位於風景優美的資興市東江灣城市公園,是中國第一個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展覽館,也是第一個展示中國城市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展覽館。
其建築佔地面積4439平方米,展示廳通過科技、教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綜合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並藉助5G、3DMAPPING、AI智能、CAVE沉浸式系統、體感互動等新媒體技術進行集成展示,創新應用展演融合新形式,營造360°沉浸式、互動性觀展體驗。
展館分為序章“水的誕生”、第一篇章“水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物質”、第二篇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第三篇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尾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解析水與人、水與生態、水與生活的關係,圍繞“水是什麼、水很重要、水還這麼有趣”,推廣“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充分展示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郴州模式、湖南樣板、中國方案”。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3/28/Kn67RTENyzBlrMorhABrFBDgq1bFAGhqRBi.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