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鼎鳴
香港土地資源緊絀,特區政府多年積極開山闢地,其中北部都會區為發展計劃的重中之重,最新公布的方案推動發展流浮山、白泥、尖鼻咀“尖白流”。看該處的發展潛力,不應以內視香港的角度分析,而必須了解僅一水之隔的深圳南山區的狀況。
南山為深圳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等教育基地、旅遊基地及西部物流基地,集機器人、人工智慧、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於一區。南山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將加快建設新時代“3+3”戰略示範工程,即三大戰略工程: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灣CBD、西麗高鐵新城及三大示範工程:深圳灣文化走廊、蛇口國際海洋城及南山創新大道。
發展數碼科技 打破一水之隔
更重要的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正正隸屬於南山,招商局國際、恒生、滙控、港交所等已紛紛落戶前海,設立分公司或合資公司。單是2023年上半年,南山的GDP已達4222.91億元人民幣,佔全深圳市比重逾四分之一。透過引進人才落戶生活補貼及實習補貼項目等,南山區成功凝聚大量創科人才,甚至被稱為“中國矽谷”,截至2020年已錄得常住人口179萬,吸引力之大可見一斑。
特區政府計劃於“尖白流”一帶發展數碼科技建設產業,將流浮山打造成數碼新海岸,預留“港深西部鐵路”流浮山站15公頃用地興建規模跟數碼港相若的商業創科園區,加上住屋、休憩配套,以及於前海站加設新口岸,實行一地兩檢,便利兩地互通往來,打破“尖白流”與深圳南山的隔膜。
南山較人工化 尖白流美景佳餚
又一個數碼建設難免讓社會產生疑問,事實上數字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科學園、數碼港、新田科技城各有定位。只要建設達到合理規模,數碼經濟產業不需聚集亦可產生協同效應,即使布點分散於香港各處,亦可有效創造機遇,帶來一定成果。
正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尖白流”的發展規劃,必須一併考慮南山、前海的需要,善用地利之便,合雙方之長。香港固然有國際金融中心的金漆招牌,自帶光環,對人才而言有吸引力,高端人才大可居於對岸,在港辦公、生活及消費,但如何善用兩地互通正補的優勢,真正吸引人才到“尖白流”工作發展,便要務必走得更前。
南山雖為極具吸引力的落腳點,但發展較人工化,缺乏人與大自然的連結,世界之窗、歡樂谷、海上世界全為人工設施。高端人才,尤其是創科行業,對工作與生活空間的要求,總要點閒適氣氛。香港亦有不少人,雖在市區上班,卻寧願花長一點的出行時間,居於愉景灣、赤柱;無他,全因想遠離都市煩囂,在講求效率的大城市感受慢活。
“尖白流”從來不缺美景和佳餚。下白泥的泥灘與紅樹林自然生態極為豐富,到處均是招潮蟹及彈塗魚,蠔場更是獨特的文化地標,日落時更有天空之鏡的美譽,加上沿岸的單車漫遊,一直吸引不少人“打卡”。靠海吃海的流浮山,海鮮市場與餐館都名聞遐邇;窄窄的流浮山大街,兩旁遍布海味店,入夜後更可遠眺深圳灣大橋及對岸夜景,別有一番景致。只要適當改造優化,加上前流浮山警署及屏山一帶的歷史文化景點,並策略性地在沿岸線地帶配置休閒及餐飲設施,地中海的北岸城鎮,也不過如是。
“一小時生活圈” 吸人才擴合作
政府應銳意將“尖白流”打造成環深圳灣數碼科技人才的匯聚點,促進港深兩地互通互融,強化合作,彰顯“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加大輻射全國的人才磁力效應,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香港、為大灣區、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文轉自《灼見名家》
(作者系澳門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