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鳴
剛剛過去的復活節4天長假,香港再現“北上消費潮”,以頭三日為例,首日出港人數68.1萬人次,次日出港人數52.5萬人次,第3日出港人數45萬人次,均創下疫後紀錄。特區政府入境處預測,復活節+清明節兩個長假期間,香港出入境人次預計為1100萬;2023年這一數字為903萬人次。
疫後連續幾個假期“北上消費潮”已成為一種常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遊客來港並沒有形成熱潮,於是,坊間出現各種解讀,瀰漫着香港本地消費悲觀的情緒。
那麼,如何看待“北上消費潮”呢?筆者認為,這並非壞事,相反,此事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助於明晰香港未來的發展定位。
物美價廉,“北上消費”盡享福利
本港市民為何選擇北上消費?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港元增值,北上消費更划算。一年多來,為吸引美元回流和抑制通貨膨脹,美國連續加息;為刺激消費和出口,防止通貨緊縮,中國持續減息。在這個大背景下,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港元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因而,人民幣相對於港元也貶值。港元變得更值錢,在內地消費更划算,這是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的動力之一。
其二,商品質優價廉,服務更加貼心。過往,市民認為內地商品質量不可靠、商品品種不多、消費體驗不好。然而,“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年疫情結束後,港人再到深圳,發現深圳不僅商場高大上,而且商品豐富、質量可靠、線上支付方便,服務態度更勝香港一籌。去年9月,深圳市出台“促進消費21條”政策,在“便利港人消費”方面下足了工夫。比如:開設口岸與重點商圈和景區間的免費接駁線路;支持港澳居民在深圳辦理取現業務和開辦內地銀聯卡;提升數字人民幣賬戶與八達通等港澳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聯互通水平。服務周到,令港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其三,粵港往來便捷,出行沒有障礙。這次假期除了過去的口岸之外,港珠澳大橋成為“北上”的重要通道,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見雛形。假期4天,車流持續高位運行。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數據、出入境車輛超過6.87萬輛次。其中,3月31日,口岸出入境車輛首次超過1.84萬輛次,創口岸歷史最高紀錄。北上如此便捷,為何不去呢?
對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如果換個角度看,也是國家給香港市民的一種福利。以往,我們把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看作是中央給港澳的福利,因為,這個政策可以拉動港澳的消費。現在,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同樣是一種福利,香港的薪資水平高於內地,港人收入在“高薪區”,消費在“低價區”,這無異於給每位北上的港人發了數千元的消費券。因此,“北上消費潮”是好事一樁!
優勢互補,“融合紅利”更大
“北上消費潮”出乎預料,卻在情理之中,這也給人們諸多啟示。
其一,社會愈和諧穩定,經濟也就愈具有活力。市民北上購物,令人聯想到幾年前內地民眾來港購物,被反中亂港勢力稱為“蝗蟲”,還發起了“驅蝗行動”。那時,更有某些媒體經常炒作內地遊客“擠佔了港人生活空間”“內地人素質低”等話題,千方百計離間人心,部分不明就裏的市民也跟着起哄。現在,港人北上,深圳市民熱情接待,還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兩廂對照,令港人慚愧!同時,香港市民北上消費毫無羈絆,沒有人為他們貼上“政治標籤”,進行抹黑醜化。這說明,社會愈是和諧穩定,人們愈是理性,經濟也就愈有活力。
其二,地區之間互補性愈強,彼此合作的空間也就愈大。“北上消費潮”說明“北上”有利可圖。如果由這個“點”看粵港合作的“面”,其實,“有利可圖”之處很多。香港劣勢是地域狹小、生活成本高,香港的優勢是現代服務業發達,這與廣東形成不小反差,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先決條件。
香港社會和諧穩定,粵港雙方互補性強,這決定了粵港兩地可以優勢互補。“北上消費潮”僅是一個開始,站在更高層面來看,香港不僅應享受眼前的福利,還應着眼全局,分享“融合紅利”。
香港可分享“民生紅利”。以“北上養老”為例,香港的老齡化日益嚴重。與香港相比,廣東自然環境好,住房成本低,物價低,花同樣的錢,可以購買更優的養老服務,政府着力打通兩地醫療領域的“堵點”,為“北上養老”創造便利。
香港可分享“發展紅利”。以產業發展為例,香港科研水平不低,但將其產業化難度較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缺少承載重大項目的土地。大灣區廣東一方地盤大,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與廣東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結合,就能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
香港可分享“制度紅利”。“港人港稅”的政策已落地,這僅是大灣區制度創新的起點,粵港攜手,梳理“堵點”,全面系統的推動制度創新,定會給香港帶來諸多紅利。
“北上消費潮”啟示我們,把思路打開,系統梳理香港和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廣東一方的差別有哪些?哪些方面可以形成互補?哪些地方應當進行制度創新?如此一來,就可找準合作的切入點,由點及面,推進融合,香港定能在貢獻國家、貢獻大灣區的同時,分享到豐厚的“融合紅利”。
“高端+特色”,再造吸引力
“北上消費潮”已成常態,本地消費卻未能達到預期。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筆者認為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註:
其一,“港元增值”拉動“北上消費”。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主要享受“消費差價”。特別是在港元增值的背景下,內地更容易吸引香港居民消費購物。但應看到,滙率隨時處於波動之中,如果下一步港元相對於人民幣貶值,還會不會有如此龐大的群體“北上消費”呢?
其二,內地來港遊客口味已變。以往來港遊客以“老年團”為主,現在,年輕人佔比大幅增加。年輕人大多選擇“自由行”,更加注重深度遊、體驗遊、文化遊,年輕人天然地對新生事務保持濃厚興趣,希望在香港處處有新奇、步步有驚喜。如果我們還是用“老打法”、老路子,怎麼能吸引年輕人呢?
不久前,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公布《2023生活成本城市排名》,在全球227個城市中,香港的生活成本再次排名全球第一。不妨回顧一下過往的排名:2018至2020年香港連續三年排名第一,2021年排名第二,2022年重返第一。
顯然,“生活成本高”這個因素決定了香港與其他城市“打價格戰”沒有任何優勢。香港的消費定位應是:“高端+特色”;消費項目應定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消費群體應定位:“高收入人士”“特定群體”。
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力推“盛事經濟”,今年上半年就有80多場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行,這個方向是對的。舉辦這些大型國際盛事,除了吸引本地居民之外,吸引的外地人士主要有兩類:一是高收入群體,比如金融、工商領域的論壇,吸引了大批商家企業家滙聚香港;二是特定群體,比如,演唱會吸引大批歌迷,球賽吸引大批球迷。企業家為了事業、“粉絲”為了偶像,都捨得花錢。香港要解決“旺丁不旺財”的問題,打造“高端+特色”的消費場景,才是正確選擇。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年2月來港調研,他與本地及外國商會代表座談時稱,香港是幹事創業的天堂,成就夢想的地方,舉世公認的一流營商環境是香港的“金字招牌”。
夏寶龍非常看好香港發展,並列舉了香港的諸多優勢。對照他的講話,再看“北上消費潮”,我們應從中看到市民得到的實惠、香港的“融合紅利”,並從中受到啟發,明晰發展定位,並不懈努力,這才是正道!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原刊於《信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ED0WXMvP8tTpuyDbvWUw9upFHL0GNxMGV3w.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屠海鳴
剛剛過去的復活節4天長假,香港再現“北上消費潮”,以頭三日為例,首日出港人數68.1萬人次,次日出港人數52.5萬人次,第3日出港人數45萬人次,均創下疫後紀錄。特區政府入境處預測,復活節+清明節兩個長假期間,香港出入境人次預計為1100萬;2023年這一數字為903萬人次。
疫後連續幾個假期“北上消費潮”已成為一種常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地遊客來港並沒有形成熱潮,於是,坊間出現各種解讀,瀰漫着香港本地消費悲觀的情緒。
那麼,如何看待“北上消費潮”呢?筆者認為,這並非壞事,相反,此事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有助於明晰香港未來的發展定位。
物美價廉,“北上消費”盡享福利
本港市民為何選擇北上消費?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港元增值,北上消費更划算。一年多來,為吸引美元回流和抑制通貨膨脹,美國連續加息;為刺激消費和出口,防止通貨緊縮,中國持續減息。在這個大背景下,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港元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因而,人民幣相對於港元也貶值。港元變得更值錢,在內地消費更划算,這是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的動力之一。
其二,商品質優價廉,服務更加貼心。過往,市民認為內地商品質量不可靠、商品品種不多、消費體驗不好。然而,“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年疫情結束後,港人再到深圳,發現深圳不僅商場高大上,而且商品豐富、質量可靠、線上支付方便,服務態度更勝香港一籌。去年9月,深圳市出台“促進消費21條”政策,在“便利港人消費”方面下足了工夫。比如:開設口岸與重點商圈和景區間的免費接駁線路;支持港澳居民在深圳辦理取現業務和開辦內地銀聯卡;提升數字人民幣賬戶與八達通等港澳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聯互通水平。服務周到,令港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其三,粵港往來便捷,出行沒有障礙。這次假期除了過去的口岸之外,港珠澳大橋成為“北上”的重要通道,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已見雛形。假期4天,車流持續高位運行。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數據、出入境車輛超過6.87萬輛次。其中,3月31日,口岸出入境車輛首次超過1.84萬輛次,創口岸歷史最高紀錄。北上如此便捷,為何不去呢?
對於以上三個主要原因,如果換個角度看,也是國家給香港市民的一種福利。以往,我們把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看作是中央給港澳的福利,因為,這個政策可以拉動港澳的消費。現在,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同樣是一種福利,香港的薪資水平高於內地,港人收入在“高薪區”,消費在“低價區”,這無異於給每位北上的港人發了數千元的消費券。因此,“北上消費潮”是好事一樁!
優勢互補,“融合紅利”更大
“北上消費潮”出乎預料,卻在情理之中,這也給人們諸多啟示。
其一,社會愈和諧穩定,經濟也就愈具有活力。市民北上購物,令人聯想到幾年前內地民眾來港購物,被反中亂港勢力稱為“蝗蟲”,還發起了“驅蝗行動”。那時,更有某些媒體經常炒作內地遊客“擠佔了港人生活空間”“內地人素質低”等話題,千方百計離間人心,部分不明就裏的市民也跟着起哄。現在,港人北上,深圳市民熱情接待,還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兩廂對照,令港人慚愧!同時,香港市民北上消費毫無羈絆,沒有人為他們貼上“政治標籤”,進行抹黑醜化。這說明,社會愈是和諧穩定,人們愈是理性,經濟也就愈有活力。
其二,地區之間互補性愈強,彼此合作的空間也就愈大。“北上消費潮”說明“北上”有利可圖。如果由這個“點”看粵港合作的“面”,其實,“有利可圖”之處很多。香港劣勢是地域狹小、生活成本高,香港的優勢是現代服務業發達,這與廣東形成不小反差,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先決條件。
香港社會和諧穩定,粵港雙方互補性強,這決定了粵港兩地可以優勢互補。“北上消費潮”僅是一個開始,站在更高層面來看,香港不僅應享受眼前的福利,還應着眼全局,分享“融合紅利”。
香港可分享“民生紅利”。以“北上養老”為例,香港的老齡化日益嚴重。與香港相比,廣東自然環境好,住房成本低,物價低,花同樣的錢,可以購買更優的養老服務,政府着力打通兩地醫療領域的“堵點”,為“北上養老”創造便利。
香港可分享“發展紅利”。以產業發展為例,香港科研水平不低,但將其產業化難度較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缺少承載重大項目的土地。大灣區廣東一方地盤大,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與廣東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結合,就能辦成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
香港可分享“制度紅利”。“港人港稅”的政策已落地,這僅是大灣區制度創新的起點,粵港攜手,梳理“堵點”,全面系統的推動制度創新,定會給香港帶來諸多紅利。
“北上消費潮”啟示我們,把思路打開,系統梳理香港和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廣東一方的差別有哪些?哪些方面可以形成互補?哪些地方應當進行制度創新?如此一來,就可找準合作的切入點,由點及面,推進融合,香港定能在貢獻國家、貢獻大灣區的同時,分享到豐厚的“融合紅利”。
“高端+特色”,再造吸引力
“北上消費潮”已成常態,本地消費卻未能達到預期。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筆者認為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註:
其一,“港元增值”拉動“北上消費”。香港居民到內地消費主要享受“消費差價”。特別是在港元增值的背景下,內地更容易吸引香港居民消費購物。但應看到,滙率隨時處於波動之中,如果下一步港元相對於人民幣貶值,還會不會有如此龐大的群體“北上消費”呢?
其二,內地來港遊客口味已變。以往來港遊客以“老年團”為主,現在,年輕人佔比大幅增加。年輕人大多選擇“自由行”,更加注重深度遊、體驗遊、文化遊,年輕人天然地對新生事務保持濃厚興趣,希望在香港處處有新奇、步步有驚喜。如果我們還是用“老打法”、老路子,怎麼能吸引年輕人呢?
不久前,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公布《2023生活成本城市排名》,在全球227個城市中,香港的生活成本再次排名全球第一。不妨回顧一下過往的排名:2018至2020年香港連續三年排名第一,2021年排名第二,2022年重返第一。
顯然,“生活成本高”這個因素決定了香港與其他城市“打價格戰”沒有任何優勢。香港的消費定位應是:“高端+特色”;消費項目應定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消費群體應定位:“高收入人士”“特定群體”。
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力推“盛事經濟”,今年上半年就有80多場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行,這個方向是對的。舉辦這些大型國際盛事,除了吸引本地居民之外,吸引的外地人士主要有兩類:一是高收入群體,比如金融、工商領域的論壇,吸引了大批商家企業家滙聚香港;二是特定群體,比如,演唱會吸引大批歌迷,球賽吸引大批球迷。企業家為了事業、“粉絲”為了偶像,都捨得花錢。香港要解決“旺丁不旺財”的問題,打造“高端+特色”的消費場景,才是正確選擇。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今年2月來港調研,他與本地及外國商會代表座談時稱,香港是幹事創業的天堂,成就夢想的地方,舉世公認的一流營商環境是香港的“金字招牌”。
夏寶龍非常看好香港發展,並列舉了香港的諸多優勢。對照他的講話,再看“北上消費潮”,我們應從中看到市民得到的實惠、香港的“融合紅利”,並從中受到啟發,明晰發展定位,並不懈努力,這才是正道!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原刊於《信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ED0WXMvP8tTpuyDbvWUw9upFHL0GNxMGV3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