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穎妍
春節時去了俄羅斯,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市內遊走,看到很多蘇式舊建築,導遊說,這都是前蘇聯時期興建的樓房,漂亮、堅固,當年每個老百姓都能獲得政府免費分配這樣的房屋。
這些老宅,讓我想起大半世紀前,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和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那是一場教科書式為國家說故事的典範。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美蘇在軍事、工業及航天賽道上鬥得非常激烈。蘇聯率先發射了世界第一和第二顆人造衛星,還把小狗送上了太空;之後又有“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率先脫離地球引力飛行,再有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世界最早的洲際彈道導彈也是蘇聯先製造出來的,美國自知形勢落後於人,於是換個賽道跟蘇聯人交手。
1959年7月24日,莫斯科舉行了一個美國國家博覽會(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他們展覽的美國成就不是科研或軍備,而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廚房設施。
開幕式上,尼克松向赫魯曉夫展示美國家庭的廚房用具,包括電冰箱、洗碗碟機、平底鍋、咖啡機、洗衣機、彩色電視,甚至罐頭、可樂等……用一個典型美國人的家居廚房來顯示美國人民的幸福感不在導彈火箭,而是在廚房。
當時尼克松對赫魯曉夫說:“我們數數大家洗衣機的優點,不去比拼火箭威力,不是更好嗎?”美國用軟實力轉換角度、轉換賽道去碰蘇聯的硬實力,目的就是要藏拙。
赫魯曉夫不以為然地說:“在美國要得到這所房屋要有錢才行,但在我們這裡,只要是蘇聯公民就有免費房屋住,美國公民沒有錢?只能有權瞓街!”
尼克松反撃:“至少美國公民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所有東西都由一個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員代為決定。”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辯得面紅耳赤。
二戰令蘇聯及許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百姓都失掉家園,赫魯曉夫為解決這巨大的社會問題,推出“赫魯曉夫樓”計劃,即由政府負責蓋樓房免費送給百姓居住,從而及時解決了大量老百姓無屋可住的困境,深受人民歡迎。
然而,尼克松卻把德政說成無選擇,還將這些歪理透過美國電視台,記者用剛剛研製成功的電子攝像機拍下來,向全世界播放。於是,廚房家電的新奇令大眾耳目一新,也成功塑造了美國自由幸福的形象。鏡頭下咄咄逼人反駁尼克松的赫魯曉夫,倒成了個橫蠻的大反派。
所以,在世界舞台上說故事,取材很重要,角度很重要,而表達方式更重要。美國人拿幾件新奇家電就鞏固了美國的自由活潑形像,深化了世人對蘇聯的偏見。
早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專門與本港傳媒高層及時政評論員進行深入交流。幾十年來,西方國家不斷透過媒體及網絡對我國進行抹黑詆毀,作為身處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的傳媒人,有責任肩負起國家說書人的角色,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今日國際輿論場上,絕對是敵強我弱,話語權掌控在西方媒體手上,他們畢竟積累了幾十年經驗,最懂得利用媒體煽動情緒,塑造忠奸。看美國1959年已懂得在強國蘇聯面前玩輿論戰,以幾台廚房家電的新奇令大眾耳目一新,建立自由幸福形象,避過自己的技不如人。
所以,要對付這種狡猾對手,我們要用堅實的數據和實證來擊破偏見和誤導,夏寶龍主任早年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打的一場輿論戰就是最佳例證。
2014年,夏主任在浙江省大力掃蕩違章建築,明言“不管什麼背景,該拆必拆,不留死角,不留情面”。於是,除了房屋店舖,僭建了8000平方米的浙江溫州永嘉三江基督教堂也被列入違規清拆行列。
當時的西方媒體就以“浙江省拆十字架風暴”大造文章,把一宗簡單的違法事說成“清洗十字架運動”,把清拆行動上綱上線,形容為“與上帝之爭”,是“公權力干預宗教信仰”。
面對人家把“上帝”擺上台,浙江方面把數據抬出來:政策推行以來,全浙江累計拆除了違法建築2.25億平方米,當中涉及宗教的違建佔總量0.26%,而基督教的違法建築又僅佔其中的2.3%,被拆毀的違法建築,不只有教堂,還包括佛寺、道教廟宇、伊斯蘭建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堂也不例外,政府不是“拆十字架”,而是“拆違建”。“拆十字架”賣的是情緒,“拆違建”講的是法治,文明得多。
數字拋出來,事實鋪陳了,“拆十字架”、“與上帝開戰”之類抨擊才驟然止息。
說好中國故事,除了要對誤導抹黑第一時間反駁澄清,更多的是教育大眾,如同打預防針,身體對謠言有了抗體,會質疑會防備,就不那麼容易墮入偏見的圈套。
至於中國式好東西,我們更要發揚光大傳千里,其中一個概念,我覺得比西方講了幾十年的自由民主更能站在道德高地,就是我們的“共同富裕”,這偉大理念真正造福人民,比虛幻的民主自由踏實得多,相信放諸世界沒人會不同意。而且中國的經驗不是說的,是正在做,並做得很成功。
看華為這個大企業,路人皆識的老闆任正非,只佔公司股份1.01%,其餘98.99%股權是由十萬員工一起擁有,這樣的共同富裕經營模式,找遍全球也沒有先例。
還有飲品集團“娃哈哈”,老闆宗慶後只佔29.4%股權,46%是國家持有,剩下的24.6%由1.7萬員工攤分。把所賺分給勞動者,奉獻給國家,這種商業模式,絕對要向世界宣傳推廣,令共同富裕的價值觀成為地球新趨勢。
香港是面向世界的城市,許多國際外媒在這裡都有駐扎站,我們應藉此優勢,做好窗口角色,讓大家在這裡讀到、看到和聽到真實的中國故事,然後廣傳千里。
(作者係知名傳媒人、時評人,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1/u8bvP08jnmE88iXpcuo5PJUgAMfLtPHBQ8L.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屈穎妍
春節時去了俄羅斯,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市內遊走,看到很多蘇式舊建築,導遊說,這都是前蘇聯時期興建的樓房,漂亮、堅固,當年每個老百姓都能獲得政府免費分配這樣的房屋。
這些老宅,讓我想起大半世紀前,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和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那是一場教科書式為國家說故事的典範。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美蘇在軍事、工業及航天賽道上鬥得非常激烈。蘇聯率先發射了世界第一和第二顆人造衛星,還把小狗送上了太空;之後又有“月球1號”無人探測器率先脫離地球引力飛行,再有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世界最早的洲際彈道導彈也是蘇聯先製造出來的,美國自知形勢落後於人,於是換個賽道跟蘇聯人交手。
1959年7月24日,莫斯科舉行了一個美國國家博覽會(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他們展覽的美國成就不是科研或軍備,而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廚房設施。
開幕式上,尼克松向赫魯曉夫展示美國家庭的廚房用具,包括電冰箱、洗碗碟機、平底鍋、咖啡機、洗衣機、彩色電視,甚至罐頭、可樂等……用一個典型美國人的家居廚房來顯示美國人民的幸福感不在導彈火箭,而是在廚房。
當時尼克松對赫魯曉夫說:“我們數數大家洗衣機的優點,不去比拼火箭威力,不是更好嗎?”美國用軟實力轉換角度、轉換賽道去碰蘇聯的硬實力,目的就是要藏拙。
赫魯曉夫不以為然地說:“在美國要得到這所房屋要有錢才行,但在我們這裡,只要是蘇聯公民就有免費房屋住,美國公民沒有錢?只能有權瞓街!”
尼克松反撃:“至少美國公民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所有東西都由一個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員代為決定。”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辯得面紅耳赤。
二戰令蘇聯及許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百姓都失掉家園,赫魯曉夫為解決這巨大的社會問題,推出“赫魯曉夫樓”計劃,即由政府負責蓋樓房免費送給百姓居住,從而及時解決了大量老百姓無屋可住的困境,深受人民歡迎。
然而,尼克松卻把德政說成無選擇,還將這些歪理透過美國電視台,記者用剛剛研製成功的電子攝像機拍下來,向全世界播放。於是,廚房家電的新奇令大眾耳目一新,也成功塑造了美國自由幸福的形象。鏡頭下咄咄逼人反駁尼克松的赫魯曉夫,倒成了個橫蠻的大反派。
所以,在世界舞台上說故事,取材很重要,角度很重要,而表達方式更重要。美國人拿幾件新奇家電就鞏固了美國的自由活潑形像,深化了世人對蘇聯的偏見。
早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專門與本港傳媒高層及時政評論員進行深入交流。幾十年來,西方國家不斷透過媒體及網絡對我國進行抹黑詆毀,作為身處香港這個國際城市的傳媒人,有責任肩負起國家說書人的角色,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今日國際輿論場上,絕對是敵強我弱,話語權掌控在西方媒體手上,他們畢竟積累了幾十年經驗,最懂得利用媒體煽動情緒,塑造忠奸。看美國1959年已懂得在強國蘇聯面前玩輿論戰,以幾台廚房家電的新奇令大眾耳目一新,建立自由幸福形象,避過自己的技不如人。
所以,要對付這種狡猾對手,我們要用堅實的數據和實證來擊破偏見和誤導,夏寶龍主任早年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時打的一場輿論戰就是最佳例證。
2014年,夏主任在浙江省大力掃蕩違章建築,明言“不管什麼背景,該拆必拆,不留死角,不留情面”。於是,除了房屋店舖,僭建了8000平方米的浙江溫州永嘉三江基督教堂也被列入違規清拆行列。
當時的西方媒體就以“浙江省拆十字架風暴”大造文章,把一宗簡單的違法事說成“清洗十字架運動”,把清拆行動上綱上線,形容為“與上帝之爭”,是“公權力干預宗教信仰”。
面對人家把“上帝”擺上台,浙江方面把數據抬出來:政策推行以來,全浙江累計拆除了違法建築2.25億平方米,當中涉及宗教的違建佔總量0.26%,而基督教的違法建築又僅佔其中的2.3%,被拆毀的違法建築,不只有教堂,還包括佛寺、道教廟宇、伊斯蘭建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堂也不例外,政府不是“拆十字架”,而是“拆違建”。“拆十字架”賣的是情緒,“拆違建”講的是法治,文明得多。
數字拋出來,事實鋪陳了,“拆十字架”、“與上帝開戰”之類抨擊才驟然止息。
說好中國故事,除了要對誤導抹黑第一時間反駁澄清,更多的是教育大眾,如同打預防針,身體對謠言有了抗體,會質疑會防備,就不那麼容易墮入偏見的圈套。
至於中國式好東西,我們更要發揚光大傳千里,其中一個概念,我覺得比西方講了幾十年的自由民主更能站在道德高地,就是我們的“共同富裕”,這偉大理念真正造福人民,比虛幻的民主自由踏實得多,相信放諸世界沒人會不同意。而且中國的經驗不是說的,是正在做,並做得很成功。
看華為這個大企業,路人皆識的老闆任正非,只佔公司股份1.01%,其餘98.99%股權是由十萬員工一起擁有,這樣的共同富裕經營模式,找遍全球也沒有先例。
還有飲品集團“娃哈哈”,老闆宗慶後只佔29.4%股權,46%是國家持有,剩下的24.6%由1.7萬員工攤分。把所賺分給勞動者,奉獻給國家,這種商業模式,絕對要向世界宣傳推廣,令共同富裕的價值觀成為地球新趨勢。
香港是面向世界的城市,許多國際外媒在這裡都有駐扎站,我們應藉此優勢,做好窗口角色,讓大家在這裡讀到、看到和聽到真實的中國故事,然後廣傳千里。
(作者係知名傳媒人、時評人,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1/u8bvP08jnmE88iXpcuo5PJUgAMfLtPHBQ8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