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睇吓,整條街道幾冷清!”北角馬寶道行人專用區素有港島女人街之稱,但近年風光不再,商戶們面臨日趨艱巨的經營環境。身兼馬寶道商會主席、在上址開店20多年的老闆娘李嘉華表示,北角擁有多個特色的街道,爭取馬寶道成為市集之餘,也期盼特區政府能為社區注入新元素,讓其重現活力,把北角打造成為香港的旅遊景點。
店鋪出售平價服飾,幫親者主要是工人姐姐和基層市民政府取締無牌擺賣 2000年開店至今
馬寶道西接春秧街與糖水道之交界,穿過書局街、琴行街及電照街,於北角污水隔濾廠一帶為終點(掘頭路)。馬寶道至今仍見唐樓,略保留著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氣息,街上除有小販排檔,兩旁還有各式生活用品的小商舖。
店裏出售的平價T恤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嘉華的家人已在馬寶道無牌擺賣,她也是在那時候認識現在的丈夫。在馬寶道開舖的李嘉華憶述,早年和丈夫一起在街邊推車仔賣出口成衣,但自1999年政府取締流動小販後,兩人於2000年在現址開業至今。
街坊和遊客不時前來打卡或賞貓“而家來幫襯的主要係工人姐姐,佢哋大量入貨寄返自己鄉下。D野賣得咁平,佢哋都會講價!”李嘉華無奈地笑說。《港紙》記者採訪期間,店舖異常冷清,前來光顧者不多,服飾售價由20到30多元不等,最貴的羽絨背心也百元不到。店舖昔日主打高質的出口成衣,但近年因疫情和經濟不景氣,才轉賣由內地入口的平價服飾。
兩夫婦一腳踢獨撐 工人姐姐大客戶
回想當年好景時,李嘉華夫婦聘請了4名伙計、設有兩個貨倉和購置一部貨Van,但現在只得兩夫婦一腳踢,靠薄利多銷維持下去。不願出鏡的李嘉華丈夫說,做販商30多年來從沒有見過那麼差的經營環境,“如果收檔唔做,我哋都唔知做乜好!我哋(行業)都唔算最差,飲食行業仲慘!”兩夫婦現時租用的300多呎店舖,月租38,000元,高峰時為43,000元。
李嘉華對公益事業不遺餘力“真係估唔到兩地一通關,香港好多行業都受到嚴重衝擊!”本身也是北角販商協會副主席的李嘉華表示,港人北上消費成風之餘,許多市民還非法攜帶肉類、魚類、活家禽和蛋類等入境。她批評香港海關把關不力。
李嘉華表示,服飾價格雖平,但質料不差李嘉華除了呼籲香港海關嚴格把關外,也希望食環署執法能適當放寬。2016年,由於食環署嚴打商戶,勒令他們將貨品放在閘門內,令生意額大跌,促使馬寶道眾商戶上街抗議,亦因此成立北角寶馬道商會,為商戶謀權益。
北角眾多特色景點 盼注入新元素
李嘉華表示,北角寶馬道商會成立後,除了爭取在馬寶道設立行人專用區,也在總會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的幫助下,爭取在馬寶道設市集。但因遇上黑暴和疫情,以及東區區議會換屆,令有關計劃受阻。因此,隨著新一屆區議會誕生,爭取馬寶道成為市集將是商會的主要目標。
四隻可愛的流浪貓
“馬寶道賣乾貨,主打平價的生活用品,樣樣都有,也有老字號的豆腐店等。加上鄰近的春秧街、電車、碼頭,以及周邊許多老字號,如德成號蛋捲等,其實北角這個老社區很有特色。”李嘉華建議,政府與其投入大量資源搞夜繽紛,不如為現成的北角社區注入新元素,讓其重現活力,打造成為香港另一個旅遊景點。
四隻貓貓成為馬寶道的網紅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2/MyZcg1qRo5nViEPBgPYsXm3Fk8yeWxtZgf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