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在巍山古城,遇見歷史與美食——大理文旅紀行(七)
文|本刊記者 張清語 肖揚
巍山的南詔故事
現存的巍山古城建於明洪武年間,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1994年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座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又處處體現着濃厚少數民族風情的古城坐落在巍山壩子南端,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政府駐地,亦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如今,在巍山縣南詔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這段歷史的再現。
“南詔”,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有些陌生的古國。據博物館講解人員的介紹,這一曾經存在於此的國度興起於公元八世紀,其疆域涵蓋雲南全境,為當時雲南邊疆的地區穩定與民族團結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南詔博物館以南詔文化為主線,以3700餘件藏品展示巍山的先民活動痕跡、南詔發展歷史以及南詔文化在巍山的延續。博物館中,亦展示了巍山古城曾令徐霞客都讚不絕口的棋盤式城池格局。
除了豐富的藏品以外,南詔博物館亦與古建築融為一體。等覺寺,又名“報國寺”,始建於南詔,其正殿又名“太陽宮”,是明代早期地方建築的代表。
美食,從歷史中來
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巍山古城留下了迴響,浸潤於當地的文化之中,創造了這裏獨特、豐富的飲食特色,巍山有名特小吃24個系列、350多個品種,抓住了不少遊客的心,使其擁有了“南詔美食之都”的美譽。
“忠肝義膽”網油桃仁焦肝
“網油桃仁焦肝”是當地曾一度失傳的一道美食,相傳這道菜原是南詔國王獎勵給將軍的菜品,因此又名“忠肝義膽”。經過當地廚師楊昆華的8年苦心鑽研,才最終將這道傳統菜品成功復原。
一根麪條長千米“南詔一根面”
在巍山,這根奇特的面最長可達1704米,又被叫做“扯扯面”。一家人、一整天,都可以只吃一根面,這種奇特又方便的地方特產貫穿了巍山人的一天。
一種歷經百年的甜——巍山蜜餞
據巍山電視臺報道,自古以來蜜餞便是南詔古國的宮廷藥膳,在清朝年間,更作為朝貢佳品被送入京城。除了常見的冬瓜、無花果、以外以外,也有姜花、木瓜等,總共有三十多個品種的蜜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4/pnrncPfZyHv4xA2rOO9CCt1ZWDb0BEwH987.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