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諸小說刊行至今七十年,飲譽四海,為華文文學傑出典範之一,也為流行文化提供源源不絕的題材。2024年正值金庸先生一百歲誕辰,為紀念這位深受海內外華人愛戴的武俠小說大宗師,香港珠海學院於4月18日舉辦“家國江湖——金庸武俠小說茶話會”,誠邀海峽兩岸三地專家學者,相聚於校內新設之“茶文化交流室”,分享閱讀金庸小說、研究金庸文化之心得。
活動開始,香港珠海學院署理校長張珍致詞,她表示該活動是香港珠海學院“香江拾珠 風雲季匯”文化雅集的首次聚會,設立文化雅集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進社會各界交流與互動,共同說好中國故事,說好香港故事。
她繼指,金庸作品享譽海內外數十年,極具文學及文化價值,是傳統中國文學小說文化精神的延續,藉此良機舉辦是次茶話會,回顧金學發展及探討金庸小說在創作修訂、內容主題、跨文本改編、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最新面貌,為下一個金庸百年樹立重要的里程碑。
隨後楊孫西博士進行主題分享,回憶金庸在香港的工作。他表示,金庸不僅在文學上成就斐然,金庸亦是明報的創始人,並在特區基本法的制定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金庸先生發表了許多政論,對香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還分享了金庸與茶文化的故事,“金庸先生尤愛喝龍井茶,今天我們也準備了龍井茶,紀念金庸先生。”
隨後多位嘉賓進行了內容詳實、角度多元的主題分享: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陳萬雄以《我所理解的金庸和查良鏞先生》為題開啟研討會,分享了對金庸及其作品的個人見解及深刻理解。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發表了題為《歷久常新的金庸話題》的演講,強調了金庸作品在當代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義。來自台灣師範大學的退休國文系教授林保淳則從文學角度探討了《金庸小說中的民族主義觀點》,而香港著名作家沈西城的演講《金庸為什麽要寫韋小寶這個人?》則深入分析了金庸筆下的著名角色韋小寶的創作背景和文化意義。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帶來了關於《作家金庸與小說人物心理關係的立體化架構》的精彩分析。香港都會大學副教授梁慕靈,則聚焦於《論香港與金庸小說研究的發展》,指出了金庸小說在學術界的研究進展和未來方向。此外,來自中國武當武術協會的黄崧峻分析了《金庸武學與道家仙學》的交融,香港女作家協會主席何佳霖則探討了《金庸筆下的女子個性與其命運走向》。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專任講師賴慶芳,則以《論金庸筆下的美人》為題,深入探讨了金庸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美學和象徵意義。
活動接近尾聲,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董就雄,助理教授邱健恩、常慧琳、莊文龍,兼職助理教授徐康,副教授梅真、楊明作分享。最後,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馮錦榮總結茶話會。
是次研討會不僅豐富了參與者對金庸作品的理解,也強調了金庸在中國及世界文學中的重要地位。與會學者和文學愛好者均表示,此類研討會對於推動中文文學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8/l99DxhiS5MI2CswzYRnfHAIUuVoEyIf8ca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