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4月19日21時59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
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穀雨
時至暮春,雨生百穀,煦風微雨,谷生萬物。
時序更迭,萬物蓬勃,盡顯人間旖旎風光。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相傳因他製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穀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聯合國新聞部將“穀雨”時節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貢獻。
【穀雨習俗】
<習俗一 喝穀雨茶>
穀雨有喝茶的習俗。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故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
<習俗二 吃春>
香椿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野菜,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和鈣質等。人們把春天採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穀雨節氣的香椿醇香爽口,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將其烹飪成各種美食,如香椿炒蛋、香椿豆腐等。
<習俗三 貼穀雨貼>
穀雨時節氣溫升高,會導致病蟲害。有些地區在進田滅蟲的同時也會將硃砂繪製於黃表紙上製成穀雨貼,貼在門上。穀雨貼是年畫的一種,寄託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習俗四 祭海>
穀雨節也是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會在穀雨節時祭海神,海祭時刻一到,漁民便擡着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場面十分隆重,這一習俗在今天的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
【香港近期活動】
天氣悶熱或陰雨綿綿?
何不前往藝術館、博物館看展,
以全新的視角感受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這些落雨好去處,
也許是您的不二選擇。
<M+“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黑白──攝影敘事”攝影展覽>
“黑白:攝影敘事”為M+首個攝影展覽,由M+與法國五月藝術節聯合呈獻,並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共同策劃。此專題展覽展出逾250幅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珍貴照片,以及30多幅來自M+館藏的作品,作品出自超過170位國際知名攝影師之手,為你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
展覽分為“對比”、“光影”和“色景”3個主題,探索黑白照片歷久彌新的美學,提供不同視角讓大家理解百多年來黑白影像創作的發展過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明園展覽>
展覽將展出逾190件與圓明園相關的重要文物,涵蓋書畫、器物、燙樣(建築模型)等,重現這座清代著名皇家園林昔日的輝煌。圓明園是五代帝王園居理政的主要場所,亦是傳統造園藝術的巔峰之作。
展覽介紹園林布局的象徵涵義、時令節慶的豐富活動、以及皇室成員的園居故事和藝文雅趣。展覽全面呈現圓明園的面貌,讓觀眾對中國園林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
<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菸壺捐贈展>
香港藝術館於2023年喜獲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490組浮雲軒藏中國鼻菸壺作永久館藏,是香港博物館界迄今最大規模和最完備的鼻菸壺捐贈。
“浮雲軒”由已故香港收藏家冼祖謙先生建立,為中外最重要的私人鼻菸壺收藏之一。是次捐贈為冼先生畢生鼻菸壺珍藏的選粹,也是冼氏夫婦贈予香港的一份厚禮。
鼻菸壺雖僅足盈握,卻凝聚了中國工匠的匠心與巧思,自清初出現即深受王公貴族喜愛,是有清一代用作饋贈使節、賞賜臣僚和酬答同儕的珍貴禮物。這個展覽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
<“光——Tiankong合唱團音樂會”>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促進香港和內地高校文化藝術交流,香港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紫荊雜誌社將於4月20日(星期六)晚上8:00(7:30入場),聯合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光—Tiankong合唱音樂會”。
音樂會將由華中師範大學Tiankong合唱團表演一系列中外經典曲目,以及聯合香港理工大學合唱團共同唱響《東方之珠》,為觀眾呈現一場兩地高校專業合唱團聯手打造的高水平公益演出。
【節氣養生關鍵詞:祛濕】
1.飲食祛濕
改善飲食、補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濕熱之品。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食山藥、蓮子、薏米、芡實、赤小豆等,亦可煮粥食。
忌冷飲、涼茶。天氣日變化大,汗出黏膩難適。雨季養生,最關鍵的是保護好中焦脾胃,脾胃需養,涼茶、冷飲易致脾胃受涼。
2.運動祛濕
以有氧運動為主,可走快步、打太極、五禽戲等。簡單方便隨處可練的腹式呼吸+縮脣呼吸,可以讓你肺部更好地呼吸,打開小氣道,充分激發小氣道功能,增強呼吸道的免疫力、抵抗力。
3.泡腳祛濕
寒濕者——生薑20g、拍碎花椒20g、艾葉30g、透骨草10g;
濕熱者——茯苓30g、竹茹10g、蒲公英10g、車前子10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透骨草10g、炙甘草6g。大火煮開,小火10分鐘,關火燜10分鐘,水溫30℃-40℃,水沒過三陰交穴以上20-30分鐘(泡至後背及前額微汗出則止)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回眸,
我們即將揮手告別春天,
季節循環往復,
日子時刻嶄新,
且惜春光,且種希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8/vxjedciGDgCfyhgsDuTtyZWqC6hDQG71iQD.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4月19日21時59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
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穀雨
時至暮春,雨生百穀,煦風微雨,谷生萬物。
時序更迭,萬物蓬勃,盡顯人間旖旎風光。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相傳因他製字有功,感動了天帝。當時天下正遭災荒,便命天兵天將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穀子雨,天下萬民得救了。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聯合國新聞部將“穀雨”時節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的貢獻。
【穀雨習俗】
<習俗一 喝穀雨茶>
穀雨有喝茶的習俗。穀雨茶,又叫二春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故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
<習俗二 吃春>
香椿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野菜,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和鈣質等。人們把春天採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穀雨節氣的香椿醇香爽口,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將其烹飪成各種美食,如香椿炒蛋、香椿豆腐等。
<習俗三 貼穀雨貼>
穀雨時節氣溫升高,會導致病蟲害。有些地區在進田滅蟲的同時也會將硃砂繪製於黃表紙上製成穀雨貼,貼在門上。穀雨貼是年畫的一種,寄託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習俗四 祭海>
穀雨節也是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在中國北方沿海一帶,漁民們會在穀雨節時祭海神,海祭時刻一到,漁民便擡着供品到海神廟、娘娘廟前擺供祭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場面十分隆重,這一習俗在今天的膠東榮成一帶仍然流行。
【香港近期活動】
天氣悶熱或陰雨綿綿?
何不前往藝術館、博物館看展,
以全新的視角感受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這些落雨好去處,
也許是您的不二選擇。
<M+“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黑白──攝影敘事”攝影展覽>
“黑白:攝影敘事”為M+首個攝影展覽,由M+與法國五月藝術節聯合呈獻,並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共同策劃。此專題展覽展出逾250幅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珍貴照片,以及30多幅來自M+館藏的作品,作品出自超過170位國際知名攝影師之手,為你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
展覽分為“對比”、“光影”和“色景”3個主題,探索黑白照片歷久彌新的美學,提供不同視角讓大家理解百多年來黑白影像創作的發展過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明園展覽>
展覽將展出逾190件與圓明園相關的重要文物,涵蓋書畫、器物、燙樣(建築模型)等,重現這座清代著名皇家園林昔日的輝煌。圓明園是五代帝王園居理政的主要場所,亦是傳統造園藝術的巔峰之作。
展覽介紹園林布局的象徵涵義、時令節慶的豐富活動、以及皇室成員的園居故事和藝文雅趣。展覽全面呈現圓明園的面貌,讓觀眾對中國園林藝術有更深入的了解。
<袖珍·厚禮──浮雲軒藏中國鼻菸壺捐贈展>
香港藝術館於2023年喜獲冼石韞玉女士慷慨捐贈490組浮雲軒藏中國鼻菸壺作永久館藏,是香港博物館界迄今最大規模和最完備的鼻菸壺捐贈。
“浮雲軒”由已故香港收藏家冼祖謙先生建立,為中外最重要的私人鼻菸壺收藏之一。是次捐贈為冼先生畢生鼻菸壺珍藏的選粹,也是冼氏夫婦贈予香港的一份厚禮。
鼻菸壺雖僅足盈握,卻凝聚了中國工匠的匠心與巧思,自清初出現即深受王公貴族喜愛,是有清一代用作饋贈使節、賞賜臣僚和酬答同儕的珍貴禮物。這個展覽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
<“光——Tiankong合唱團音樂會”>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促進香港和內地高校文化藝術交流,香港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紫荊雜誌社將於4月20日(星期六)晚上8:00(7:30入場),聯合在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辦“光—Tiankong合唱音樂會”。
音樂會將由華中師範大學Tiankong合唱團表演一系列中外經典曲目,以及聯合香港理工大學合唱團共同唱響《東方之珠》,為觀眾呈現一場兩地高校專業合唱團聯手打造的高水平公益演出。
【節氣養生關鍵詞:祛濕】
1.飲食祛濕
改善飲食、補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濕熱之品。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食山藥、蓮子、薏米、芡實、赤小豆等,亦可煮粥食。
忌冷飲、涼茶。天氣日變化大,汗出黏膩難適。雨季養生,最關鍵的是保護好中焦脾胃,脾胃需養,涼茶、冷飲易致脾胃受涼。
2.運動祛濕
以有氧運動為主,可走快步、打太極、五禽戲等。簡單方便隨處可練的腹式呼吸+縮脣呼吸,可以讓你肺部更好地呼吸,打開小氣道,充分激發小氣道功能,增強呼吸道的免疫力、抵抗力。
3.泡腳祛濕
寒濕者——生薑20g、拍碎花椒20g、艾葉30g、透骨草10g;
濕熱者——茯苓30g、竹茹10g、蒲公英10g、車前子10g、法半夏10g、陳皮10g、枳實10g、透骨草10g、炙甘草6g。大火煮開,小火10分鐘,關火燜10分鐘,水溫30℃-40℃,水沒過三陰交穴以上20-30分鐘(泡至後背及前額微汗出則止)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回眸,
我們即將揮手告別春天,
季節循環往復,
日子時刻嶄新,
且惜春光,且種希望。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18/vxjedciGDgCfyhgsDuTtyZWqC6hDQG71iQ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