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錦輝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世界各國的國防部在軍事科技上都投資不菲。以色列人口雖然只有987萬(包括74%猶太裔、21%阿拉伯裔),但它是出名的世界軍事強國。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2年對世界各國軍費開支的統計,以色列全球排名第15,投資234億美元,佔GDP的4.5%。
然而,這一輪衝突已進入第7個月,以軍攻擊加沙地區的行動還未見任何停火的迹象。這場持久的戰爭不但令以色列政府焦急不已,世界各國對因衝突所造成對加沙地區巴勒斯坦人民的傷亡及人道主義問題亦非常擔心。
傳以軍用AI 精準空襲伊朗使館
軍事科技在戰爭上的應用主要在戰略決策和戰術執行兩大範疇,例如武器、傳感器、指揮和控制、導航、空中支援系統、任務規劃、情報搜集、監視和偵察、內外部通信和戰爭系統網絡等。這些科技應用在航母、導彈、艦艇、飛機及其他軍事設施上,目的是令攻擊更精準、行動更有效,盡最大可能避免殃及無辜百姓。例如在“巴以衝突”中,以色列軍隊利用無人機進行空襲、機械人在惡劣環境下於前綫作戰、人造衛星進行跟蹤定位、大數據分析用以深入了解敵方的戰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偽造新聞混淆對方視聽等。
據獨立綫上新聞媒體“+972雜誌”報道,以色列在加沙襲擊中多次採用一套名為“薰衣草”(Lavender)的人工智能算法來辨識加沙地區內的襲擊目標。最近,以色列於4月1日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伊朗大使館區,造成包括7名伊朗軍事人員在內的十多人死亡,行動利用了人工智能辨識算法,幫助以軍鎖定位於伊朗大使館主樓及加拿大大使館中間的涉事目標建築物。空襲行動極度精準,否則肯定會殃及無辜,若誤炸了隔壁加拿大大使館,後果便不堪設想,會導致更嚴重的危機。
以越境空襲 倘誤判草菅人命
以色列軍隊為何要越境空襲呢?所謂“夜長夢多”,面對日益增長的來自世界各地譴責其在加沙濫殺無辜的人道主義問題上的壓力,以方當然希望速戰速決。以軍的戰略是“擒賊先擒王”,目的是消滅哈馬斯組織背後的金主及軍師。是次空襲的其中一個伊朗領袖便是行動的主要目標人物——伊斯蘭革命衞隊下屬“聖城旅”部隊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的指揮官扎赫迪(Mohammad Reza Zahdi)。
以色列的戰略能促使哈馬斯組織就範嗎?有軍事專家認為這戰略不但難以奏效,反而更會令中東局勢加倍緊張。事實上,是次空襲行動觸怒了整個穆斯林世界,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揚言定必報復,並於4月13日向以色列發動無人機及導彈攻擊。
伊朗是穆斯林組織“抵抗之弧”之首領,它必然會煽動其他成員國包括黎巴嫩、敘利亞、也門等報仇雪恨,不停地在周邊突擊以色列,令其四面楚歌,猶太裔人民難以安寧度日。專家亦認為美國絕不會袖手旁觀,必然會向以色列出售更多、更先進、更厲害的武器,間接地在中東衝突上火上加油,令世界局勢更加複雜,影響國際經濟。
誤炸“世界中央廚房” 須嚴監管
據報以軍“薰衣草”人工智能的準確率只是90%,即是說它在辨別襲擊目標時有10%誤判的機會。所以,在戰場上它的分析結果並非直接地被採用,前綫指揮官才是最終決策者,決定Go or Not Go?不過有傳前綫以軍官對人工智能技術只認識皮毛,例如在某些情況下人工監督時間僅不到20秒鐘,決定有時很草率。
以近期“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WCK)人道主義援助車隊被誤炸為例,3部車輛上的WCK標誌非常之明顯,而且車與車之間亦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在這些條件之下,以軍的人工智能系統仍然會誤判,效果實在難以令人接受。
歸根究柢,科技並非萬能。利用人工智能作武器草菅人命,絕對違背人道主義,各地政府必需要制定法律,嚴格監管未來AI的運用。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6/YkHYFAzku1W8CRvsuCiIkrXVqwQfz9L2XU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