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錦輝
4月1日,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領事館的建築物,造成至少13人傷亡,包括伊朗伊斯蘭革命衞隊聖城軍的高級指揮官,亦曾是伊朗資助成立的黎巴嫩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黨行動的關鍵人物扎赫迪(Mohammad Reza Zahedi)。
伊朗強烈譴責以色列的空襲行為侵犯了其主權,並於4月13日向以色列出動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作報復,企圖還以顏色。
以欲搞亂中東 拖美落水出手
從軍事角度看,外界普遍認為以色列在美、英等國家協助下,徹底控制伊朗的空襲行動,損失輕微。以色列傳媒報道,伊朗對以色列發射了170架無人機、30枚巡航導彈和120枚彈道導彈,但絕大部分被美國、英國、以色列和約旦先後攔截,未能打中在以本土的目標,目前以方只有一座軍事基地受輕創,造成1人受傷。
另外有人指出,以色列和伊朗是死敵,而雙方都是軍事強國,在日前公布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估算的2023年各國國防預算中,它們分別排名第15和26位。既然如此,為何以色列不直搗黃龍直接攻擊伊朗,而選擇“隔靴搔癢”地打擊其境外領事館呢?
原因是地理上它們相隔很遠,距離1,786公里(飛行時間約兩小時),跨越的國家包括約旦、伊拉克等。所以,以色列攻擊伊朗的途徑很局限,海陸都不行只能空襲,這方法非常昂貴。因此,以色列一直都要求美國加大軍事援助,向美國購買各式各樣的遠程武器,可是美國國會卻遲遲未批,直至上周六(20日),美國眾議院才通過法案,提供95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等,並交參議院審議。
正因如此,以色列於4月1日空襲伊朗駐敘利亞領事館的原因之一是搞亂中東,繼而拖美國落水逼其出手,以為這樣就會如虎添翼,大大增加它打垮伊朗的勝數。然而,美國卻不願意“落疊”,拒絕正面參與,只想繼續支持中東藉以色列當前鋒的“代理戰爭”(Proxy War)。
從政治層面看,伊以矛盾更錯綜複雜。首先,領事館被襲事件對伊朗而言是公然“剃眼眉”,伊朗決心反擊,給國內民眾及周邊中東國家一個交代,有其理據。是次大規模攻擊是伊朗首次與以色列直接交鋒,過往伊朗只會透過“代理人”間接與以方衝突。前英國駐黎巴嫩大使弗萊徹(Tom Fletcher)指出,伊朗此次反擊行動出動大批火力,藉此展現伊朗的能力及影響力,故意提醒以色列勿再輕視和阻礙阿拉伯國家及地區的發展。
伊朗適度報復 冀避局勢失控
另外,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家認為,從伊朗的角度來看,這次襲擊是成功的,行動目的主要在揭露以色列的虛張聲勢。
再仔細看,伊朗在報復行動中其實非常節制,盡量去減低襲擊所造成的實質性影響。因為伊朗很清楚知道戰爭擴大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不符合自身利益。伊朗和以色列是世仇,伊一直想把對方徹底消滅,但若然戰爭擴大,引來美國插手,這目標便更難實現。而且,一旦捲入持續戰爭,只會令伊朗原本嚴重的經濟蕭條更加惡化,甚至可能影響伊朗的政權穩定性。所以反擊後不久,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官員便迅速宣稱是次報復行動成功結束,伊朗選擇如此適度反擊,刻意避免局勢失控。
以色列想拖美國落水的如意算盤估計難以打響,這從伊朗報復事件上美國的反應便可略見一二。事件發生後不久,美國便公開表態不會加入以方的報復反擊,只會支持以色列的行動。由於美國正面對內外的龐大經濟壓力,目前它對伊以衝突的旁觀態度無可厚非。當前世界地緣政治極不穩定,烽煙四起,面對嚴峻的世界金融環境,愈來愈多的國家紛紛減持拋售美債,開始繞過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並推行國際貿易以本幣結算。
反觀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強勁增長成疑,通脹率超市場預期,34萬億美元債務遠超其GDP,亦有銀行和企業倒閉。倘應對失當,美國經濟恐走向危機,而且沒有根本有效的解決方案。所以,美國或無餘力透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來推波助瀾,推動伊以對戰。
由此可見,以色列如果要獨力面對“巴以衝突”、“伊以鬥爭”,加上面對巴勒斯坦的人道主義問題上的全球壓力,以色列(或者更正確來說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可以維持多久呢?
(作者系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6/NkLHgRAaVu0pTQ19fJwYTbQsua20hXRv2L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