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張 弦 | 華中師範大學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楠鳳 |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香港與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人文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呈現出多層次、寬口徑和廣領域的良好態勢。近年來,中國和印尼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兩國關係的持續升溫進一步推動了香港與印尼人文交流的全面發展。本文在梳理香港和印尼人文交流歷史脈絡的基礎上,回顧了兩地在文化、媒體、教育和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現況,建議香港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和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不斷夯實和拓展與印尼人文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推動中印尼兩國關係友好發展。
人文交流,可以理解為不同國家、文明背景下的人民之間為了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所進行的跨文化交流,包括直接交流乃至分享他們之間不同的理念和體驗。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文交流對消除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隔閡、增進相互理解至關重要,為發展國家間良好關係奠定社會基礎。作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其多元文化優勢也在不同文化交流和中西文明互鑒中得到進一步彰顯。由於地緣親近的天然優勢,香港與印尼人文交流的歷史源遠流長,雙方人員往來頻繁,經貿交往緊密。當前,在「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速的大背景下,兩地在文化、媒體、教育和旅遊等領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日益深化,發展前景愈加光明。
兩地人文交流歷史綿長
香港與印尼的關係最早起源於民間貿易往來。爪哇商人起初前往作為南中國海貿易中心的香港轉運貨物,後來逐漸有一些人選擇在港居留,慢慢形成了早期的移民社群。19世紀50年代後,由於淘金熱及移民浪潮的興起,大量華人經過香港中轉散播到世界各地,這使得香港與包括印尼在內東南亞地區的聯繫更加緊密。20世紀50、60年代,受當時中印尼兩國關係及印尼國內政治變動的影響,許多印尼華人選擇回歸祖國,中國政府對他們進行了妥善安置。20世紀70年代初期,政策放寬允許華僑家庭申請離境投靠親友,此後陸續有超過20萬印尼華僑自內地遷居香港並落地生根,他們也成為在港東南亞華人社群的主體。尤值一提的是,在港印尼華人十分團結,成立了多個社團協會團結僑友、守望相助,還舉辦各種活動加強印尼與香港和中國內地的人文交流。20世紀90年代後,勞動力輸出成為印尼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印尼政府也積極推動家庭傭工(domestic helper)輸出。香港因其擁有的制度和法律優勢,包括最低工資保障和標準僱傭合同、透明清晰的法律法規、較為發達的市民社會和志願者組織,再加上兩地距離較近等因素,逐漸成為印尼勞務輸出的重要目的地,吸引了大批印尼勞動力湧入。來自印尼的女工已成為香港外籍家傭市場的主力軍。她們獨具特色的宗教風俗、生活習慣、飲食服飾和多姿多彩的假日活動,已然成為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為香港社會的多元共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香港與印尼的關係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兩地經貿合作更趨緊密,人文交流持續深入。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香港已發展成印尼第三大境外直接投資來源地,印尼也成為香港第六大東盟商品貿易夥伴。此外,香港還扮演起聯結中國內地與包括印尼在內廣大東盟國家之間的「超級聯繫人」角色。2012年,時任印尼總統蘇西洛訪問香港,與香港就促進兩地旅遊、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交換意見;2016年,香港與印尼簽署合作備忘錄;2017年,時任印尼總統佐科首次到訪香港,雙方簽署了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與勞工合作聲明,佐科還到訪杜莎夫人蠟像館為其真人蠟像揭幕,並與在港印尼僑民會面;2018年,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訪問雅加達,表示將與印尼攜手進一步推動在文化教育、學生交流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2023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訪問印尼,與印尼政府部門及企業機構簽署了15份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涵蓋多個議題領域,以鞏固兩地合作,尋求共同發展。
兩地人文交流蓬勃暢旺
當前,香港與印尼的人文交流合作已形成多層次、寬口徑和廣領域的良好發展態勢。香港生活著人數眾多的穆斯林群體,與印尼的民間交流擁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同時,具有印尼背景的居港華僑華人往返兩地,更是成為連結中華文化和印尼文化的情感紐帶,促進了兩地社會和文化的交流共融。在政府主導、官民並舉和多方協同的格局下,通過兩地政府和民間機構的持續共同推動,香港與印尼在文化、媒體、教育和旅遊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取得了豐碩成果。
民間交流基礎深厚。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居留香港的非華裔人士佔總人口的比例是8.4%,數量約為62萬。其中,印尼籍人口超過14.2萬,在所有非華裔人口中佔比超過23%,僅次於菲律賓人,成為香港第三大族群。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訪問印尼時曾特別感謝身居香港的印尼家傭,讚揚她們已成為許多香港家庭的家人,是香港人民的朋友。除印尼家傭外,香港還有數十萬上世紀70年代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印尼華僑及其後代。香港印尼研究學社自成立以來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包括和印尼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聯合舉辦座談會、論壇和研討會並安排互訪和考察活動等。
文化交流多姿多彩。2017年,香港與印尼簽署文化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在藝術、電影、博物館和畫廊、美食和文化教育等五個領域開展合作,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此後,兩地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包括:2021年香港駐雅加達經貿辦事處舉行的「香港電影巡禮2021(印尼站)」,2022年香港天趣當代藝術館與印尼駐香港總領事館舉辦的「向世界遺產致敬:印尼藝術展」等。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文化研究項目,包括:香港大學的知識交流計劃設有《香港城市,我們的移民記憶》等子單元,記錄在港印尼華僑的故事和經歷;香港印尼研究學社成員協助統籌翻譯印尼文大型史書——《華人在印尼民族建設中的角色與貢獻(Tionghoa Dalam Keindonesiaan)》等。
媒體交流有聲有色。在共建「一帶一路」促進民心相通的大背景下,兩地傳媒交流提升到新的高度。2024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廣播處處長張國財與印尼國家廣播電台總裁Hendrasmo在雅加達簽署合作備忘錄,約定雙方將聯合製作名為「Hello Jakarta! Hello Hong Kong!」的新節目在兩地播放,還約定加強新聞採訪合作,深化廣播人才與技術交流。一些長期居港的印尼人士利用社交媒體傳播印尼文化,成為自媒體紅人。如一位名叫Nikmatul Rosidah的印尼女性,來港已逾20年,憑藉在YouTube上教做印尼菜,粉絲數量僅在2021年就超過145萬人,位居全港第二。
教育合作持續推進。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正將自身打造成區域主要教育樞紐,同時近年來印尼也在主動和國際接軌提升本國教育水平,因而雙方能夠在教育領域積極開展合作,推動人才培養、促進知識傳播並提高教育競爭力。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訪問印尼教育與文化部,與印尼教育界建立聯繫,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吸引了大量印尼學生赴港就學。香港高校還紛紛主動赴印尼開展招生宣介,印尼學生的數量在香港國際學生中名列前茅,如香港科技大學國際學生中大約有一成來自印尼。
旅遊市場蓬勃發展。旅遊業為香港和印尼的支柱性產業。香港旅遊業針對印尼市場做了大量旅遊推介活動,包括與印尼MNCTV合作推介香港郵輪產品、推出家庭旅遊套餐和打折機票、在雅加達舉辦香港城市巡回展覽等。印尼也派出大型代表團參加香港國際旅遊展,增加香港民眾對印尼的了解並吸引更多遊客,印尼還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旅遊的便利性與安全性。與此同時,印尼考慮對中國國民實行免簽入境,以促進其旅遊業和經濟發展。
兩地人文交流未來可期
香港與印尼深化人文交流擁有得天獨厚的機遇和條件。這一方面得益於當前中印尼兩國關係持續升溫。2013年,中國與印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和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十分契合。2015年,中國與印尼建立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這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建立的首個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2021年,兩國進一步建立中印尼高級別對話合作機制。2022年,兩國就共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尼共和國關於深化全方位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發布,兩國關係達到了新高度,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印尼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無疑為香港和印尼未來的人文交流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另一方面受惠於香港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大灣區發展戰略。香港歷來是中國聯通世界的主要窗口,也是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紅利的重要通道。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央政府賦予香港比以往更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將更加凸顯。香港具有地理位置優越、法治環境完善、制度優勢突出和文化多元開放四大優點,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居於重要的戰略位置。香港與印尼都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雙方都很重視「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這為兩地的長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為雙方未來的人文交流合作開闢了新的前景。
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與印尼人文交流的發展水平,在總結過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建議在下面三個方面加以改進:首先,應進一步重視兩地青年交流。鼓勵香港和印尼青年常見面、多交流,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論壇、研討會和參訪研學,爭取讓他們在人生較早的時候能成為朋友,從而推動兩地人文交流持續高水平發展;其次,應更好地保障居港印尼穆斯林家傭的合法權益。家傭行業的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和技術水平普遍不高,這導致她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議價能力較低,呈現出政治上弱勢、經濟地位低下及社會邊緣化的特徵。印尼家傭對香港社會貢獻頗大且早已融入香港社會,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有關社福機構,對她們特殊的宗教和生活需求應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最後,應改善印尼語的學習和使用環境。香港通行「兩文三語」,尚沒有高校開設專門的印尼語專業,但鑒於十幾萬印尼人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事實,特區政府可為有興趣學習印尼文的港人創造便利條件,如為語言學習提供津貼、開設語言交流活動,或是鼓勵香港高校與印尼高校合作,逐步開設相關語言專業,聯合培養語言人才等。事實證明,順暢的語言交流可以為兩地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創造良好環境。
結 語
香港與印尼人文交流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人文交流合作持續深化、不斷發展,在文化、媒體、教育和旅遊等領域收獲了豐碩成果。展望未來,香港一方面要繼續溝通東西,擦亮自己的國際化招牌,善借新興市場群體崛起之勢,主動對接新客源和新市場,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另一方面要努力暢通南北,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發揮自身獨特區位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國家戰略。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香港與印尼人文交流將在新的時空環境下繼續深化發展、闊步向前,也為進一步推動中印尼兩國關係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打下良好基礎。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4年3-4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4/29/Ec1DZO2GiuekjGmvpRVjbTjZ0PEsrIyaWOz.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