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面對長期發展機遇,香港要繼續發揮好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擔當國家金融強國戰略的關鍵支點,為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文|香港 鄂志寰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了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提出金融強國需要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建設金融強國需要強大的金融中心
六個“強大”決定了金融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其中強大的金融中心是金融業由“大”到“強”、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之關鍵。
國際金融中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樞紐,可以聚集與配置金融資源,是貨幣國際使用的重要平台。強大的金融中心至少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金融中心聚集各方金融要素,強大的中央銀行和強大的金融監管共同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監管支撐,培育強大的金融機構,吸引強大的金融人才,落腳在有效地支撐實體經濟在世界上取得領先地位,助力強國建設;其二是指金融市場自身市場機制完善,規模強大,可以高效率地實現全球資本配置,各方資本為我所用,統籌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以金融強國助力中國現代化。為此,中國需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競爭格局加速演變
近年來,國際金融中心格局動態演進,國際金融中心競爭愈發激烈。從影響因素來看,經濟實力是根基,制度開放是助推劑,技術革新是源動力,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宜居的生態人文環境、具有競爭力的經營成本是吸引金融要素聚集的重要條件。未來,在百年變局下,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將更加激烈,總體格局將出現新變化。
香港一直是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美國《時代》周刊2008年專門創造“Nylonkong”(“紐倫港”)一詞。英國智庫Z/Yen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是國際上較具權威的評價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數。在2023年9月發布的第34期國際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維持第4位的總排名,與第3位的新加坡總得分僅相差1分。從GFCI歷年排名和得分來看,香港自2007年以來,穩定位居第3至4位,總得分與紐約和倫敦十分趨近,並於2018年達到783分歷史高位。在第34期指數報告中,香港與紐約和倫敦的得分差距大幅縮小。香港的總得分較上期提升19分,重新回升至2021年初水平。香港與紐約和倫敦的總分差分別為22分和3分,較上期分別大幅縮小了16分和6分,反映市場對於香港信心的回升。香港與新加坡自2020年以來在得分上不分上下,8次排名中有7次僅相差1分。香港2023年9月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金融業發展水平以及聲譽方面的排名較2023年3月均有所回升,基礎設施排名下降3位。人力資本上期跌至11名歷史低位,本期大幅上升7名。金融細分領域方面,香港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香港本期除了在專業服務領域維持第4名,其餘領域排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論是五大維度分項還是金融細分領域,各項指標的排名與2018年香港得分高位時期仍有一定距離。
今年3月,Z/Yen發布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繼續保持金融中心領先優勢,紐約保持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地位,舊金山、洛杉磯等在風險投資、金融科技等細分領域影響力上升;倫敦金融底蘊深厚,在外匯、債券、場外衍生品等交易中處於領先地位;亞洲板塊整體崛起,但內部相互“擠壓”。首爾排名上升到第10位,東京排名到19位。
原有“紐倫港”格局中,香港仍然排名第4,落後於新加坡,上海排名第6,深圳排名第11、北京排名第15,表現出各具優勢。顯然,總覽全國,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型城市都具備金融中心的功能,我國並不缺少金融中心,但國際金融中心仍有待發展,香港具有戰略重要性。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仍具競爭力
2022年3月,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出現調整,全球資本流動加劇,疊加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提升,香港資本市場進入了階段性調整期,表現為港股二級市場持續低迷,港股估值偏低,資本市場融資額下滑。
總體而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結構性因素。
但是,從歷史看,香港金融市場根基穩固,在穿越經濟周期過程中展現出了強大韌性。從現實數據客觀地看,總體上沒有傷筋動骨。信心比黃金更寶貴,預期是經濟重要參數。考慮到國際化特色,唯有香港具有國際化歷史,並且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唯有雙向開放才能凸顯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價值。內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及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關係香港未來發展的最主要變量。面對長期發展機遇,香港要繼續發揮好內聯外通的“超級聯繫人”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七一”期間視察香港發表的重要講話也指出:“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居民很珍視,中央同樣很珍視。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金融業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也是帶動香港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國內地資本走向世界、全球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平台,是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樞紐。
成為“雙循環”金融服務的主通道和區域經濟合作主樞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中資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要更加高質量、國際化。香港是中資企業“走出去”拓展“一帶一路”及海外市場的橋頭堡,也是“走出去”企業在內地以外尋找專業服務的首選平台。中資企業“走出去”應更加國際化,走出“同溫層”和“舒適區”,提高中資企業話語權和影響力。中資企業應用好香港的專業服務“走出去”。香港可協助內地企業按照國際標准進行境外投資,例如為中資企業提供國際融資渠道,充當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項目牽頭人,利用相關的國際網絡和人脈為他們進行盡職調查、風險評估等。
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要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我國金融業實現了“大”的發展,但與“強”的要求相比還有一些差距,表現在金融產品不夠豐富、服務能力仍有不足,處於金融產業鏈的中低端,缺少定價權、話語權,還不是國際金融核心參與方。
從我國商業銀行的歷史發展特點看:全球化管治模式“小而散”+分業經營。需要在全球化和綜合化兩方面狠下苦功,追趕落差。香港在金融業方面基礎深厚、優勢明顯,且有著龐大的中國“走出去”客戶,以及境外“走進來”客戶,是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最佳培育地,中資金融機構大有可為,可推動將更多金融機構總部設到香港。
推動離岸人民幣發展,打造強大的貨幣。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匯聚海內外資金和頂級的金融機構和人才,融資渠道多元豐富又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規則和制度深受國際投資者信任,能為基建籌融資活動作出重要貢獻。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愈來愈多使用人民幣作跨境貿易結算,市場對以人民幣投資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四分之三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業務,並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能滿足投資者的資金配置和風險管理的需求,提升強大的貨幣職能。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表示,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目前,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發展領先亞洲,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佔亞洲市場超過三分之一。香港能助力“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轉型,提供度身訂造的金融方案。
依托大灣區,加強金融科技合作。香港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完善,金融科技生態蓬勃,涵蓋電子支付、虛擬銀行、保險科技等多個領域。香港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
鞏固與歐美合作的傳統優勢,改善營商環境,開拓東南亞、中東等新市場,吸引新的資本來源。香港與歐美地區的金融合作源遠流長。在2021年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資(FDI)頭寸中,除中國內地和全球免稅島外,英國和美國的投資頭寸佔比最高,分別為9.8%和2.3%。在香港股市的外地投資者中,歐美投資者佔比47.6%。要穩定預期,讓歐美投資者有利可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捆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時間上的一致性。
隨著經濟穩步發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將擁有更多投資資金,這將成為香港吸引外資的新方向。2023年以來,香港在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有諸多新進展:香港與沙特、阿聯酋簽署多份合作備忘錄或意向書,涉及金融、商務等領域;香港與東盟三國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協議,包括金融、投資、商貿等領域,為史上數目最多,涵蓋範圍最廣泛的一次。要加強熟悉東南亞和中東市場的專業人才培養,提升對於當地軟實力的影響。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一體化步伐。粵港澳大灣區特有的“1個國家,2種制度,3個法域,3個關稅區,3種貨幣”差異使得區域一體化發展存在著資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方面的障礙。要想加快大灣區金融服務一體化步伐,則需要突破資本流、信息流、人才流方面的障礙,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目前,“深港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互換通”等金融互聯互通機制促進著大灣區資本市場的深入互動與協作。下一步香港應積極推動“跨境理財通”在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具體優化措施儘快落地,大灣區保險售後服務中心儘快落地等。
搶抓RCEP發展機遇,把香港打造成為獨特的連接點。積極推動香港加入RCEP,進一步增強其在轉口貿易的樞紐地位,推進本地金融、法律等專業領域的發展,促進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協作。此外,加入RCEP將會進一步拓寬香港商貿關係網,並可持續為RCEP成員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機,利用香港優勢,幫助中資企業“走出去”;把握亞太深化合作機遇,積極發揮國際金融中心職能作用;把握東盟服務業發展機遇,為其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
總之,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應保持香港國際化特色,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國家打造國際技術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國際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鞏固香港與歐美地區的合作優勢,開拓與東南亞、中東等地的合作新思路,推動香港邁向國際化新高度,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關鍵支點。
(作者係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5/vYYLpYPlruotURfdDHEBCXowX5ljA9L6C5d.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