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第二度會面,引發海內外強烈關注。雙方都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指出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是兩岸關係走向好的方面的共同根基、共同認知,只要外部勢力不介入,兩岸中國人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有能力也有智慧來自己解決海峽兩岸的分歧和衝突。會面釋出的堅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訊號在島內反響熱烈,各界紛紛要求民進黨當局應抓住機會積極回應大陸善意,促成兩岸儘快“春暖花開”。然而新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逆勢而上,大肆任用“台獨”立場鮮明的政客組建執政團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勢必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文|北京 李牧野
賴逆民意而上
強力主導組建“老獨男”執政團隊
賴與民進黨雖獲得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勝利,但已淪為“雙少數”,僅獲得4成台灣選民支持,“立法院”僅有51席次,少於國民黨,凸顯民進黨當局過去八年施政並未獲得多數民眾認可,只能依靠台灣地區領導人選制缺陷(即只有一輪選舉,候選人獲得相對多數選票即可獲勝)和較大的深綠基本盤險勝過關。選後,島內多項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期待賴能知所進退,由藍綠白組成跨黨派“聯合政府”。
但賴一意孤行,堅持選用其任“行政院長”時的秘書長、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和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組閣”,大肆選用“新潮流系”“南流”的“台南幫”“高雄幫”掌握核心部門,如由陳菊愛將、前高雄市“立委”劉世芳掌控島內第一大部門“內政部長”、由前台南市秘書長李孟諺出任資源最多的“交通部長”、由賴競選時期“信賴台灣之友會”負責人陳金德擔任工程會主委、由前高雄市教育局長鄭英耀擔任“教育部長”、由前台南地方檢察院負責人鄭銘謙擔任“法務部長”。在高度強調專業性和政務經驗的財經領域,賴刻意打破政務官選拔傳統,執意從綠營“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和身邊親信中選用親綠產業界人士掌管“經濟部”“國發會”和“金管會”。
賴一味任用舊部故友、赤裸裸打造“賴系近衛軍”的做法引發島內各界強烈批評,台媒痛批賴罔顧民意、一意孤行,打造的根本不是所謂的“民意大聯盟”和“行動創新內閣”,而是“綠到出汁”的“報恩內閣”,是典型的“一人高升,‘台南幫’和‘高雄幫’雞犬升天”。
相較於蔡英文2016年初上任時選擇無黨籍林全、留用部分藍營人馬組建“老、藍、男”內閣,處於“雙重少數”弱勢地位的賴反而展現凜冽強勢作派: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素有民進黨內“孤鳥”之稱的賴,性格倔強孤傲,絕不輕易妥協,勝選後偏愛身邊人、自己人,可充分貫徹執行個人意志,確保賴式路線落實到位;另一方面則是面對“朝小野大”政治生態的深遠布局,賴選用的“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個性圓融、擅長協調,副手鄭麗君長於政策論述,能有效應對“立法院”藍白質詢和議題杯葛,破格提拔資歷尚淺的鄭銘謙掌握“法務部”,則是看中其堅決偵辦新竹市長高虹安和宜蘭縣縣長林姿妙等藍白大將的“打手”特質,通過掌控整個檢察、調查與警察系統對藍白形成強烈威懾,為賴順利施政保駕護航。
沿用前朝“國安”人馬
意在延續“貼美抗中謀獨”路線
此次人事任命中,各界高度關注賴的涉外、安全與兩岸部門負責人選。據台綠媒“自由時報”報道,賴將基本沿用蔡英文時期的涉外、安全與兩岸人事團隊,具體職位有所微調,如“國安會”秘書長將由“外交部長”吳釗燮轉任、“國安”局長蔡明彥續任、“國防部長”由“國安會”主委顧立雄轉任、“外交部長”由林佳龍出任、陸委會主委則由海基會副董事長邱垂正接任,由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
這種人事布局實際上折射出賴的無人與無奈困境。賴在2020年“大選”綠營初選挑戰蔡失敗後,接受與蔡搭檔,實則是接受蔡就近看管,雖然通過籌組讀書會等方式結識籠絡了一批人,但在涉外、安全和兩岸領域仍缺乏資歷深厚、能力可用的親從。加之美國對賴“務實台獨”標簽一直持不信任態度,動輒敲打警告,反而“欣賞”蔡不違美意志、不輕易“暴走”的“貼美抗中謀獨”路線,因此賴勝選後只得留任蔡系人馬以向美表忠心。
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島內媒體對賴任用綠營內部兩岸立場相對較為靈活的鄭文燦和“知陸派”邱垂正直接負責兩岸事務有所期待,甚至部分媒體還稱這是向大陸釋出善意,有助於“兩岸春暖花開”。事實上,兩岸能否“春暖花開”關鍵仍在於賴未來的兩岸路線能否有實質調整,若其仍不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積極表態,兩岸不可能有“春暖花開”。
事實上,兩次被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的蕭美琴未來將在台涉外、“國安”和兩岸事務中扮演真正操盤手角色,其與吳釗燮、顧立雄等“獨味”十足的頑固分子將組成前所未有的激進鷹派團隊,將更緊密與美配合,確保與美“同向共頻”,堅決貫徹美對台“不對稱”戰略、全力強化台全民防衛體系,在美有需要、有授意時激化兩岸對抗,並從中牟利。
“去中華化”的“文化台獨”
將成為賴上任後施政重點
4月6日,賴公開宣稱,上任後的三件任務是“重建‘國家’,改造社會、洗滌人心”,聲稱將讓台灣民眾認識到“自由需要付出代價”,引發島內嘩然,痛批賴上任將導致台灣重現“白色恐怖”。事實上,賴深知上任後不可能真正推動“法理台獨”,無法真搞所謂“制憲建國”,因為這將直接觸及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紅線,也會引發美國不滿。但面對其背後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賴必須有所作為才能獲得這批死忠分子的持續力挺,因此選擇在教育文化和社會認同領域大力推進“文化台獨”就成為必然選擇。
事實上,相關研究發現,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所推動的“文化台獨”舉措與李登輝、陳水扁相比,已從“去中國化”深化至“去中華化”,前者重在改變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兩岸同屬一國”的認識,促成相當多台灣民眾將“中國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對立起來,更多強調“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後者則重在影響台灣民眾對“台灣文化屬於中華文化”“台灣人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認同,更多強調“台灣文化包含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構成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候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蔡時期擔任“文化部長”時通過相應法案,全力推動“文化去中”,典型如將普通話(台灣稱“國語”)地位降低至台灣若干“官方語言”之一,與閩南語(台灣稱“台語”)、客家語並列。蔡“文化台獨”政策負面影響不容低估,島內有民調顯示,2023年台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比例由2008年的75.4%下降至57.5%,台灣青年群體認同比例更低。
此次賴升任鄭麗君擔任“行政院”副手,就是要利用鄭擅長的政策論述和協調能力,有效整合台灣教育、文化、公營媒體等各類資源,以“轉型正義”為名,全面深化“自我身份認同”,極力塑造所謂“台灣民族主義”,與中國大陸所強調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形成尖銳對立甚至是激烈對抗,最終完成其“台獨”工程建構。據台媒報道,台行政部門已經布局在台灣防務部門推動“軍隊轉型正義”,“台獨”頑固分子顧立雄上任後勢必加力推行,促成被綠營視為“最後堡壘”的台軍全面“綠化”。
當前島內政治生態與民心民意已發生深刻變化,“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多數民眾期待兩岸正向交流互動的強烈訴求、漸趨濃烈的“疑美”氛圍將對賴“貼美謀獨”行徑產生強烈制衡。而中國大陸不僅保持了持續向好向上的發展勢頭,更顯現出穩步推進“反獨促統”工作的決心、耐心與慧心,尤其是此次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後兩岸各界再度掀起交流合作高潮,顯示中國大陸完全有能力穩控台海局勢,積極塑造更有利態勢,力促兩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最終實現統一。
(作者係北京正奇經緯智庫特約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84WdtoivEyHYFxKNeaC91DiwRy4yj67b3gj.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第二度會面,引發海內外強烈關注。雙方都強調“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指出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是兩岸關係走向好的方面的共同根基、共同認知,只要外部勢力不介入,兩岸中國人可以通過和平的方式,有能力也有智慧來自己解決海峽兩岸的分歧和衝突。會面釋出的堅持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訊號在島內反響熱烈,各界紛紛要求民進黨當局應抓住機會積極回應大陸善意,促成兩岸儘快“春暖花開”。然而新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逆勢而上,大肆任用“台獨”立場鮮明的政客組建執政團隊,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勢必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文|北京 李牧野
賴逆民意而上
強力主導組建“老獨男”執政團隊
賴與民進黨雖獲得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勝利,但已淪為“雙少數”,僅獲得4成台灣選民支持,“立法院”僅有51席次,少於國民黨,凸顯民進黨當局過去八年施政並未獲得多數民眾認可,只能依靠台灣地區領導人選制缺陷(即只有一輪選舉,候選人獲得相對多數選票即可獲勝)和較大的深綠基本盤險勝過關。選後,島內多項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期待賴能知所進退,由藍綠白組成跨黨派“聯合政府”。
但賴一意孤行,堅持選用其任“行政院長”時的秘書長、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和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組閣”,大肆選用“新潮流系”“南流”的“台南幫”“高雄幫”掌握核心部門,如由陳菊愛將、前高雄市“立委”劉世芳掌控島內第一大部門“內政部長”、由前台南市秘書長李孟諺出任資源最多的“交通部長”、由賴競選時期“信賴台灣之友會”負責人陳金德擔任工程會主委、由前高雄市教育局長鄭英耀擔任“教育部長”、由前台南地方檢察院負責人鄭銘謙擔任“法務部長”。在高度強調專業性和政務經驗的財經領域,賴刻意打破政務官選拔傳統,執意從綠營“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和身邊親信中選用親綠產業界人士掌管“經濟部”“國發會”和“金管會”。
賴一味任用舊部故友、赤裸裸打造“賴系近衛軍”的做法引發島內各界強烈批評,台媒痛批賴罔顧民意、一意孤行,打造的根本不是所謂的“民意大聯盟”和“行動創新內閣”,而是“綠到出汁”的“報恩內閣”,是典型的“一人高升,‘台南幫’和‘高雄幫’雞犬升天”。
相較於蔡英文2016年初上任時選擇無黨籍林全、留用部分藍營人馬組建“老、藍、男”內閣,處於“雙重少數”弱勢地位的賴反而展現凜冽強勢作派: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素有民進黨內“孤鳥”之稱的賴,性格倔強孤傲,絕不輕易妥協,勝選後偏愛身邊人、自己人,可充分貫徹執行個人意志,確保賴式路線落實到位;另一方面則是面對“朝小野大”政治生態的深遠布局,賴選用的“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個性圓融、擅長協調,副手鄭麗君長於政策論述,能有效應對“立法院”藍白質詢和議題杯葛,破格提拔資歷尚淺的鄭銘謙掌握“法務部”,則是看中其堅決偵辦新竹市長高虹安和宜蘭縣縣長林姿妙等藍白大將的“打手”特質,通過掌控整個檢察、調查與警察系統對藍白形成強烈威懾,為賴順利施政保駕護航。
沿用前朝“國安”人馬
意在延續“貼美抗中謀獨”路線
此次人事任命中,各界高度關注賴的涉外、安全與兩岸部門負責人選。據台綠媒“自由時報”報道,賴將基本沿用蔡英文時期的涉外、安全與兩岸人事團隊,具體職位有所微調,如“國安會”秘書長將由“外交部長”吳釗燮轉任、“國安”局長蔡明彥續任、“國防部長”由“國安會”主委顧立雄轉任、“外交部長”由林佳龍出任、陸委會主委則由海基會副董事長邱垂正接任,由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
這種人事布局實際上折射出賴的無人與無奈困境。賴在2020年“大選”綠營初選挑戰蔡失敗後,接受與蔡搭檔,實則是接受蔡就近看管,雖然通過籌組讀書會等方式結識籠絡了一批人,但在涉外、安全和兩岸領域仍缺乏資歷深厚、能力可用的親從。加之美國對賴“務實台獨”標簽一直持不信任態度,動輒敲打警告,反而“欣賞”蔡不違美意志、不輕易“暴走”的“貼美抗中謀獨”路線,因此賴勝選後只得留任蔡系人馬以向美表忠心。
另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島內媒體對賴任用綠營內部兩岸立場相對較為靈活的鄭文燦和“知陸派”邱垂正直接負責兩岸事務有所期待,甚至部分媒體還稱這是向大陸釋出善意,有助於“兩岸春暖花開”。事實上,兩岸能否“春暖花開”關鍵仍在於賴未來的兩岸路線能否有實質調整,若其仍不對“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積極表態,兩岸不可能有“春暖花開”。
事實上,兩次被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的蕭美琴未來將在台涉外、“國安”和兩岸事務中扮演真正操盤手角色,其與吳釗燮、顧立雄等“獨味”十足的頑固分子將組成前所未有的激進鷹派團隊,將更緊密與美配合,確保與美“同向共頻”,堅決貫徹美對台“不對稱”戰略、全力強化台全民防衛體系,在美有需要、有授意時激化兩岸對抗,並從中牟利。
“去中華化”的“文化台獨”
將成為賴上任後施政重點
4月6日,賴公開宣稱,上任後的三件任務是“重建‘國家’,改造社會、洗滌人心”,聲稱將讓台灣民眾認識到“自由需要付出代價”,引發島內嘩然,痛批賴上任將導致台灣重現“白色恐怖”。事實上,賴深知上任後不可能真正推動“法理台獨”,無法真搞所謂“制憲建國”,因為這將直接觸及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紅線,也會引發美國不滿。但面對其背後的“台獨基本教義派”,賴必須有所作為才能獲得這批死忠分子的持續力挺,因此選擇在教育文化和社會認同領域大力推進“文化台獨”就成為必然選擇。
事實上,相關研究發現,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所推動的“文化台獨”舉措與李登輝、陳水扁相比,已從“去中國化”深化至“去中華化”,前者重在改變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兩岸同屬一國”的認識,促成相當多台灣民眾將“中國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對立起來,更多強調“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後者則重在影響台灣民眾對“台灣文化屬於中華文化”“台灣人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認同,更多強調“台灣文化包含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構成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候任“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蔡時期擔任“文化部長”時通過相應法案,全力推動“文化去中”,典型如將普通話(台灣稱“國語”)地位降低至台灣若干“官方語言”之一,與閩南語(台灣稱“台語”)、客家語並列。蔡“文化台獨”政策負面影響不容低估,島內有民調顯示,2023年台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比例由2008年的75.4%下降至57.5%,台灣青年群體認同比例更低。
此次賴升任鄭麗君擔任“行政院”副手,就是要利用鄭擅長的政策論述和協調能力,有效整合台灣教育、文化、公營媒體等各類資源,以“轉型正義”為名,全面深化“自我身份認同”,極力塑造所謂“台灣民族主義”,與中國大陸所強調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形成尖銳對立甚至是激烈對抗,最終完成其“台獨”工程建構。據台媒報道,台行政部門已經布局在台灣防務部門推動“軍隊轉型正義”,“台獨”頑固分子顧立雄上任後勢必加力推行,促成被綠營視為“最後堡壘”的台軍全面“綠化”。
當前島內政治生態與民心民意已發生深刻變化,“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多數民眾期待兩岸正向交流互動的強烈訴求、漸趨濃烈的“疑美”氛圍將對賴“貼美謀獨”行徑產生強烈制衡。而中國大陸不僅保持了持續向好向上的發展勢頭,更顯現出穩步推進“反獨促統”工作的決心、耐心與慧心,尤其是此次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後兩岸各界再度掀起交流合作高潮,顯示中國大陸完全有能力穩控台海局勢,積極塑造更有利態勢,力促兩岸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最終實現統一。
(作者係北京正奇經緯智庫特約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84WdtoivEyHYFxKNeaC91DiwRy4yj67b3gj.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