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岳峰 郭歌
一、胰腺癌的流行病學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素有“癌症之王”的稱號。據柳葉刀雜誌報導,胰腺癌確診後的五年生存率約10%,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臨床症狀隱匿且不典型,是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癒率很低。本病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5~2:1,男性患者遠較絕經前的婦女多見,絕經後婦女的發病率與男性相仿。胰腺癌診治困難主要在於其起病隱匿、轉移迅速。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生與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與胰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慢性胰腺炎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例明顯增高;另外還有許多因素與此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如職業、環境、地理等。
二、胰腺癌的臨床表現
取決於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無轉移以及鄰近器官累及的情況。其臨床特點是整個病程短、病情發展快和迅速惡化。最多見的是上腹部飽脹不適、疼痛。雖然有自覺痛,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壓痛,如果有壓痛則和自覺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黃疸屬於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是由於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黃疸為進行性,雖可以有輕微波動,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黃疸的暫時減輕,在早期與壺腹周圍的炎症消退有關,晚期則由於侵入膽總管下端的腫瘤潰爛腐脫,壺腹腫瘤所產生的黃疸比較容易出現波動。胰體尾癌在波及胰頭時才出現黃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現黃疸是由於肝轉移所致。
約1/4的病人合併頑固性的皮膚瘙癢,往往為進行性。消化道症狀最多見的為食欲不振,其次有噁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秘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食欲不振和膽總管下端及胰腺導管被腫瘤阻塞,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有關。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導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會影響食欲。少數病人出現梗阻性嘔吐。約10%病人有嚴重便秘。由於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瀉:脂肪瀉為晚期的表現,但較罕見。胰腺癌也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脾靜脈或門靜脈因腫瘤侵犯而栓塞,繼發門靜脈高壓症,也偶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
另外,常見消瘦、乏力,晚期胰腺腫大明顯時可觸及包塊;部分病人可出現血糖升高,精神異常,表現為焦慮、急躁、抑鬱、個性改變等;並可出現腹水和發熱。部分患者尚可有小關節紅、腫、痛、熱、關節周圍皮下脂肪壞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鎖骨上、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也可因胰腺癌轉移而腫大發硬。
三、胰腺癌的治療
西醫治療
目前基本的治療原則仍然是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1.外科治療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術方式包括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擴大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全胰腺切除術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困難,手術切除率低,術後五年生存率也低。對梗阻性黃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選擇膽囊或膽管空腸吻合術,以減輕黃疸,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也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緩解梗阻。
2.綜合治療胰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後不良。儘管手術仍然是首要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胰腺癌常常發現較晚,而喪失根治的機會,因此需要對胰腺癌進行綜合治療。迄今同大多數腫瘤一樣,還沒有一種高效和可完全應用的綜合治療方案。現在的綜合治療仍然是以外科治療為主,放療、化療為輔,並在探討結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療的新方法。
中醫治療
本病屬於中醫“黃疸”、“癥瘕”、“積聚”等範疇,本病病位在胰,實系肝脾。主要病機為肝氣受阻、脾失運化所致的濕、熱、毒交結成癌,“濕、熱、毒”邪是胰腺癌發展的關鍵環節,熱毒積聚,而成癥瘕。胰腺癌的中醫辨證治療分為四種類型。
1.痰濁瘀結:心下痞硬,上腹脹滿或積塊,質硬痛劇,胸脅苦滿,煩悶,身熱不退,噁心嘔吐,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
治法: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藥:大柴胡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2.濕熱蘊結:面目身黃,小便黃赤,噁心嘔吐,上腹部脹滿不適,食欲不振,疲乏無力,脅肋疼痛,口苦口臭,便溏味重,發熱纏綿,口渴而不喜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肝利膽,祛濕降濁
方藥:茵陳蒿湯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3.脾胃虛弱:上腹部不適或按之痛減,面浮色白,胸悶氣短,納食減少,大便溏薄,肢體乏力,甚至面浮足腫,或頭眩心悸,舌淡苔薄,脈沉滑。
治法:健脾和中,燥濕消痞
方藥:香砂六君湯或參苓白術散合藿香正氣散加減
4.肝腎陰虛:上腹痞滿或觸及腫物疼痛,煩熱口幹,低熱盜汗,胸脅不舒或疼痛,消瘦納呆,大便幹結,小便色黃,舌紅少苔,有裂紋,脈細數或細澀。
治法:滋陰涵木,消癥散結
方藥:一貫煎合二至丸加減
四、併發症的治療
胰腺癌多併發梗阻性黃疸,多為腫瘤直接壓迫、侵犯肝外膽管或發生膽管轉移所致,也有肝轉移等導致的肝細胞性或混合性黃疸。
中醫治療主要以利膽退黃為原則,並結合抗瘤祛邪的藥物。中醫辨證論治將黃疸分為陽黃、陰黃,分別按濕熱、寒濕治之。除化濕邪、利小便、通大便,為中醫基本退黃大法,寒濕者治宜溫中化濕,常用茵陳術附湯;濕熱蘊結者常用的方劑有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
胰頭癌晚期常伴有消化道梗阻,可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系統功能障礙,可採用中藥外敷的方法進行治療。可選用幹薑、肉桂、三七粉、檳榔、萊菔子、丁香、沉香、三棱、莪術等藥打粉,裝入布袋內,外敷於腹部,同時可以採用中藥內服配合外治治療,中藥可選用大承氣湯,藥用生大黃、厚樸、枳實、芒硝、旋覆花、黨參、半夏、大棗、炙甘草等。如腹痛劇烈者,可在上述方法上加用針灸治療,取足三裡、陽陵泉、膽囊穴、中脘、太沖等穴,也可採用穴位注射法,用維生素B12、維生素B1,2%利多卡因混合,取足三裡、陽陵泉穴注射封閉。
五、調攝與護理
1.營養支持:由於胰腺癌患者常常出現消化系統問題,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患者的營養狀況。提供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並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以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體力和免疫力。
2.疼痛管理:胰腺癌患者常常會經歷劇烈的疼痛,需要使用適當的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給藥,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3.心理支持:胰腺癌患者常常會經歷情緒上的波動,需要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傾聽他們的感受,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以幫助他們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4.監測生命體征:胰腺癌患者需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5.避免誘發疾病的行為:避免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和吸煙等行為,以減少對胰腺的刺激,防止病情惡化。
6.預防感染:胰腺癌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生感染。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外出時應戴口罩。
7.避免過度治療:在接受治療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避免過度治療。有些不必要的治療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增加經濟負擔。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6/oFI8aRSdiMSxcRCvjkC8xH2vwtCFpVIuAHJ.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郭岳峰 郭歌
一、胰腺癌的流行病學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素有“癌症之王”的稱號。據柳葉刀雜誌報導,胰腺癌確診後的五年生存率約10%,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臨床症狀隱匿且不典型,是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癒率很低。本病發病率男性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1.5~2:1,男性患者遠較絕經前的婦女多見,絕經後婦女的發病率與男性相仿。胰腺癌診治困難主要在於其起病隱匿、轉移迅速。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生與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過量飲用咖啡、環境污染及遺傳因素有關;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發現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與胰腺癌的發病存在一定關係,慢性胰腺炎病人發生胰腺癌的比例明顯增高;另外還有許多因素與此病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如職業、環境、地理等。
二、胰腺癌的臨床表現
取決於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無轉移以及鄰近器官累及的情況。其臨床特點是整個病程短、病情發展快和迅速惡化。最多見的是上腹部飽脹不適、疼痛。雖然有自覺痛,但並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壓痛,如果有壓痛則和自覺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黃疸屬於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是由於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黃疸為進行性,雖可以有輕微波動,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黃疸的暫時減輕,在早期與壺腹周圍的炎症消退有關,晚期則由於侵入膽總管下端的腫瘤潰爛腐脫,壺腹腫瘤所產生的黃疸比較容易出現波動。胰體尾癌在波及胰頭時才出現黃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現黃疸是由於肝轉移所致。
約1/4的病人合併頑固性的皮膚瘙癢,往往為進行性。消化道症狀最多見的為食欲不振,其次有噁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秘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食欲不振和膽總管下端及胰腺導管被腫瘤阻塞,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有關。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導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會影響食欲。少數病人出現梗阻性嘔吐。約10%病人有嚴重便秘。由於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瀉:脂肪瀉為晚期的表現,但較罕見。胰腺癌也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脾靜脈或門靜脈因腫瘤侵犯而栓塞,繼發門靜脈高壓症,也偶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
另外,常見消瘦、乏力,晚期胰腺腫大明顯時可觸及包塊;部分病人可出現血糖升高,精神異常,表現為焦慮、急躁、抑鬱、個性改變等;並可出現腹水和發熱。部分患者尚可有小關節紅、腫、痛、熱、關節周圍皮下脂肪壞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鎖骨上、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也可因胰腺癌轉移而腫大發硬。
三、胰腺癌的治療
西醫治療
目前基本的治療原則仍然是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1.外科治療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術方式包括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擴大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全胰腺切除術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困難,手術切除率低,術後五年生存率也低。對梗阻性黃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選擇膽囊或膽管空腸吻合術,以減輕黃疸,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也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緩解梗阻。
2.綜合治療胰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後不良。儘管手術仍然是首要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胰腺癌常常發現較晚,而喪失根治的機會,因此需要對胰腺癌進行綜合治療。迄今同大多數腫瘤一樣,還沒有一種高效和可完全應用的綜合治療方案。現在的綜合治療仍然是以外科治療為主,放療、化療為輔,並在探討結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療的新方法。
中醫治療
本病屬於中醫“黃疸”、“癥瘕”、“積聚”等範疇,本病病位在胰,實系肝脾。主要病機為肝氣受阻、脾失運化所致的濕、熱、毒交結成癌,“濕、熱、毒”邪是胰腺癌發展的關鍵環節,熱毒積聚,而成癥瘕。胰腺癌的中醫辨證治療分為四種類型。
1.痰濁瘀結:心下痞硬,上腹脹滿或積塊,質硬痛劇,胸脅苦滿,煩悶,身熱不退,噁心嘔吐,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
治法:和解少陽,內瀉熱結
方藥:大柴胡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2.濕熱蘊結:面目身黃,小便黃赤,噁心嘔吐,上腹部脹滿不適,食欲不振,疲乏無力,脅肋疼痛,口苦口臭,便溏味重,發熱纏綿,口渴而不喜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肝利膽,祛濕降濁
方藥:茵陳蒿湯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3.脾胃虛弱:上腹部不適或按之痛減,面浮色白,胸悶氣短,納食減少,大便溏薄,肢體乏力,甚至面浮足腫,或頭眩心悸,舌淡苔薄,脈沉滑。
治法:健脾和中,燥濕消痞
方藥:香砂六君湯或參苓白術散合藿香正氣散加減
4.肝腎陰虛:上腹痞滿或觸及腫物疼痛,煩熱口幹,低熱盜汗,胸脅不舒或疼痛,消瘦納呆,大便幹結,小便色黃,舌紅少苔,有裂紋,脈細數或細澀。
治法:滋陰涵木,消癥散結
方藥:一貫煎合二至丸加減
四、併發症的治療
胰腺癌多併發梗阻性黃疸,多為腫瘤直接壓迫、侵犯肝外膽管或發生膽管轉移所致,也有肝轉移等導致的肝細胞性或混合性黃疸。
中醫治療主要以利膽退黃為原則,並結合抗瘤祛邪的藥物。中醫辨證論治將黃疸分為陽黃、陰黃,分別按濕熱、寒濕治之。除化濕邪、利小便、通大便,為中醫基本退黃大法,寒濕者治宜溫中化濕,常用茵陳術附湯;濕熱蘊結者常用的方劑有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
胰頭癌晚期常伴有消化道梗阻,可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系統功能障礙,可採用中藥外敷的方法進行治療。可選用幹薑、肉桂、三七粉、檳榔、萊菔子、丁香、沉香、三棱、莪術等藥打粉,裝入布袋內,外敷於腹部,同時可以採用中藥內服配合外治治療,中藥可選用大承氣湯,藥用生大黃、厚樸、枳實、芒硝、旋覆花、黨參、半夏、大棗、炙甘草等。如腹痛劇烈者,可在上述方法上加用針灸治療,取足三裡、陽陵泉、膽囊穴、中脘、太沖等穴,也可採用穴位注射法,用維生素B12、維生素B1,2%利多卡因混合,取足三裡、陽陵泉穴注射封閉。
五、調攝與護理
1.營養支持:由於胰腺癌患者常常出現消化系統問題,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患者的營養狀況。提供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的食物,並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以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體力和免疫力。
2.疼痛管理:胰腺癌患者常常會經歷劇烈的疼痛,需要使用適當的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給藥,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提高生活品質。
3.心理支持:胰腺癌患者常常會經歷情緒上的波動,需要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傾聽他們的感受,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以幫助他們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
4.監測生命體征:胰腺癌患者需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5.避免誘發疾病的行為:避免暴飲暴食、過度飲酒和吸煙等行為,以減少對胰腺的刺激,防止病情惡化。
6.預防感染:胰腺癌患者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發生感染。應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外出時應戴口罩。
7.避免過度治療:在接受治療時,應遵循醫生的建議,避免過度治療。有些不必要的治療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增加經濟負擔。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6/oFI8aRSdiMSxcRCvjkC8xH2vwtCFpVIuAH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