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推動創新教育模式 實現個性化學習

日期: 2024-05-07 來源: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字號:
13kJBD1pg5JBwR1ZhnjhEER1sedT6GeVdFZjRHRWY0Q
學生們對於新型學習工具的使用給予了正面的反饋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這所擁有逾半世紀歷史的教育機構,最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實踐,旨在透過最新的教育科技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在校工作已超過17年的盧偉業老師,對於教學模式的轉變重要性深有體會,例如數學科希望透過人工智能科技和電子工具推動由「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至「作為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as Learning)。他又展示了校內數字教室的進步,例如學生和教師共同探索了數碼工具的多種應用,從E-Classroom的互動學習到ChatGPT和AI平台的輔助訓練,在尋求多元化教學方法上不遺餘力。

教學模式的轉變 

R19cHx4n5IhKN3LvH8--3ZhtKAwFCudZI1DAwyNQwMM
教師團隊著手將AI平台融入教學體系的策略,旨在借助人工智能的一視同仁的優勢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縮小學習差異

該校的教學模式進行了顯著的轉變,從傳統的講授法演變為更多元化的交互式學習。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課堂結構上,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擔當起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並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討論。在引入AI平台之前,聖公會呂明才中學的教師們深入研究了平台的各種功能,並制定了一套相對的教學策略,以確保數位工具的整合能夠順利且有效地支持教學目標。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的教師團隊著手將AI平台融入教學體系的策略,旨在借助人工智能的一視同仁的優勢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縮小學習差異。例如通過香港初創公司Fantasktic AI的數據分析工具,教師可以更精確地追蹤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識別學習上的困難,並提供針對性的支持。這種個人化的教學方法有助於允許學生按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風格前進,並在遇到障礙時及時獲得必要的支援和指導,從而有助於平衡教室內的學習機會。

AI工具的應用 

ctZOgAhm-grdvlqqkjachWlYjjbObIlV3ImPSNyJj0g (1)
教師團隊著手將AI平台融入教學體系的策略,旨在借助人工智能的一視同仁的優勢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縮小學習差異。

透過學生的分享,學生們對於這些新型學習工具的使用給予了正面的反饋。透過AI的題庫,學生更能選擇練習的長度,並通過分數設定目標。許多學生表示,通過AI工具的輔助,雖然有些練習題目較難,但能透過數據分析看到自己的學習弱點,並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這種分析能力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缺乏的,而且能夠即時反饋錯誤和解釋,這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帶來了顯著提升,由此可見利用人工智能平台進行個人化學習能顯著減少學習差異。

然而,也有學生提出了對於AI平台的一些擔憂,例如對於傳統紙筆練習方式的偏好。但有同學也揭示了線上學習工具的優勢,尤其是在提供即時反饋和解釋方面。他們的經驗表明,即便是在紙本資料佔主導地位的學習環境中,科技的輔助仍然不可或缺。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融合新科技時需保持敏感和靈活,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從中受益而不是感到排斥。

期待不同學科的提升與拓展

學校方面認識到,在推動教育科技的同時,維持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平衡至關重要。這次會議凸顯了學校在適應學生多樣性需求上的努力,並且顯示了技術,特別是AI工具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這些工具不僅豐富了學習經驗,還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分析,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習成果。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但紅玲 校對:黄沛臻 監製:廖國良
編輯:但紅玲 校對:黄沛臻 監製:廖國良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推動創新教育模式 實現個性化學習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