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何俊志談到,以大灣區城市中的廣州為例,提升傳播文化與城市形象,首先應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其次增加政府財政投入,重視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
何俊志介紹,目前他正帶領團隊進行大灣區城市文化活力相關的實證研究。其中以廣州為例,對比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在2021年本地電視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出版物數量、期刊雜志數量、報紙發行量、藝術表演團體數量方面,廣州整體表現優異,上述指標均排前三。
然而結合動態數據縱向對比卻發現,2017年至2021年,廣州紙質出版物增速下降,近年來相對穩定。此外,藝術表演團場次呈斷崖式下降,藝術表演團數量下降最為嚴重,從2017年的54個減少到2021年的23個。何俊志認為,“可以初步得出結論,在新媒體的時代,跟主要城市相比,廣州沒有及時跟上節奏。”
何俊志進一步研究發現,這背後的原因在於科教文娛支出佔比不足、廣深基礎設施全面短缺。具體而言,在公共圖書館(市、區兩級)、博物館、文化館(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級以上旅遊景區方面,廣州、深圳的數量明顯低於北京、上海和重慶。因此,他認為,提升傳播文化與城市形象,首先應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其次增加政府財政投入。
“綜合全世界城市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長期繁榮的全球性大城市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安全的居所;二是貿易的中心;三是更重要的層次——必須要有信仰。”何俊志表示,廣州完全具備這些要素,但它的內核究竟是什麼?
何俊志在研究中發現,廣州有趣的地方在於,“這裡很少有單數,廣州的特質就是,幾乎所有元素都是複數,廣州的‘五羊’也並非只有一個,城市很開放和包容。”此外,他還指出,廣州城市歷史源遠流長,但也有嶄新的現代面貌。因此,傳播文化與城市形象,應重視開放包容與新老平衡。
來源:網易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8/QochhGUKIzJAnyF5Ej4LlofpmB8Lc1idmP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