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冼漢迪
夏寶龍主任在會見孫東局長時表示,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在創科發展上具有許多有利條件。本屆香港特區政府把推動創科發展擺在施政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創科生態圈,大力引進創科企業和人才,取得積極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夏寶龍對特區政府把推動創科發展擺在施政重要位置以及香港創科發展成果予以了高度評價。我認為,這不僅體現了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與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期望和角色定位高度一致,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明智之舉,對於鞏固和發揮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但是,目前香港在基礎科研以外的創新環節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與成果轉化、產業化等環節,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對於這些領域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和改進。關於提升和改進的方向,夏寶龍主任的講話也為我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夏寶龍指出,中央將一如既往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鞏固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希望特區政府從香港實際出發,找準定位、科學規劃,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企業合作,一個一個項目扎實推進,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為香港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提供強勁動能。
夏寶龍的話語鼓舞人心,體現了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期望和信心,對於香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啓示和引領作用。我的理解是,“一國兩制”是香港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的支持是堅實的後盾,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明確的目標,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正確的方向,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手段。根據香港當前科技創新的發展情況,我認為香港已經具備了向國際創科中心邁進的基礎和潛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首先,科技創新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香港要避免未來出現人才斷層問題。據《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年齡分佈數據顯示,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已從1991年的31.6歲,上升至2021年的46.3歲,表明香港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在基礎研究領域亦呈現老齡化趨勢,且年輕群體對科技創新的熱情相對不足。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年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上表示,“高才通”計劃獲批人士平均年齡中位數為35歲,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有超過12萬人才抵港,這一數據展現了人才吸引的成效,但相較於香港龐大的700多萬居民基數而言,仍顯不足。因此,我認為香港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香港年輕人的引導和宣傳,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應着重培養年輕人對科技創新的熱情與興趣,為未來科技創新事業培養接班人。此外,也要積極爭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並主動對接國家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推動香港人才工作與國家大政方針的深度融合。例如,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城市的教育合作,包括遊學、研學、共育等多種方式,為香港青年創造更多接觸和了解國家科技發展和應用成果的機會,進而激發他們的科技夢想和創新動力。通過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和補充機制,才能為香港的科技創新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發展動力。
其次,科技創新的意義在於轉化和應用,香港要持續強化創科薄弱環節。目前,香港正在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引進重點創科企業,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並計劃推出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這些舉措無疑將強化香港在創科薄弱環節,但香港在這些領域的再啓動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存在土地供應緊張、企業經營成本較高等問題。因此,應儘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釋放土地資源,降低企業成本,並進一步優化創科企業的營商環境。在此基礎上,我認為可以積極響應國家“雙循環”和“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內地城市的科技創新合作,亦可利用香港的國際資源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科技創新的合作機會,如西南地區城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此外,在推進“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等相關措施時,應注重項目的篩選和評估,優先發展新質生產力,並爭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實現錯位發展,避免重複投入,確保投入的資金能夠得到高效利用,並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我相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定將帶領香港人民齊心協力,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科技創新,充分發掘並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筆者作為香港科技創新及工業局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與孫東局長建立了深入的工作關係,日常交流互動頻繁。他在履任局長一職前,已是國際知名學者及科學家,並具備產學研成果轉化實踐經驗,對科技創新領域擁有深刻而獨到的認識與見解。在過去的兩年裡,孫東局長一直以其前瞻性的視野,為香港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進行周密規劃與布局。他對於香港創科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讓我們對香港科技創新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香港科技創新領域必將如夏寶龍主任所期待的那樣,“為香港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提供強勁動能”。此外,筆者亦期待更多香港創科企業和人才嶄露頭角,為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於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香港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持續提升科技實力和競爭力,進而建成國際創科中心,確保香港的發展道路走得更遠、更穩。
(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0/839CbpvLbwtubVGxKTLcYI1J7itnWLS2Ark.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冼漢迪
夏寶龍主任在會見孫東局長時表示,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在創科發展上具有許多有利條件。本屆香港特區政府把推動創科發展擺在施政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創科生態圈,大力引進創科企業和人才,取得積極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夏寶龍對特區政府把推動創科發展擺在施政重要位置以及香港創科發展成果予以了高度評價。我認為,這不僅體現了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與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期望和角色定位高度一致,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明智之舉,對於鞏固和發揮香港的獨特地位與優勢,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但是,目前香港在基礎科研以外的創新環節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與成果轉化、產業化等環節,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對於這些領域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和改進。關於提升和改進的方向,夏寶龍主任的講話也為我們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夏寶龍指出,中央將一如既往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力支持香港鞏固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希望特區政府從香港實際出發,找準定位、科學規劃,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企業合作,一個一個項目扎實推進,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為香港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提供強勁動能。
夏寶龍的話語鼓舞人心,體現了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期望和信心,對於香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啓示和引領作用。我的理解是,“一國兩制”是香港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中央的支持是堅實的後盾,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明確的目標,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是正確的方向,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手段。根據香港當前科技創新的發展情況,我認為香港已經具備了向國際創科中心邁進的基礎和潛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首先,科技創新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香港要避免未來出現人才斷層問題。據《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的年齡分佈數據顯示,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已從1991年的31.6歲,上升至2021年的46.3歲,表明香港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在基礎研究領域亦呈現老齡化趨勢,且年輕群體對科技創新的熱情相對不足。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年的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上表示,“高才通”計劃獲批人士平均年齡中位數為35歲,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有超過12萬人才抵港,這一數據展現了人才吸引的成效,但相較於香港龐大的700多萬居民基數而言,仍顯不足。因此,我認為香港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香港年輕人的引導和宣傳,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應着重培養年輕人對科技創新的熱情與興趣,為未來科技創新事業培養接班人。此外,也要積極爭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並主動對接國家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推動香港人才工作與國家大政方針的深度融合。例如,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城市的教育合作,包括遊學、研學、共育等多種方式,為香港青年創造更多接觸和了解國家科技發展和應用成果的機會,進而激發他們的科技夢想和創新動力。通過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和補充機制,才能為香港的科技創新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發展動力。
其次,科技創新的意義在於轉化和應用,香港要持續強化創科薄弱環節。目前,香港正在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引進重點創科企業,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並計劃推出100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這些舉措無疑將強化香港在創科薄弱環節,但香港在這些領域的再啓動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存在土地供應緊張、企業經營成本較高等問題。因此,應儘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建設,釋放土地資源,降低企業成本,並進一步優化創科企業的營商環境。在此基礎上,我認為可以積極響應國家“雙循環”和“一帶一路”戰略,深化與內地城市的科技創新合作,亦可利用香港的國際資源優勢,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科技創新的合作機會,如西南地區城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此外,在推進“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等相關措施時,應注重項目的篩選和評估,優先發展新質生產力,並爭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實現錯位發展,避免重複投入,確保投入的資金能夠得到高效利用,並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我相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定將帶領香港人民齊心協力,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科技創新,充分發掘並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為國家的繁榮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筆者作為香港科技創新及工業局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與孫東局長建立了深入的工作關係,日常交流互動頻繁。他在履任局長一職前,已是國際知名學者及科學家,並具備產學研成果轉化實踐經驗,對科技創新領域擁有深刻而獨到的認識與見解。在過去的兩年裡,孫東局長一直以其前瞻性的視野,為香港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進行周密規劃與布局。他對於香港創科的深刻理解與精準把握,讓我們對香港科技創新領域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香港科技創新領域必將如夏寶龍主任所期待的那樣,“為香港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提供強勁動能”。此外,筆者亦期待更多香港創科企業和人才嶄露頭角,為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於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香港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持續提升科技實力和競爭力,進而建成國際創科中心,確保香港的發展道路走得更遠、更穩。
(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0/839CbpvLbwtubVGxKTLcYI1J7itnWLS2Ark.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