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國家領導人最近已經結束了對法國的訪問,而後繼續對塞爾維亞還有匈牙利的訪問,此次國家領導人的歐洲之行在全世界引起了重要反響。
這次,國家領導人跟法國領導人相處非常融洽,而且也有很重要的成果,從兩國領導人發出的共同聲明就可以看到,法國基本上沒有按照美國人對中國的論調走,包括剩餘,產能過剩了,安全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對中國進行圍堵的各種荒謬做法,而且法國馬克龍在這次中法之間對於共同在經濟層面的合作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描述和規劃,尤其在航空領域和其他的新質生產力方面都有合作的規劃。
馬克龍特別虛心地說了一句話,他說現在的歐洲還有法國在美國和中國面前的發展真像小學生,他承認美國的發展,也承認中國的發展,而歐洲是落後了,他表示法國要迎頭趕上,要跟中國有很多的合作,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買更多的空中巴士,也會和法國有更多的核能合作。因為現在歐洲,德國是廢核,但整個歐洲對核能的使用重新採取認可的態度,而法國在這方面佔有優勢,走在前列,而現在香港旁邊的大亞灣核電站是法國援助的,但現在中國的核電技術已經超前,走在世界前列,總之未來法國的電能市場一定對歐洲是很重要的助力。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在兩國領導人的訪問中提出一個問題,到底現在全球的戰略重點是在哪裏?在歐洲,還是在印太地區,或是在美洲,還是在非洲,還是在全球藍或者全球白,這些利益到底怎麼看?
現在不管怎麼樣說,歐洲還是全球的戰略重點,用一句中國老話,得歐洲者得天下,未來整個全球格局的發展方向到底應該怎麼看?歐洲舉足輕重,但是不是真的這麼重要,還是需要評估?法國跟德國是兩個強國,法國看起來醒悟起來比較快,為什麼?有這幾年的原因,關鍵就是“奧庫斯”,澳大利亞、英國、美國三個國家聯合把法國甩開,要在澳洲建核潛艇,原來說好是法國來做,結果被拜登一腳踢開,把英國拉進來,馬克龍永遠不會忘記,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第二個,有時候會覺得英國脫歐的投票有點偶然性,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英國脫歐反而是歷史的必然,偶然性暗藏在必然性裏面。實際上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所謂的美西方,主要是指美國、英國和日本,歐洲已經有擺脫美國控制的趨勢了。北約也好歐盟也好,畢竟歐洲全加起來看特別是西歐加意大利,盧森堡,還有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等,類似這些都加起來,實際上實力還是蠻強大的,作為歐盟,歐洲一體化的趨勢實際上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而且俄國跟烏克蘭之間的衝突也是在爭奪歐洲,但問題是這是不是真的那麼重要,可能還是需要時間,因為關鍵還是說,中美之間的此消彼長,過五年、十年到本世紀的中葉堪稱大爭之世,就可以比較看清楚了,未來世界格局的走向還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還要仔細地進行觀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符合客觀發展的。首先,從工業上看,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整個歐洲的發展其實是走在全球的前列,後來美國才趕上去,但現在整個歐洲發展的文明程度普及綜合來講在全球還是佔有前列的地位。
其次,中國反對美國圍堵的重要戰場在歐洲,美國圍堵中國的重點就是“印太戰略”,“印太戰略”是利用中國周邊包括美韓同盟,美日同盟,現在又拉菲律賓進來,搞這些小圈子,還包括拉印度來包圍中國,形成了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但中國在印太方面的布局可以輕而易舉地化解美國攻擊,中國的武器就是經濟合作,中國跟東盟、日本包括韓國跟現在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改善了關係,所以在經濟上面,可以在印太地區輕易化解。從這次國家領導人訪問法國覺得未來中國和美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博弈才是非常精彩的大戲,現在俄烏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還面臨中東戰爭等等的威脅,所以未來局勢的發展,即百年大變局還是多彩多元化的。
中國不會那麼輕易地被美國挑動,這就是說,採取非和平的手段,而是希望能夠成為全世界和平的倡議者,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亞洲這邊沒有戰爭。總之,在歐洲來說有新的變化,歐洲人也苦美久矣,因為這兩年的俄烏戰爭,歐洲吃了很大的虧,包括德國和法國也覺得完全聽美國的指揮,只會讓本國受到更大的損失。
(作者系紫荊研究院研究員、鳳凰衛視高級政治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