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軻
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
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海子《西藏》
見到卓嘎奶奶,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2016年我在西藏普蘭縣拍攝紀錄片《象雄》。普蘭縣作為阿里高原賦予神秘色彩的古老縣城,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印度進行經濟、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鎮。
普蘭歷史久遠,在公元初始它就成為象雄國中心轄區之一,今天在這裡依然保留著象雄文化的眾多元素,古格宣舞就是其中之一。
古格宣舞的起源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時期,「宣」原為梵語,翻譯為藏文即歌舞之意。據藏文史料記載:古象雄時期每當迎、送本教祖師頓巴辛繞時都要跳「宣」舞,舞者人數少則20人,多則100人。當時領舞者手持白色牦牛尾巴(其把子用白銀製成)揮舞,舞者雙臂交叉相連,以大鼓、小鼓、大法號、嗩吶、銅鑼、缽等伴奏,邊唱、邊舞。到古格王國時期宣舞進一步得到發展,古格遺址紅廟大殿壁畫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蹤跡,壁畫表現古格王為歡迎阿底峽大師而舉行的盛大儀式場面,其中有十名身著艷麗服飾的女子在跳宣舞。
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之說。宣舞作為禮儀舞,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由特定演員身著特定服飾進行表演,「十三宣舞」不得在民間表演。除「十三宣舞」外,在今札達縣境內的底雅、楚魯松傑、薩讓等地盛行著多種表演形式。舞者身穿宣舞服,由一名男舞者手持皮鼓領舞,女舞者雙臂相連以宣舞舞步邊唱邊舞,以「龍體」線條和變換隊列先慢、後快的舞蹈節奏進行表演,歌詞內容豐富、節奏感很強,通常為一人起頭唱,其他人接著跟唱起來,然後按逆時針前後左右隨著歌聲的節奏移動步伐,舞蹈人數不限,共有十三種曲目,如果全部演完需十天十夜。
通常人們將古格「十三宣舞」和民間宣舞統稱為「古格宣舞」。宣舞是阿里地區獨一無二的藝術,從象雄到古格再到現在的幾千年間,能夠直接傳承下來的幾乎唯有宣舞一種。它表現了藏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承載著西藏這塊神奇土地上千年的歷史文化記憶。
聽說我們要拍攝宣舞表演,陪同我們的當地文化工作者,熱情地向我們推薦卓嘎奶奶,然而第一眼看到卓嘎奶奶,我內心多多少少有一點失望。這是一位典型的藏族老人,背微駝,步履有些蹣跚,醬紅色的臉上布滿了皺紋,一頭白發淩亂地飄在風中。老人告訴我們,她自幼喜愛舞蹈,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十三宣舞」的最後傳人,她當時就被那美妙的舞姿和華麗的服飾深深的迷住了,便苦苦央求對方傳授,不想這一跳就是幾十年。
如今,老人已經上了年紀,行動多有不便,除了帶徒弟,已經不能再跳宣舞。老人的家裡只有一個小女孩,是從親戚家裡過繼來的,和村裡的女孩子們一起,跟著她學跳宣舞。老人說即便她不在了,藏族的歷史是需要傳承的,她自己沒有後代,但這個村莊有後人啊。
雖然心裡多少有點落差,但是還是試探著提出來,請卓嘎奶奶展示幾個宣舞動作。不成想卓嘎奶奶一聽跳宣舞,立時肅穆起來,她理了理頭發,緩緩地走到院子中央,靜靜地站在那裡,微閉著雙眼仿佛是在默默的祈禱。突然,卓嘎奶奶張開了雙眼,那原本渾濁的眸子閃現出了炙熱的光芒,原本彎曲的腰身陡然挺拔起來,不大的院落,就像有一股氣,瞬間膨脹開來。舉手、投足、扭動腰肢,節奏由慢到快,動作由小到大,沒有一絲的矯揉造作。古樸、自然、純樸、淡雅,卻充滿了神聖感,美輪美奐。那一刻,我們眼中不見了那個已顯蒼老的卓嘎奶奶,而是看到了一位起舞的美麗度母。伴隨著舞蹈,老人吟唱起了流傳了上千的一首古老歌謠,老人說這是跳宣舞時必唱的歌曲。
這歌、這舞,如同陽光下穿行於雪山、草原之間的一縷春風,以它獨特而精美的服飾,優美而動聽的歌曲,典雅而歡快的舞步,向我們訴說著宣舞古老的歷史。
那個烙印在我心底的午後呀——穿越千年的歌聲,寫滿歷史滄桑的老者,帶著遠古象雄的濃重氣息奔流而來,如同曠古時代的驚鴻一瞥,也如穿越隧道的歷史回聲。
我一直倔強地不肯承認,這一串硬邦邦的文字,因為它不是我心中的卓嘎奶奶,不是。我的卓嘎奶奶,臉上的皺紋裡溢滿了慈愛,滿頭淩亂的白發寫滿了滄桑,在那個暖暖的午後,我像一個遠行歸來的遊子,依偎在奶奶的身邊,聽她哼唱古老的歌謠,我疲憊的心就這樣安靜了下來,漸漸的、漸漸的,在奶奶的懷裡睡去了。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4/P4HPgphQH1VnbrpAKK7x8mK820g8Q5Z1q1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