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春去夏來,香港開始進入一年之中最炎熱潮濕的季節。
人體健康與自然氣候息息相關,中醫傳統的養生理論極為豐富,但其中最重要的幾點莫過於「順時養生」,《黃帝內經》有云:「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 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
人體要依靠自然提供的物質條件生存,同時還要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中醫中亦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傳統智慧。中醫角度而言,夏季天氣潮濕炎熱,使人容易心浮氣躁、濕重易倦;加之人體內代謝加快,加劇心臟負擔,故夏天的養生要點在「養心」、「去濕」等。
本期《紫荊養生》介紹了香港夏季養生方法,其中包括夏季祛濕、防暑等,同時,亦在傳統中醫的基礎上,增加了醫藥前沿、美容保健、身心健康、修心養性的內容。過去十年間,香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超越了日本人,成為全球最長壽族群,本期亦將香港長壽之都如何健康發展作為焦點,探討「健康老齡化」及香港應對「超高齡社會」的探索和方法。專家認為香港平均壽命長的關鍵與「藥食同源」、外出運動、氣候環境、健康習慣等因素有關。香港飲食文化中素來有將部分中藥材當作藥膳或食品原料(如百合、銀耳、枸杞等),取中藥材的色、香、味作為料理調味輔助,或依時節入菜、進補。走在香港街頭,中藥材店林立,即使是沒有生病的香港人,也會頻繁出入這些店家,調配適合自己的處方(如克服虛冷、幫助度過更年期等),與其說是「吃藥」,反而比較像是為了健康而習慣性地食用、飲用中藥材。
據香港醫務衛生局此前披露的數據,香港有逾萬名中醫師,其中有超過8,000名註冊中醫師,中醫診療在香港醫療體系中佔有獨特的地位,也越來越凸顯其重要價值。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積極推動中醫藥發展,包括推動中藥檢測科研、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加強中西醫協作、推動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籌備工作。無疑,2025年是香港中醫發展取得突破性發展的一年,紫荊雜誌社亦將舉辦中醫藥國際峰會,以向世界展示中醫藥現代化成果,促進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立夏已至,應曉夏氣養長之道,讓自己的每一日都過得安然舒適。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16/Vl0jqWOxVnMNswJjElxWosmPVaaaUOoAvX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