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與教育局合辦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基準試)已逾廿年,今年三月廿七日,教育局向全港各中小學校發出“優化英文/普通話科教師語文能力要求”的通告,公布優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取消英文和普通話語文基準試,分別以IELTS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水平測試代替;課堂語言運用方面,教育局將更新評核綱要並稍後公布。
確保教師達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要求
滬江小學副校長林淑操接受《港紙》訪問時表示,每年舉行一次的基準試是用來評核教師語文能力的一個客觀標準,確保所有英文/普通話科教師達到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要求,有助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提供渠道讓教師及有意成為教師的人達到任教英文/普通話科的語文能力要求。
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詹漢銘接受《港紙》訪問時也表示,當年推出基準試的原因是教育局認為,教師本身的語文水平下降是導致香港學生的語文水平持續下降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希望透過基準試來穩定教師語文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業界爭議基準試未能反映教師語文能力
林淑操認為,事實上,由於任何符合報考資格的人士均可參加基準試,便容易得出歷年基準試合格率低的情況,這未能真正反映在學校任教英文及普通話科教師的語文能力。她以2023年的普通話基準試為例,“聆聽與認辨卷”的考生成績達標率最低,共1,257人應考,僅560人成績達到語文能力要求,達標率為44.5%;拼音卷共1,229人應考,只有704人成績達到語文能力要求,達標率為57.3%;而英文科的英文寫作卷,有1,068人應考,只有491人成績達到語文能力要求,考獲三級或以上,達標率為46%。
詹漢銘也認為,基準試未能實際反映學界能力﹕“基準試由推出起,學界已提出不少質疑,如學生語文水平下降是否直接因教師語文水平不佳而發生?另外,所有語文教師在畢業時資歷已獲認可,為何要重新考核?”他表示,有關考試並不是只限教師參與,因此往往在公布成績後,社會上對合格率的演繹與實際教師語文能力出現了誤差。
IELTS及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
國際認受性較高
林淑操認為,IELTS和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都是國際認可的語文能力評核,比基準試更具認受性。同時,IELTS及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期考比每年只舉辦一次的基準試頻繁,對教師及有意成為教師的人更具彈性。倘若應試者未來投身其他行業,這個語言評核也起了相關標準作用,不一定只限於當語文科教師。
而在新優化政策下,她認為應保留“課堂語言運用”評核,因其是教育局專為教師而設,以觀察課堂實況的形式進行,每位參加評核者由一位評核員觀課一節,大約40%的參加評核者會獲安排由另一位評核員觀課第二次。更重要的是,參加評核者申請時須附上整個學年的任教學校行事曆,學校發出的完整教學時間表,以及經現職學校校長核實的“'課堂語言運用'報名資格核實”表格。這正好說明,已投身教育界的教師才能應考“課堂語言運用”。與此同時,仍保留在職及擬任教師如持有英文科相關的學位,並已接受英文科相關的師資培訓,可申請全面豁免英文科教師語文能力要求。
林淑操也指出,取消基準試有其弊端,由於IELTS成績有效期為2年,教師需在開始任教英文科時持有效成績,日後就算轉校或升任科主任亦無須再應試。然而,如教師開始任教時,所持成績已過期,則需要重新應考。未來,教育局將於本年度八月推出英文及普通話科《課堂語言運用評核綱要》,並且會為教師舉行簡介會,相信屆時能為業界及教師釋除疑慮。
詹漢銘表示,取消基準試可能是因其已實行一段時間,需要檢討及相比下,IELTS和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認受性較高。透過IELTS,新任老師的語文水平獲得較為國際性的認可,加上考IELTS的安排亦較靈活,對老師或校方亦將較為方便。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0/FK3E1QnvHtESBClI27kJlRUFveitUyGk5L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