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輝
應著名愛國僑領、“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先生之女胡仙博士邀請,我與胡文虎基金會(福建)第三屆理事會成員一行,於5月12-14日陪同胡博士回到闊別10年的家鄉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探親謁祖,並參加了“胡文虎愛國主義基地”、胡文虎實驗學校揭牌儀式,以及“胡文虎”“胡曰皆”銅像揭幕儀式等一系列活動。
13日上午,永定區下洋鎮中川村鄉親們早早等待在路口,列隊鼓掌歡迎胡博士返鄉。胡博士與他們一一揮手致意,感謝父老鄉親的熱情接待。隨後來到祖輩碑前,向先輩及祖父鞠躬並獻上鮮花。
祭謁活動結束後,胡博士會見了中川村宗親代表,詳細了解胡文虎先生捐贈圖片、文物保存管理現狀,以及文物的活化利用、家鄉發展建設等情況。她表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這次回來,是追隨先父胡文虎先生的足跡,把他的精神延續下去。”

在當地有關部門陪同人員帶領下,胡博士一行來到永定區華僑醫院進行調研。華僑醫院是永定金豐片區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一所鄉鎮醫院,醫療服務輻射下洋、湖山等8個鄉鎮。2012年華僑醫院兩座建於1957年的門診大樓被鑒定為D級危房並進行拆除。胡仙博士獲悉後,兩次回華僑醫院實地考察,並以胡文虎基金會的名義捐助1500萬元,由胡曰皆父子公司認捐200萬元,在原址重新建了診療綜合大樓,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方便民眾就醫。
現場,胡仙博士與永定區政協主席陳昌一起為“胡文虎先生銅像”揭幕。 出席人士表示,胡文虎先生銅像的落成,是對胡文虎先生愛國愛鄉和無私奉獻精神的肯定和紀念,將激勵醫務工作者,時刻銘記胡文虎先生的善舉和愛心,以更專業的服務為民眾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13日下午,在永定區胡文虎實驗學校,學生代表獻上鮮花,表達對胡博士的誠摯祝福。在胡文虎實驗學校門口,胡仙博士與永定區區長李宏泰共同為“胡文虎實驗學校”揭牌。該校1998年由胡文虎基金會和區政府共同出資創辦,並以著名愛國僑領胡文虎先生名字命名。校園文化注重彰顯愛國華僑的精神文化基因,在“講好胡文虎故事,爭做勵志好少年”、“承文虎大愛風範,展客家少年風采”等辦學理念指引下,取得了豐碩辦學成果。 “胡文虎實驗學校”揭牌,將整合永定第二中學、胡文虎實驗小學及金鳳幼稚園等教學資源,建立幼兒、小學、初中一體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推動胡文虎愛國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我們一行觀看了胡文虎先生愛國、愛鄉匯報演出,同學們通過客家山歌對唱、歌舞劇、詩朗誦等形式,全面展現胡文虎先生生平事蹟,弘揚客家文化,傳揚愛國主義精神,演出現場響起觀眾陣陣掌聲。孩子們傳承客家文化、弘揚胡文虎愛國精神讓胡博士很是欣慰,她表示,很高興能看到孩子們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希望永定區能夠繼續講好胡文虎故事,引導更多學子勵志向上,為家鄉營造崇文重教的教育環境。

同日下午,永定區舉行“愛國僑領·客家典範”——弘揚胡文虎先生愛國精神時代價值座談會。 會上,龍岩學院、僑育中學、胡文虎實驗小學等學校的專家學者、教師代表,分別圍繞胡文虎先生勤奮創業、救國濟民、振興文教等方面開展交流討論。
出席者表示,胡文虎先生一生功勳卓著,是偉大的愛國華僑、助力教育的楷模、扶志興國的典範,今後要積極踐行胡文虎先生的“大愛”精神,弘揚其艱苦奮鬥、開拓創新、入孝出悌、仁義為本、心系祖國、熱心桑梓的精神,厚植家國情懷,讓愛國精神在弘揚傳承中彰顯時代價值。
對於已過90高齡的胡仙博士,仍能親自回鄉為弘揚客家文化事業以及父親的愛國愛鄉慈善義舉奔忙奮鬥,與會者更是感動不已,表示一定要向胡氏父女學習,為更好弘揚胡文虎先生的“大愛”精神和家國情懷,推動傳承愛國主義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胡文虎基金會(福建)理事,我亦熱切期盼能為胡文虎基金會的慈善事業以及推廣傳承胡文虎先生的愛國愛鄉情懷盡綿薄之力。胡文虎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積極帶頭捐資捐款,數額極其巨大;同時發動了眾多海外愛國華僑,大家團結一致支援國家,對祖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胡仙博士作爲胡文虎先生繼承人,在繼續發揚光大星島日報產業系統和相關文化類工作上,同樣發揮了團結海外華僑的磅礴力量,在促進中華文化復興進程上產生了巨大推動力和影響力。
去年中央賦予福建對台政策21條,其中第十四條包括了大力推廣閩南語和客家語文化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對世界客家人文化的推廣和宣傳作用巨大。希望與永定區政府善用這些國家層面的政策力量,以胡文虎先生的愛國事跡為宣傳旗幟,團結匯聚海外華僑特別是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的台灣同胞,在促進兩岸三地經濟文化交流上再創佳績,更上層樓!

同時,今年3月我有幸被紅十字國際學院王汝鵬院長授予為紅十字國際學院對外合作聯絡辦公室榮譽主任。中國是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積極擁護者、參與者和貢獻者,習近平主席曾指出:“人道主義是能夠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識。” 而當前,全球人道形勢依然嚴峻,部分地區沖突持續延宕、危機頻發,人道需求居高不下,亟需各方合力應對。因此我希望能借助紅十字國際學院對外合作聯絡辦公室平台,團結海內外華人華僑為人道主義和慈善事業多盡一份力,讓更多內地和香港的愛心企業和公益人士加入到幫助有需要人群的愛心行動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事務,為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虎標大王 報業鉅子
抗日戰爭期間,香港一度淪陷。日本兵殺人放火,為非作歹。有一位華人企業家憤而去見日軍負責人磯谷廉介,指責日方暴行,結果被軟禁。 一日本軍官問他:“你為何大力出錢捐助中國政府抗擊日軍?”他回答說:“我是中國人,愛國是我的天職,當然要出錢捐助中國政府抗日。”這位英勇無畏的愛國企業家,便是胡文虎。

胡文虎,著名愛國僑領,一生擁有“萬金油大王”、“報業大王”、“南洋首富”、“大慈善家”等多頂桂冠。1882年1月生於緬甸仰光,原籍中国著名僑鄉、有“天下第一僑鄉”之美誉的福建龍岩永定區下洋鎮中川村。10歲時曾被送回永定,接受傳統的客家文化教育。四年後重返仰光,隨父研習中醫,並協助料理藥鋪店務。
胡文虎兄弟三人,長兄文龍,早年夭折;幼弟文豹。 1908年,父親胡子欽因病去世,胡氏兄弟繼承父業。 胡文虎通曉中文,經常往來香港等地辦貨; 胡文豹通曉英文,留守仰光店面。 二人同心協力,業務日趨發達。
為進一步發展業務,胡文虎周遊了中國、日本、泰國等地,考察中西藥業,尋訪民間名醫,調查研究有效治療頭痛、腹痛的中草藥。回到緬甸後,胡文虎把“永安堂”中藥鋪擴充為“永安堂虎豹行”,聘請多名中西醫和藥劑師,經過反覆研究和試驗,研製了丹、膏、丸、散等百多種成藥,最後製成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快水、止痛散等5種“虎標良藥”。
在戰亂頻發年代,“虎標良藥”以其價廉物美、服用簡便、功效迅速、攜帶方便而深受用戶歡迎,很快便暢銷東南亞,成為家家必備、老少皆知的藥品,胡文虎亦因此獲得“萬金油大王”之美譽。隨著業務的迅猛發展,他先後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中國等多個國家開設分行,並把永安堂總行遷至香港,開啟全球化戰略。上世紀 30 年代後半期至 40 年代初,永安堂發展到鼎盛時期,胡氏兄弟是當時東南亞華僑中為數不多能與陳嘉庚相提並論的南洋巨賈。
商場如戰場,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擊敗對手,保持和擴大自家商品的市場佔有率,胡文虎主張從廣告宣傳入手,在保持自己產品品質和價格優勢的同時,借用廣告宣傳的知名度來帶動產品的進一步暢銷,因此他在各地報紙上投入了大量廣告進行促銷。連他自己穿的衣服,系的領帶,掛表上的金牌等等,都繡有或鑲有“虎”形商標,廣告做得可謂是無孔不入。
但是,由於報紙不斷提高廣告費,胡文虎覺得與其花錢在人家的報紙上做廣告,還不如干脆自己辦一張報紙。於是1929 年 1 月,胡文虎在新加坡創辦了《星洲日報》; 兩年後又在廣東汕頭創辦《星華日報》; 1935 年初他的第三家報紙《星光日報》在廈門發行。 1938 年 8 月 1 日他在香港辦的《星島日報》正式出版,這是胡文虎星系報業中辦得最成功的一份。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都為該報創刊題了詞, 國民黨元老林森則為《星島日報》題寫了刊名。同年,《星洲日報》組織記者參加“戰地記者訪問團”,實地採訪徐州會戰、陝甘寧邊區等敵後抗日根據地,寫出上百篇通訊,在《星洲日報》連載,激發了許多僑胞先後奔赴延安投身抗戰。毛澤東特地揮豪寫下題詞:“全體海外僑胞,團結起來援助祖國抗戰”,在報上刊登後引起巨大轟動。
胡文虎一生前後共創辦了十幾份報紙,各報均以星字冠名,形成星系報業,因此也有了“報業大王”美譽。他制定的辦報方針是“為國家服務、為抗日努力”,胡癒之、金仲華、郁達夫、喬冠華等眾多進步文化人士都曾受邀參與星系報的編輯工作,對促進抗日救亡、弘揚中華文化,作出了寶貴貢獻。在胡文虎辦報方針指引下,星系報業成為促進國人攜手抗日、激勵華僑愛國熱情,傳播祖國傳統文化的輿論陣地,被譽為“特別響亮的宣傳抗日號角”,在激勵海外華僑振奮民族信念、倡導國人精誠團結、投身抗日救亡等方面都起著重大的歷史作用。
“愛國是華僑之天職”,這是胡文虎奉行的信條,也是他一生真實寫照。 1939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客屬總會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演說:“對於忠字,鄙人以為忠於國家為先,所以愛國觀念不敢後人。”為了祖國的抗戰大業,胡文虎身體力行,創辦報刊,宣傳抗日,傾囊捐助,貢獻卓著; 還一度身陷日寇囹圄,始終保持民族氣節,以自己行為實現了崢崢諾言。
創業成功后,胡文虎決定以經商獲利的 60% 為慈善公益專款,致力於救國濟民、振興文教。他在中國廣泛捐助和興辦各類學校和醫院。 抗日戰爭爆發後,身為南洋客屬總會會長的胡文虎,與陳嘉庚領導的南洋各屬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同心合力,相互競捐。 據《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書記載:抗戰時期,胡文虎捐贈的財物為華僑之最。 英國學者稱之為“巨大的天文數字”!
實際上早在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後,胡文虎就已先後匯捐2萬銀元(相當於現今的2千萬人民幣)和大量藥物支援蔡廷鍇率領的十九路軍淞滬抵抗日本侵略軍;同時,匯捐1萬銀元(相當於現今的1千萬人民幣)和大量藥品,援助何香凝在上海組織救護隊。蔡廷鍇為表示感謝,特題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熱心救國,仁術濟人...... 此次本軍在滬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難同仇,令人感奮。”
1938年5月廈門淪陷后,由於交通受阻,福建糧食奇缺。 胡文虎在香港得知后,當即倡議集資組織公司,在海外高價購米,運往漳州、泉州低價售出,合計共運大米10萬余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閩南一帶的缺糧問題。 據統計,在抗日戰爭中,胡文虎個人捐獻超過3000萬元(相當於現今的300億人民幣),並贈送了大量虎標良藥和醫療器材給祖國的各個慈善機關和救護團體。
胡文虎的救國義舉,受到全國各黨派各階層人民的熱烈讚揚和崇敬。然而,新中國建立后,因種種歷史原因,國人對胡文虎產生了一些誤解,甚至偏見。 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有關方面才重新評價了胡文虎的一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國家領導人在多次接見胡文虎後代時,一再肯定胡文虎一生的愛國義舉和家國情懷,以及他那對事業勇往直前、敢於開拓創新的精神。
女承父志 傾心公益
1954年,胡文虎病逝,遺下家族生意分別由其子女侄兒繼承。根據遺囑,胡文虎在香港創辦的三份報紙,包括《星島日報》、《星島晚報》和英文《虎報》,為其女胡仙所繼承。於是,時年只有 23 歲的胡仙從幕後被迅速推到前台。而她接掌星島報業時,該報系尚處於艱難經營中,虧損嚴重。 許多人都替這位年輕姑娘擔憂,認為胡仙很難挽救回星島報業。
但胡仙是個不服輸的女強人,寧願放棄家庭生活,也要把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 她曾坦然而又充滿自信地說:我心愛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這令我很充實,工作能給我帶來無止境的滿足和成就感。在她的領導下,不到 5 年時間,成功扭轉了營銷狀況,使星島報業成為香港銷量最大的報紙。
不過,胡仙並沒有止步於此。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她到美國考察學習美國報界的經營管理經驗,回來後決定在世界多個國家設立辦事處,通過衛星將新聞從香港傳送到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使《星島日報》成為了一份國際性的華人報紙。 當時有人讚譽道: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星島日報》。
1972年,胡仙將星島報業重組,以“星島報業有限公司”名義在香港掛牌上市。 在她的領導下,星島報業逐步發展成一個全球性龐大報業集團。 胡仙也因此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報業女王”,並當選為“國際新聞協會”主席。該協會對她的評價是:“胡仙首先是一個報人,一個真正懂得報紙為何物的人。她在當今報業激烈競爭中,一步一個台階,不斷把報紙推向時代的浪峰,成為真正的喉舌。她是偉大的報業家、新聞女傑。 她當選為主席,是當之無愧的!”
此後,胡仙又帶領星島集團朝多元化發展,投資了眾多領域,包括房地產。她在香港地產作短線出擊的同時,又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地部署長線投資,先後參與近 20 項物業投資。巔峰時刻,胡仙被媒體稱為“香港最有財勢的女人”,位列“全球 50 位最有權勢的商界女強人”之一。
1972年7月胡仙發心“繼承先父精神風範,弘揚中華優秀美德”, 以非牟利慈善信託基金形式在香港創立胡文虎基金會,所有善款全部來自胡仙個人。多年來她一直關心祖國建設和發展,秉承父志,興辦公益事業,行慈善之義舉,對推動香港和內地的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3年10月,胡仙獨資捐贈基金,成立了以“興辦資助公益事業,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爲宗旨的胡文虎基金會(福建),將國内資産收益全部用於捐贈。僅在江蘇泗洪縣就捐建了26所教學大樓,在福建永泰、永安、永定、上杭、泰寧、寧化等地興建15所學校,榮獲民政部頒授的“捐贈興辦公益事業突出貢獻奬”。
2005年,胡仙從胡文虎基金會兩次撥款將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並捐獻給永定縣人民政府,開闢成“胡文虎紀念館”,現爲永定縣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胡文虎基金會捐助興建的教學大樓“文虎樓”,也於客家祖地閩西唯一的本科大學龍岩學院落成。隨後在永定縣僑育中學内的“文虎公園”、“胡文虎基金會教學大樓”等也先後建成。2007年8月3日,胡仙回到中川參加紀念胡文虎先生誕辰125周年活動。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1/8Y1jUUNQFkz5A2vw5JdjE7KrHClQBV8Wh7m.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