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訊 5月24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據資源與數字安全分論壇在福州舉行。論壇以“供需協同 場景驅動 數據賦能”為主題,充分探討如何進一步激發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發佈了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邀請了國家有關部委、相關數據科技和數據應用企業分享數據開發利用典型案例,探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踐。

本次論壇由國家數據局、中關村實驗室主辦,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政府、知名企業、研究機構的近300位各界代表參會。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吳建平,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軍出席論壇並致辭。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司長張望主持論壇致辭和主題演講環節。
通用技術集團大健康產業數字化專家委員會主任、通用技術集團原總經理陸益民介紹,通用技術集團研究制定了《大健康產業數字化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策略與目標,形成“1522”數字化總體框架。在醫療、健康管理、養老服務過程中形成的全業態、全方位、全生命週期數據最終通過個人健康數據資產保險箱的形式回歸個人,解決客戶健康醫療數據碎片化問題,讓數據安全合規,實現還“數”於民。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認為,AI 2.0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垂直領域的數據會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並帶來新的生產力突破。如果模型生產出來之後,又能夠利用好這些數據對外服務,再次數據資產化,就能形成一個不斷迭代的數據飛輪。商湯希望依託福州新區智算平台,推動閩港合作及各地的生態協同,共同打造以應用為驅動,以數據資產為要素的核心人工智能生態圈,繁榮AI產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數字中國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高質量數據成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隨著數據規模越來越大,流通越來越頻繁,安全成了數據資源發展的大前提,要以發展為最終目標,構建數據安全合規保障體系,確保數據基礎設施安全、數據流轉全過程安全、數據要素化全過程合規、數據安全防護有實效,讓數據資源釋放最大價值。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發佈《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調查發現,我國數據資源“產-存-算”規模優勢基本形成,數據“供-流-用”各環節主體逐漸豐富,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潛力亟需釋放,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整體處於起步階段。《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摸清了我國數據資源產存算流用的底數,為相關政策制定、試點示範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為進一步促進數據價值挖掘利用提供數據支撐,更好發揮數據要素價值。
本次論壇開展了三場高峰對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主持了對話環節。
圍繞“地方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話題,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朱誠,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董學耕,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徐青山,上海數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朱宗堯等就各地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做法做了分享。
圍繞“交通物流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場景,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勁松、北京順達同行科技有限公司CTO陳霖、深圳依時貨拉拉科技有限公司CTO張浩展開交流。
圍繞“醫療健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場景,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處長唐勇林,國新健康保障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袁洪泉,北京壹永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陳小梅,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蔡崇蔚開展了探討。
對話環節嘉賓普遍認為,相關政府部門不僅要提供數據資源,也要提供基礎制度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提供統一標準,搭建更好的生態環境,便於各行業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同時,供需方需要協同,“雙向奔赴”,技術專家、行業專家共同參與建設,充分發揮好每個場景的行業特點,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俞鳳瓊 徐志南)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5/3r8WMsJ01lq0wykky1dcELL7zygr6r6UlZ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