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在廣東東莞拉開帷幕。會議以“大模型具身智能”為主題,由廣東院士聯合會、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40多位院士專家齊聚東莞,分享最新技術趨勢和突破性進展,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探討產業發展機遇,深度交流對接,並為企業把脈問診。
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領域,採用以1場全體大會,以及多模態大模型、機器人具身智能、醫療機器人具身智能、具身多智能體、具身智能技術實現、具身智能安全與治理等多個專題學術討論會的形式展開。在為期兩天的學術會議中,院士專家們圍繞跨區域、跨學科協同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面向基礎研究前沿,面向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需求,聚焦大模型時代下具身智能的現狀、挑戰與未來走向展開研討,提出具有代表性的發展建議,形成《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共識》並對外發布,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
《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共識》指出,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正在推動智能經濟時代的加速到來。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加大多模態大模型與具身智能等交叉學科研究的投入力度;二是,大力研發機器人具身智能,發展集成大模型的智能製造體系;三是,加強醫療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拓展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四是,從“政產學研金服用”全方位協同發力,布局具身智能新賽道;五是,加強具身智能倫理治理的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具身智能進一步造福人類社會的國際共識等內容。
會議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表示,第一代人工智能基於知識的推理模型,屬於知識驅動,模擬人類思考、理性行為。第二代人工智能是數據驅動,針對特定領域,利用特定模型(算法和算力),完成特定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國杰指出,根據學者們的估計,未來5—10年機器人大模型將處於加速爆發期。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到2030年,智能機器人系統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約4萬—6萬億美元的年增長價值。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表示,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的召開,不僅是科學界的一次盛會,更是東莞的一件大喜事。東莞作為一座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為特色的城市,既有孕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肥沃土壤,更有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的巨大藍海,將在電子信息領域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在模型應用領域推動“大模型”+“工業小模型”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
據悉,對標香山科學會議、雁棲湖會議,作為科學會議的後起之秀,松山湖科學會議旨在為科學家搭建前沿科學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同時凸顯灣區特色,營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氛圍,推動科技與產業結合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每年松山湖科學會議聚焦一個重大科學問題,由該領域的權威專家定題定人發起交流討論,努力做到有靈魂、有內核、有追求、有成果——為科學服務,為科學家服務,為科學城服務。”廣東院士聯合會(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秘書長盧育輝表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7/bHGJAj1tzPayHlw1mHTmaPqLaFYBQ9Olll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