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莊蕾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呈現多元、繁榮、有序的發展態勢,內地良好的培養質量,優越的教學環境,廣闊的實習就業機遇,吸引了大量香港學生“北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台辦公室主任楊丹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學生赴香港以外地區升學的首選,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教育交流合作範圍廣、程度深
記者:近年,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蓬勃發展。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楊丹:十八大以來,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形成了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政府主導與社會支持相結合,專項計劃和普遍參與並重的良好局面,為促進香港青少年成長成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實施“姊妹學校”平台建設和“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目前,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已締結“姊妹學校”2,300餘對,覆蓋內地29個省(區);設立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近3,000項,惠及港澳師生近10萬人,師生交流覆蓋範圍更廣、程度更深。
二是開展教師交流培訓。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合作每年選派30餘名內地優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赴香港開展業務交流協作,先後與香港900餘所學校建立交流關係,共同推動協作教研,優化課堂教學。2018年,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培計劃”——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將香港教師納入培養範圍。
三是擴大校際交流合作。支持內地與香港高校先後建立粵港澳高校聯盟、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等,在合作辦學、科研創新、聯合育人和實驗室共建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高校間合作關係日益密切,深度不斷增強。目前,39所內地一流建設高校與17所香港高校以及香港公務員局、香港律師會等5家香港政府機構合作開展了600餘項合作項目,涵蓋人工智能、計算機、航空航天、工學、醫學等學科領域。
四是推進合作辦學。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後批准內地與香港高校共同設立本科層次及以上合作辦學項目19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4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通過開展合作辦學,有力推動了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的融合發展。
五是融入國家教育事業大局。內地多個國家級教育社團吸納愛國愛港人士入會或入職。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平台、項目和教育評優評選活動面向香港同胞開放,如推動香港同胞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等國家級獎項。
兩地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
記者: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實踐,香港學生到內地就學的渠道得到有效拓寬。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內地學校招收培養香港學生的有關情況?
楊丹:數據顯示,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學生赴香港以外地區升學的首選。2023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達1.4萬人,其中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考試報名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5,130人,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約4,262人,通過“暨大華僑兩校聯招”、自主招生等途徑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超5,000人。與此同時,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有超過2.1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約4.6萬名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就讀。
一直以來,教育部始終高度重視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工作,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出台並完善招生政策,擴大招生院校規模,拓寬招生渠道,統籌推進對港招生工作。目前,香港學生可以通過港澳台僑聯招、研招等招生途徑報考400餘所內地高校,可以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直接報考內地138所高校,包括“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高校。此外,香港本地中學應屆畢業生還可以由所在中學校長推薦,免予筆試申請入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等高校。
為滿足香港學生多樣化的升學需求,教育部支持香港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預科、專科課程。教育部還出台政策,允許有關高校可參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內地學生辦法,保送錄取優秀港澳學生(運動員),鼓勵符合條件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合作開展雙學位校際聯合培養項目,為更多香港學生赴內地學習交流提供機會。
優化各項保障吸引港生北上逐夢
記者:隨著內地與香港交流更加緊密、交通更便利,越來越多港人開始熱衷“北上”。請問教育部在鼓勵支持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深造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楊丹:教育部高度重視香港學生的培養工作,為在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提供相應支持保障。一是出台政策規範招生培養工作。教育部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規定》,要求高校堅持“保證質量、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原則,加大培養力度,並充分考慮到香港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特色課程,安排課業輔導等。二是設立港澳台學生專項獎學金。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除享受與內地學生在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外,優秀的香港學生還可申請中央財政設立的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額度為4,000-30,000元人民幣不等。三是提供廣闊的實習就業機會。加大實習就業支持力度,為香港學生畢業後就業創業創造良好條件。加強就業引導,鼓勵香港學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服務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香港學生對內地高校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很高。良好的培養質量,優越的教學環境,廣闊的實習就業機遇,是吸引大量香港學生“北上”的重要原因。今後教育部還將繼續完善政策安排,優化各項保障,讓更多立志報國的優秀香港青年在內地逐夢圓夢。
助力港青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下一步,教育部在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有何規劃?
楊丹: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崇高事業。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並指出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以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為綱領,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重點著墨,包括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以及推動STEAM教育等,亦為香港教育未來飛躍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未來,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方面,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香港優勢特色和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支持香港高校多元化發展,全方位吸引世界優秀人才,加強內地與香港優質科創教育資源的鏈接,鼓勵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共同打造新型教育科研聯合機構,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另一方面,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為香港師生來內地學習和交流提供更多便利,進一步豐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高中生赴內地考察內容,考察路線從廣東擴大到陝西、貴州、浙江等多個省份,為香港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更多機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新生力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7/pDjWetM5OQdzTRqwbAHHy803wpgUJuGAnnJ.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 本刊記者 莊蕾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呈現多元、繁榮、有序的發展態勢,內地良好的培養質量,優越的教學環境,廣闊的實習就業機遇,吸引了大量香港學生“北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台辦公室主任楊丹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學生赴香港以外地區升學的首選,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教育交流合作範圍廣、程度深
記者:近年,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蓬勃發展。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楊丹:十八大以來,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形成了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政府主導與社會支持相結合,專項計劃和普遍參與並重的良好局面,為促進香港青少年成長成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實施“姊妹學校”平台建設和“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目前,內地與香港中小學、幼兒園已締結“姊妹學校”2,300餘對,覆蓋內地29個省(區);設立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近3,000項,惠及港澳師生近10萬人,師生交流覆蓋範圍更廣、程度更深。
二是開展教師交流培訓。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合作每年選派30餘名內地優秀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赴香港開展業務交流協作,先後與香港900餘所學校建立交流關係,共同推動協作教研,優化課堂教學。2018年,教育部啟動實施“國培計劃”——中小學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將香港教師納入培養範圍。
三是擴大校際交流合作。支持內地與香港高校先後建立粵港澳高校聯盟、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等,在合作辦學、科研創新、聯合育人和實驗室共建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高校間合作關係日益密切,深度不斷增強。目前,39所內地一流建設高校與17所香港高校以及香港公務員局、香港律師會等5家香港政府機構合作開展了600餘項合作項目,涵蓋人工智能、計算機、航空航天、工學、醫學等學科領域。
四是推進合作辦學。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後批准內地與香港高校共同設立本科層次及以上合作辦學項目19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4個,包括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通過開展合作辦學,有力推動了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的融合發展。
五是融入國家教育事業大局。內地多個國家級教育社團吸納愛國愛港人士入會或入職。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平台、項目和教育評優評選活動面向香港同胞開放,如推動香港同胞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等國家級獎項。
兩地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
記者: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實踐,香港學生到內地就學的渠道得到有效拓寬。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內地學校招收培養香港學生的有關情況?
楊丹:數據顯示,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學生赴香港以外地區升學的首選。2023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達1.4萬人,其中通過港澳台僑聯招考試報名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5,130人,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約4,262人,通過“暨大華僑兩校聯招”、自主招生等途徑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超5,000人。與此同時,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截至目前,有超過2.1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約4.6萬名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就讀。
一直以來,教育部始終高度重視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工作,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出台並完善招生政策,擴大招生院校規模,拓寬招生渠道,統籌推進對港招生工作。目前,香港學生可以通過港澳台僑聯招、研招等招生途徑報考400餘所內地高校,可以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直接報考內地138所高校,包括“雙一流”建設高校以及支撐區域發展的特色高校。此外,香港本地中學應屆畢業生還可以由所在中學校長推薦,免予筆試申請入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等高校。
為滿足香港學生多樣化的升學需求,教育部支持香港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預科、專科課程。教育部還出台政策,允許有關高校可參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內地學生辦法,保送錄取優秀港澳學生(運動員),鼓勵符合條件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合作開展雙學位校際聯合培養項目,為更多香港學生赴內地學習交流提供機會。
優化各項保障吸引港生北上逐夢
記者:隨著內地與香港交流更加緊密、交通更便利,越來越多港人開始熱衷“北上”。請問教育部在鼓勵支持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深造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楊丹:教育部高度重視香港學生的培養工作,為在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提供相應支持保障。一是出台政策規範招生培養工作。教育部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規定》,要求高校堅持“保證質量、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原則,加大培養力度,並充分考慮到香港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特色課程,安排課業輔導等。二是設立港澳台學生專項獎學金。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除享受與內地學生在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外,優秀的香港學生還可申請中央財政設立的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額度為4,000-30,000元人民幣不等。三是提供廣闊的實習就業機會。加大實習就業支持力度,為香港學生畢業後就業創業創造良好條件。加強就業引導,鼓勵香港學生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服務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香港學生對內地高校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很高。良好的培養質量,優越的教學環境,廣闊的實習就業機遇,是吸引大量香港學生“北上”的重要原因。今後教育部還將繼續完善政策安排,優化各項保障,讓更多立志報國的優秀香港青年在內地逐夢圓夢。
助力港青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記者:下一步,教育部在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有何規劃?
楊丹: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崇高事業。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提出“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並指出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以習主席提出的“四點希望”為綱領,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重點著墨,包括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以及推動STEAM教育等,亦為香港教育未來飛躍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未來,教育部將和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努力,深入推進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助力香港青少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方面,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香港優勢特色和高等教育龍頭作用,支持香港高校多元化發展,全方位吸引世界優秀人才,加強內地與香港優質科創教育資源的鏈接,鼓勵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共同打造新型教育科研聯合機構,以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教育、科技、人才強國建設;另一方面,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為香港師生來內地學習和交流提供更多便利,進一步豐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高中生赴內地考察內容,考察路線從廣東擴大到陝西、貴州、浙江等多個省份,為香港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更多機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更多新生力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27/pDjWetM5OQdzTRqwbAHHy803wpgUJuGAnnJ.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