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網友提問↑
睡眠時間過長竟會影響壽命?
睡多久才正常?
午睡睡對了
補充身體能量
睡錯了可能越睡越累
還會傷害身體
一起了解↓
午睡的4個錯誤方法
使午睡越睡越累 越睡越傷身
1午睡時間太久
2020年歐洲心血管學年會上公布了一項研究,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0%;心血管患病風險增加35%。
許多研究表明,睡眠時間的長短與死亡率密切相關。而且睡眠時間過久,大腦中樞神經會促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關閉時間過長,使體內代謝過程減慢,導致睡醒後全身不適而且感覺很累。
午睡超過1小時,增加40%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2022年一項刊發在《阿爾茨海默氏症與癡呆症》雜誌的研究發現,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存在雙向關係。白天過度午睡會增加晚年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與此同時,隨着患者年齡的增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會導致白天午睡增加。
2午飯後馬上午睡
飯後胃內食物較多,胃腸加強蠕動,血液循環加快。
如果飯後立刻午睡,大腦和全身供血量相對減少,身體感覺不適,加上午睡時間短,所以睡醒後會感覺累。
3午睡睡得太晚
尤其一到週末,中午很精神,下午四點多非常困,於是一覺睡到天快黑了。這樣容易打亂生物鐘,午覺睡得晚起得也晚,晚上自然睡得更晚,從而導致第二天白天精神也不好。
4直接趴着睡
儘量不要直接趴在桌上睡午覺,長期趴着午睡會對神經、頸椎以及腸胃等造成傷害。
趴着睡覺眼球容易受到壓迫,長時間會造成眼壓過高,暫時性的視力模糊,使視力受到損害,久而久之會使眼球脹大、眼軸增長,形成高度近視,同時也容易增加青光眼的發病率。尤其對已經出現輕微近視症患者、近視患者或戴隱形眼鏡的學生危害更大。
睡好午覺的4個關鍵
1入睡時間
推薦12:00—13:00。超過15:00不宜午睡,以免影響晚上的睡眠。
當然,也不能吃完午飯立即入睡,以免影響胃腸功能,引起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
2睡眠時長
睡的時間過長可能會進入深度睡眠週期,醒後會陷入“迷糊”的狀態。因此,推薦時長是20分鐘左右,不宜超過半小時,有助於減緩心率,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即使睡不着,只要躺下,放鬆大腦,閉目養神10分鐘也有益。
3睡覺姿勢
躺在牀上或展開的折疊牀上睡,是理想的午睡姿勢。在這種姿勢下,脊柱各部分能得到有效放鬆,也可以讓脊柱處在比較穩定的位置。
如果沒有辦法躺下睡,就靠着椅背睡覺,脖子後面帶個U形枕,腿可以放在椅子上,有利於全身的血液循環。
如果實在沒辦法,只能趴着睡,要拿個軟而有一定高度的東西墊在手臂下,半邊臉側趴着睡,不要壓迫眼睛,全身放鬆,把手按照舒適的姿勢放置。減少對神經、視力、胃、牙齒等的壓迫。
4固定規律
午睡和晚上睡覺一樣,應該規律,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入睡,有助於將其融入晝夜節律,當時間臨近時,身體會有意識,能更快睡着。
午睡的4個好處
1補充睡眠、消暑解熱
暑熱影響了人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夜間入睡遲,早上醒得早,需要通過午睡來補充睡眠。
中暑大多發生在中午前後,午睡可以讓人靜養、放鬆,減少身體不適。
2保護大腦、提高記憶力
午睡是給大腦充電的有效方式,它可以激發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睡眠時,不但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受到保護得到休息,身體各部分也得到全面休息,全身肌肉鬆弛了,因活動而消耗的體力就可以逐漸恢復過來。
3促進淚液分泌,有效護眼
閉眼入睡後,勞累了一上午的眼球睫狀肌可以得到休息,有效防止視力下降,此時淚腺也開始分泌淚水,滋潤乾澀的眼球。
4修復皮膚、延緩衰老
皮膚的新陳代謝在睡眠狀態下最為旺盛。
當你睡着時,肌肉、內髒器官等的消耗都減少,皮膚血管完全開放,血液可充分到達皮膚,為其提供營養,進行自我修復和細胞更新。午睡有助於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起到一定的促修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