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習近平
今天進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內容是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目的是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就,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討改進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更加強調發展的高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發展動力活力競相迸發;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制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從內在條件看,我國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掣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工作推進情況看,有的領導幹部認識不到位,實際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難又習慣性回到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上;有的領導幹部觀念陳舊,名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新瓶裝舊酒”;有的領導幹部能力不足,面對國內外新環境新挑戰,不知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等。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我們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這裡,我重點就此談一些認識。
去年7月以來,我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2月中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提出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主要考慮是: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學術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第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原創性、基礎性研究。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第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表現形式為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因此,我們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加大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用創新科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第三,著力推進發展方式創新。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發揮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第四,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因此,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要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素質。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來源:新華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31/2i5Mi6mBxZaGjinu7NBWo5KgoiLABaAgbXp.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習近平
今天進行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內容是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目的是結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就,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討改進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更加強調發展的高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發展動力活力競相迸發;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制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從內在條件看,我國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掣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工作推進情況看,有的領導幹部認識不到位,實際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難又習慣性回到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上;有的領導幹部觀念陳舊,名曰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新瓶裝舊酒”;有的領導幹部能力不足,面對國內外新環境新挑戰,不知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等等。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我們必須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任務落實到位,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這裡,我重點就此談一些認識。
去年7月以來,我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提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2月中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我提出新質生產力這個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主要考慮是: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學術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第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原創性、基礎性研究。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第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表現形式為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因此,我們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要圍繞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加大種業、農機等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應用,用創新科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第三,著力推進發展方式創新。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發揮綠色金融的牽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同時,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第四,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因此,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第五,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要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急需人才。要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素質。要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來源:新華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5/31/2i5Mi6mBxZaGjinu7NBWo5KgoiLABaAgbX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