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清語
廣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這種全稱為“廣州織金彩瓷”的非遺技術以其華麗嚴謹的風格聞名寰球。香港唯一的廣彩瓷廠“粵東磁廠”已歷近百年風雨,在與廠長曹志雄及廣彩藝術家曹葉正嬌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一窺香港非遺“廣彩”的歷史淵源,這家老廠的輝煌底蘊以及香港老手藝的重生新路。
聯結世界的China:廣彩傳奇
“廣彩是一種外銷瓷。”粵東磁廠第三代傳人曹志雄如此介紹廣彩的歷史。“清朝乾隆時候開放廣州一口通商,香港尚未開埠,那時候的廣州是中國最繁盛的港口。”柔軟的筆尖輕觸細膩的白瓷,五彩的顏色順著墨線蔓延、生長,堆疊出寓意吉祥的中國傳統紋路,抑或地球另一端某家外國公司的優雅標誌。在彩瓷師傅們的手中,一件件純白的瓷器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身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白色的瓷器上相聚、碰撞。
廣彩的興盛植根於陶土、匠心,更植根於環球貿易。隨著雍正時期粉彩技藝的成熟,越來越多由外國公司或私人訂製的紋章彩瓷及各式器具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航行至世界各地。景德鎮等內陸瓷器產區因為交通及語言不便,與外國客戶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便採取了將未經裝飾的白瓷胎運至廣州,再在廣州當地進行上色、入彩爐再次燒製等工序的方法,經由此種特殊程序塑造而成的廣彩兼具中西風格,並吸收了西洋畫琺瑯工藝,為彼時的廣州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及活潑開放的文化氛圍。
96年前,粵東磁廠的初代創始人曹侶松從廣州來到香港,開設了香港第一家手繪廣彩瓷廠,並帶來了許多技術高超的廣州工匠,由此打開了“港彩”的歷史。粵東磁廠的經營模式也承襲了廣彩的生產方式,由工匠手繪彩瓷。“我阿爺看中香港有很好的市場,就請了很多廣州師傅來香港。”曹志雄提到,粵東磁廠生產的瓷器做工精緻,吸引了諸多社會名流和外國公司購買,太古洋行、美斯百貨、半島酒店等公司都曾向粵東磁廠訂購瓷器,米高.嘉道理及彭定康等人亦是粵東磁廠的客戶,港彩中最具代表性的“督花”紋樣則來自於港督麥理浩夫人的訂製,由土耳其花紋演變而來。
時至今日,廣彩仍然有其不會消散的魅力。許多外國及內地顧客來到粵東磁廠的廠房抑或通過網上訂購的方式採購瓷器,將彩瓷作為送給親友的禮物。2024年2月農曆新年期間,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 (Christile Drulhe) 亦曾到訪粵東磁廠,選購新年瓷器。
從廣彩到港彩,從三百年前廣州林立的彩瓷作坊到如今粵東磁廠這般的鬧市遺珍,一代代廣東工匠們在白色的瓷胎上繪製了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織金畫卷。
工廠裡的老香港:粵東磁廠漂流記
“都變成一種使命啦。”當記者問起為何他會堅持這門行當時,曹志雄先生這麼回答。在時代的沖刷之下,僅有少數幾家百年老廠仍植根香港,粵東磁廠正是其中之一。“我爺爺(開設的)是1928年第一間廣州廠,做仿古粉彩。”彼時尚名為“錦華隆廣彩瓷廠”的粵東磁廠,最初建於九龍城隔坑村道,揭開了香港瓷業的繁榮時代,在最鼎盛的時期曾有約三百名工人。1941年香港淪陷後,錦華隆廣彩瓷廠相繼搬遷至大坑東、大窩坪,並改名“粵東磁廠”。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瓷業進入了最為繁盛的時期,粵東磁廠也在長洲等不同地區開設廠房。曹先生自述,他1956年來到香港,自小就在廠裡長大。“我們和當時的工友同吃同住,差不多像一家人一樣。”曹志雄向記者說起曾經的粵東磁廠,像是在說起一個曾經的家。對曾經的香港工人們來說,製瓷、繪瓷是職業、手藝,似乎更是一種歸屬與回憶。
1985年,香港瓷器製造業逐漸向內地轉移,因為主要客戶多來自歐美國家,粵東磁廠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在九龍灣的大廈之中,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百年瓷器老廠。粵東磁廠的瓷器生產方式也逐漸從人工手繪變為了貼花,如今的產品多在電腦上先設計好,打印後再於白瓷上進行貼花、描紅、燒製。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彩瓷師傅們也由曾經的數百、數十人變為了寥寥幾人。浪潮退去之後,廠房內層層堆疊的無數瓷器已成了香港製造業與廣東文化的獨特記憶。
文化新生:老手藝的出路
以粵東磁廠為代表的一系列老廠,憑藉獨具特色的商品塑造了曾經的“港風”,新時代的來臨是否會讓他們成為蒙塵的遺珍?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一起探索的答案,而粵東磁廠對時代的提問已作出了積極的答覆。
隨著“廣彩”被確立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東磁廠中的瓷器也不再僅僅是商品,更以文化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與心靈。在採訪的中途,曹志雄先生的妻子曹葉正嬌也加入了對話。曹葉正嬌擅長廣彩手繪瓷畫、油畫、水彩畫、中國水墨畫等,是一位創意藝術家,亦是粵東瓷廠第三代傳承人,正與丈夫、女兒一同開闊磁廠新路。粵東磁廠曾於2020年在尖沙咀誠品書店舉辦短期展覽及工作坊,由二人一起教授客人學習釉上彩技法。在客人的建議下,她成為了香港首位廣彩導師,並在這之後不斷開辦工作坊,讓非遺成為一種鮮活的體驗。
除了創辦工作坊傳播港彩文化以外,粵東磁廠在各大展會上亦從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在“港才港藝·香港非遺展”中,粵東磁廠的作品更走入了大灣區內地城市,帶著在香港淬煉出的獨特色彩,重回自己的發源地。
為更好地與各界合作,粵東磁廠設立了“港彩瓷緣”品牌,並與國外藝術家合作,推出了限量版港彩啤酒杯、全球首款港彩手機殼等文創產品。“港彩”的獨特風格,正以全新的模樣走入世界各地的千家萬戶。
粵東磁廠的第四代傳承人曹嘉彥於2018年開始接手瓷廠事宜,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專業的她如今已成了粵東磁廠的主要設計師、畫師,並身兼數職,與父母一同經營磁廠,在曹葉正嬌開設的工作坊中,她也作為助手協助母親推廣港彩文化。
港彩的故事並未因時代的變化而走向終結,粵東磁廠亦並非上個時代的蒙塵遺珠,而是如數百年前勇於變化、融合的彩瓷師傅們一般,正不斷探索著人們的新需要,生長出世界所需的紋路,並於浪潮之中保持著自身的潔白底色。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粵東磁廠Facebook,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3/e4ECJCuL3powJomcpNs4SJ9eZJDodufxcwU.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本刊記者 張清語
廣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這種全稱為“廣州織金彩瓷”的非遺技術以其華麗嚴謹的風格聞名寰球。香港唯一的廣彩瓷廠“粵東磁廠”已歷近百年風雨,在與廠長曹志雄及廣彩藝術家曹葉正嬌的對話中,我們可以一窺香港非遺“廣彩”的歷史淵源,這家老廠的輝煌底蘊以及香港老手藝的重生新路。
聯結世界的China:廣彩傳奇
“廣彩是一種外銷瓷。”粵東磁廠第三代傳人曹志雄如此介紹廣彩的歷史。“清朝乾隆時候開放廣州一口通商,香港尚未開埠,那時候的廣州是中國最繁盛的港口。”柔軟的筆尖輕觸細膩的白瓷,五彩的顏色順著墨線蔓延、生長,堆疊出寓意吉祥的中國傳統紋路,抑或地球另一端某家外國公司的優雅標誌。在彩瓷師傅們的手中,一件件純白的瓷器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身份,世界各地的文化在白色的瓷器上相聚、碰撞。
廣彩的興盛植根於陶土、匠心,更植根於環球貿易。隨著雍正時期粉彩技藝的成熟,越來越多由外國公司或私人訂製的紋章彩瓷及各式器具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航行至世界各地。景德鎮等內陸瓷器產區因為交通及語言不便,與外國客戶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便採取了將未經裝飾的白瓷胎運至廣州,再在廣州當地進行上色、入彩爐再次燒製等工序的方法,經由此種特殊程序塑造而成的廣彩兼具中西風格,並吸收了西洋畫琺瑯工藝,為彼時的廣州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及活潑開放的文化氛圍。
96年前,粵東磁廠的初代創始人曹侶松從廣州來到香港,開設了香港第一家手繪廣彩瓷廠,並帶來了許多技術高超的廣州工匠,由此打開了“港彩”的歷史。粵東磁廠的經營模式也承襲了廣彩的生產方式,由工匠手繪彩瓷。“我阿爺看中香港有很好的市場,就請了很多廣州師傅來香港。”曹志雄提到,粵東磁廠生產的瓷器做工精緻,吸引了諸多社會名流和外國公司購買,太古洋行、美斯百貨、半島酒店等公司都曾向粵東磁廠訂購瓷器,米高.嘉道理及彭定康等人亦是粵東磁廠的客戶,港彩中最具代表性的“督花”紋樣則來自於港督麥理浩夫人的訂製,由土耳其花紋演變而來。
時至今日,廣彩仍然有其不會消散的魅力。許多外國及內地顧客來到粵東磁廠的廠房抑或通過網上訂購的方式採購瓷器,將彩瓷作為送給親友的禮物。2024年2月農曆新年期間,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 (Christile Drulhe) 亦曾到訪粵東磁廠,選購新年瓷器。
從廣彩到港彩,從三百年前廣州林立的彩瓷作坊到如今粵東磁廠這般的鬧市遺珍,一代代廣東工匠們在白色的瓷胎上繪製了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織金畫卷。
工廠裡的老香港:粵東磁廠漂流記
“都變成一種使命啦。”當記者問起為何他會堅持這門行當時,曹志雄先生這麼回答。在時代的沖刷之下,僅有少數幾家百年老廠仍植根香港,粵東磁廠正是其中之一。“我爺爺(開設的)是1928年第一間廣州廠,做仿古粉彩。”彼時尚名為“錦華隆廣彩瓷廠”的粵東磁廠,最初建於九龍城隔坑村道,揭開了香港瓷業的繁榮時代,在最鼎盛的時期曾有約三百名工人。1941年香港淪陷後,錦華隆廣彩瓷廠相繼搬遷至大坑東、大窩坪,並改名“粵東磁廠”。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瓷業進入了最為繁盛的時期,粵東磁廠也在長洲等不同地區開設廠房。曹先生自述,他1956年來到香港,自小就在廠裡長大。“我們和當時的工友同吃同住,差不多像一家人一樣。”曹志雄向記者說起曾經的粵東磁廠,像是在說起一個曾經的家。對曾經的香港工人們來說,製瓷、繪瓷是職業、手藝,似乎更是一種歸屬與回憶。
1985年,香港瓷器製造業逐漸向內地轉移,因為主要客戶多來自歐美國家,粵東磁廠沒有選擇離開,而是留在九龍灣的大廈之中,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百年瓷器老廠。粵東磁廠的瓷器生產方式也逐漸從人工手繪變為了貼花,如今的產品多在電腦上先設計好,打印後再於白瓷上進行貼花、描紅、燒製。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彩瓷師傅們也由曾經的數百、數十人變為了寥寥幾人。浪潮退去之後,廠房內層層堆疊的無數瓷器已成了香港製造業與廣東文化的獨特記憶。
文化新生:老手藝的出路
以粵東磁廠為代表的一系列老廠,憑藉獨具特色的商品塑造了曾經的“港風”,新時代的來臨是否會讓他們成為蒙塵的遺珍?這是一個需要所有人一起探索的答案,而粵東磁廠對時代的提問已作出了積極的答覆。
隨著“廣彩”被確立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東磁廠中的瓷器也不再僅僅是商品,更以文化的形式融入人們的生活與心靈。在採訪的中途,曹志雄先生的妻子曹葉正嬌也加入了對話。曹葉正嬌擅長廣彩手繪瓷畫、油畫、水彩畫、中國水墨畫等,是一位創意藝術家,亦是粵東瓷廠第三代傳承人,正與丈夫、女兒一同開闊磁廠新路。粵東磁廠曾於2020年在尖沙咀誠品書店舉辦短期展覽及工作坊,由二人一起教授客人學習釉上彩技法。在客人的建議下,她成為了香港首位廣彩導師,並在這之後不斷開辦工作坊,讓非遺成為一種鮮活的體驗。
除了創辦工作坊傳播港彩文化以外,粵東磁廠在各大展會上亦從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在“港才港藝·香港非遺展”中,粵東磁廠的作品更走入了大灣區內地城市,帶著在香港淬煉出的獨特色彩,重回自己的發源地。
為更好地與各界合作,粵東磁廠設立了“港彩瓷緣”品牌,並與國外藝術家合作,推出了限量版港彩啤酒杯、全球首款港彩手機殼等文創產品。“港彩”的獨特風格,正以全新的模樣走入世界各地的千家萬戶。
粵東磁廠的第四代傳承人曹嘉彥於2018年開始接手瓷廠事宜,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專業的她如今已成了粵東磁廠的主要設計師、畫師,並身兼數職,與父母一同經營磁廠,在曹葉正嬌開設的工作坊中,她也作為助手協助母親推廣港彩文化。
港彩的故事並未因時代的變化而走向終結,粵東磁廠亦並非上個時代的蒙塵遺珠,而是如數百年前勇於變化、融合的彩瓷師傅們一般,正不斷探索著人們的新需要,生長出世界所需的紋路,並於浪潮之中保持著自身的潔白底色。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粵東磁廠Facebook,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3/e4ECJCuL3powJomcpNs4SJ9eZJDodufxcw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