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繼承上環揮春大師遺願 樓梯街李志冀留住中國傳統
上環文武廟對出的樓梯街弓絃巷(Circular Pathway)是本港著名的揮春街,每年臨近歲晚,街上多個手寫揮春檔口都會陸續開檔,當中有上環揮春大師之稱的添叔(嚴鏡添)更是樓梯街的名人,吸引大批市民和遊客慕名而來。堅持手寫揮春60多年的他,在去年離世。與其結緣的香港手寫對聯中心創辦人、香港毛筆博物館書畫李志導師,進駐上址,希望承傳添叔的遺願,留住中國傳統、推廣中國文化。
街頭書法家添叔離世 終年九十七歲
現年70多歲的李志,原名李佐滋,筆名月山翁、中山人。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屬於智利華僑的他,離鄉先後到澳門和香港謀生,自幼酷愛書畫,接觸頗多中西藝界人士,常年推動中華傳統文化,樂此不疲。
“我十年前開始在上環荷里活道一帶的畫廊或茶室教授書畫,與添叔結緣。他老人家去年走了,終年97歲,但他堅持手寫揮春到最後一刻!”居於九龍的李志老師說,因為這個緣分,他遂在添叔舊址的附近開設香港手寫對聯中心,希望能在弓絃巷這條橫巷延續推廣中國文化,“在這裏可以即席揮毫或展示最長的對聯,其他地方難有此空間。”他希望這裏未來繼續成為樓梯街的一道風景。
師從內地名師劉松岩 親自開班執教
不說不知,教授書畫20多年的李志,師從內地名師劉松岩(1927-2020)。他在內地長期教授和研究書畫,近年在港澳地區積極推廣速成國畫和書法,並親自開班執教,獲各界學生歡迎。他在香港曾推出簡易國畫三部曲,只要上四節課就能畫出理想意境的國畫。
“只要跟着我的教學方法,就可以零基礎學書畫,而且成功率相當之高。”李志坦言,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學習中國書畫敬而遠之,認為學習很複雜、很難,但他喜歡將其簡單化,以吸引各階層和不同地方的學生學習,而他的秘訣之一就是“努力臨摹,你就會成功!”
推廣速成國畫書法班 吸收零基礎學生
身兼香港毛筆博物館書畫導師的李志老師,以自身經驗建議初學書法者可先從行書入手,再學楷書,“我不懂得寫棣書,覺得不適合我。其實每個書法都有其味道,但我們的學派是由行書和楷書開始學習的。”
隨著今年香港回歸踏入27周年,李志坦稱保留中國傳統極為重要。他慶幸早前因收地而面臨搬遷的民間慈善文化機構——香港毛筆博物館,在政府部門的協力下,未來將遷往九龍寨城公園內,繼續弘揚這個傳統文化。
該博物館是張楊氏六代人傳承的結晶,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張楊氏於宮中擔任御用製筆。1969年,第五代館長張虹霓北下香港,發展毛筆製造的生意,並在2015年於土瓜灣道明倫街成立香港毛筆博物館,收藏許多大清年代的毛筆古品。
來源:《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0/FbbKpFXrKxTx307K2BWeJKNS2S6RJRiVGtr.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