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山
近年來,傳統金融業已遇到瓶頸。要進一步發展,金融科技成為推動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現時整個服務業的結構發生了很多變化,走向多樣化、綫上化、數字化、智能化,這些都為金融科技提供了極其寬廣的場景,而機遇及挑戰也在那裏。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勢之下,金融領域也不例外。銀行將金融科技融會貫通至智能服務、智能營運及風險控制。從交易自動化到以機械人接管重複的後勤辦公室功能,以及通過可聊天機械人與客戶互動,說科技不可估量地改變了銀行及其客戶互動以及財務交易的方式,遠不為過。今天,無論是銀行對客戶,還是客戶對客戶之間,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快速安全地即時轉帳和支付已是平常事,紙支票的使用率已大大降低。據傳媒報道,去年內地六大商業銀行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投入合計達1,2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8%,增速明顯。
何謂金融科技? 按照國際權威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金融科技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
至於科技金融(TechFin)是向金融服務機構提供軟件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本身也開發廣為社會使用的支付工具。它們從與客戶關係中取得大量的數據,這是它們最大的關鍵性優勢,著名的例子有 Apple Pay, Google Wallet, WeChat Pay 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博士在今年2月29日指出,本屆預算案中推動大量措施加強金融、創科和綠色產業的培訓,並認為下一步亦宜思考如何將三者貫通,並提前布局。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女士在2023年1-2月的《香港銀行學會刋》指出,本地金融科技的廣度和深度在過去數年有著長足發展,能夠強而有力地支持來地金融服務業的可持續性及數碼轉型。
亞洲金融科技學會於2020年9月中旬舉行“第二屆亞洲金融科技成就大奬”,首創全於虛擬世界進行,共有60家企業參與,為2019年之一倍,足見本港金融科技發展及增長迅速,當中達40家企業獲得奬項,不少為香港企業。獲獎最多為支付科技,共7家。
香港銀行學會連續七年獲委任為“金融科技奬”籌辦機構,得獎者的金融科技方案是如何配合日益數碼化的經濟運行需要。2023年得奬者之一Pay Smart Limited ,研發了P LIQUID Corporate Digital Verification Credentials(企業可驗證憑證),能夠為數碼資訊提供最高的安全水平。企業可透過此系統授予第三方(如銀行和金融機構)查看來自多方來源的最新業數據,從而解決現有現有的痛點。整個驗證過程大大提高商業貸款申請、年度信用審查的效率,甚至優化開戶流程。
中銀香港在“轉數快”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數字化支付結算服務,助力與民生消費相關的行業加速數碼化轉型。交通銀行(香港)在當前數碼化轉型新時代下,持續推出金融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為創新科技編寫小程式,結合支付、定期、外匯、基金、債券、定點關聯存款等多項理財功能。企業客戶可以透過流動裝置,得悉戶口最新情況。全新“交通銀行(香港)手機銀行”於4月登場。新App 結合支付、定期、外匯、基金、債券等多項理財功能,有遙距開戶服務。客戶可於“快捷選單”增加常用功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個人化升級理財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在3月18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認為,在新質生產力範圍內,香港在金融科技如虛擬資產交易方面可以有更好的發揮。他更指出,未來銀行可與工業4.0 聯繫,透過物聯網及電腦技術,銀行自動了解企業發展及資金流,適時主動審扣貸款企業考慮。
金融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需關注以下幾方面:
(1)數字化轉型宜涵蓋戰略、組織架構、產品與服務、操作流程、風控各方面,缺一不可。
(2)開拓技術與金融的創新必須合法合規。
(3)科技金融公司與銀行宜適度地合作,不能“越界”承擔銀行應有的工作,以免在金融體系造成混亂。
(4)香港的金融創新所遇到的主要瓶頸之一是本地需求不足, 因此要將目光擴闊至大灣區。
在新的形勢下,金融科技創新,需把握好價值和安全的平衡。價值,就是要提升金融運行的效率和效益,更需要體現經濟社會價值,如著力提升便民惠民的社會價值,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
金融科技不能停留在“叫好不叫座”,光是“燒銀紙”,宜“接地氣”,實現商業的可持續性,認清客戶的需要,務求一般用戶能簡單操作,即做到“用戶友好”(user friendly);此外,亦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自2019年開始,深圳全融科技協會打造灣區金科對接會、灣區金科沙龍等活動,吸引大批專家參與,碰撞思想火花,成為灣區金融科技交流中心。在發展金融科技上,香港相對於內地落後。香港金管局和香港應用科學研究院合作,設立一個創新樞紐,包括銀行及科技金融公司(包括支付服務供應商等),提供一個合作平台,以加快本港金融科技發展的步伐。
在宏觀廣闊的金融科技領域,香港得天獨厚,有內地的高科技支持,及有多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及先進機構,大可以隨著全球發展趨勢而從中受惠。香港各有關方面宜採取更積極進取的態度,竭力探索新的科技應用於金融,從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係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職業及評審局專家,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8/fLAUPpBUZQY8zgfxKAjWfpuftiGyHgKbhFu.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陸山
近年來,傳統金融業已遇到瓶頸。要進一步發展,金融科技成為推動轉型升級的新引擎。現時整個服務業的結構發生了很多變化,走向多樣化、綫上化、數字化、智能化,這些都為金融科技提供了極其寬廣的場景,而機遇及挑戰也在那裏。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勢之下,金融領域也不例外。銀行將金融科技融會貫通至智能服務、智能營運及風險控制。從交易自動化到以機械人接管重複的後勤辦公室功能,以及通過可聊天機械人與客戶互動,說科技不可估量地改變了銀行及其客戶互動以及財務交易的方式,遠不為過。今天,無論是銀行對客戶,還是客戶對客戶之間,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快速安全地即時轉帳和支付已是平常事,紙支票的使用率已大大降低。據傳媒報道,去年內地六大商業銀行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投入合計達1,2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8%,增速明顯。
何謂金融科技? 按照國際權威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創造新的模式、業務、流程與產品。金融科技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於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
至於科技金融(TechFin)是向金融服務機構提供軟件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本身也開發廣為社會使用的支付工具。它們從與客戶關係中取得大量的數據,這是它們最大的關鍵性優勢,著名的例子有 Apple Pay, Google Wallet, WeChat Pay 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博士在今年2月29日指出,本屆預算案中推動大量措施加強金融、創科和綠色產業的培訓,並認為下一步亦宜思考如何將三者貫通,並提前布局。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女士在2023年1-2月的《香港銀行學會刋》指出,本地金融科技的廣度和深度在過去數年有著長足發展,能夠強而有力地支持來地金融服務業的可持續性及數碼轉型。
亞洲金融科技學會於2020年9月中旬舉行“第二屆亞洲金融科技成就大奬”,首創全於虛擬世界進行,共有60家企業參與,為2019年之一倍,足見本港金融科技發展及增長迅速,當中達40家企業獲得奬項,不少為香港企業。獲獎最多為支付科技,共7家。
香港銀行學會連續七年獲委任為“金融科技奬”籌辦機構,得獎者的金融科技方案是如何配合日益數碼化的經濟運行需要。2023年得奬者之一Pay Smart Limited ,研發了P LIQUID Corporate Digital Verification Credentials(企業可驗證憑證),能夠為數碼資訊提供最高的安全水平。企業可透過此系統授予第三方(如銀行和金融機構)查看來自多方來源的最新業數據,從而解決現有現有的痛點。整個驗證過程大大提高商業貸款申請、年度信用審查的效率,甚至優化開戶流程。
中銀香港在“轉數快”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數字化支付結算服務,助力與民生消費相關的行業加速數碼化轉型。交通銀行(香港)在當前數碼化轉型新時代下,持續推出金融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為創新科技編寫小程式,結合支付、定期、外匯、基金、債券、定點關聯存款等多項理財功能。企業客戶可以透過流動裝置,得悉戶口最新情況。全新“交通銀行(香港)手機銀行”於4月登場。新App 結合支付、定期、外匯、基金、債券等多項理財功能,有遙距開戶服務。客戶可於“快捷選單”增加常用功能,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個人化升級理財體驗。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莊太量在3月18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認為,在新質生產力範圍內,香港在金融科技如虛擬資產交易方面可以有更好的發揮。他更指出,未來銀行可與工業4.0 聯繫,透過物聯網及電腦技術,銀行自動了解企業發展及資金流,適時主動審扣貸款企業考慮。
金融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需關注以下幾方面:
(1)數字化轉型宜涵蓋戰略、組織架構、產品與服務、操作流程、風控各方面,缺一不可。
(2)開拓技術與金融的創新必須合法合規。
(3)科技金融公司與銀行宜適度地合作,不能“越界”承擔銀行應有的工作,以免在金融體系造成混亂。
(4)香港的金融創新所遇到的主要瓶頸之一是本地需求不足, 因此要將目光擴闊至大灣區。
在新的形勢下,金融科技創新,需把握好價值和安全的平衡。價值,就是要提升金融運行的效率和效益,更需要體現經濟社會價值,如著力提升便民惠民的社會價值,紓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
金融科技不能停留在“叫好不叫座”,光是“燒銀紙”,宜“接地氣”,實現商業的可持續性,認清客戶的需要,務求一般用戶能簡單操作,即做到“用戶友好”(user friendly);此外,亦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自2019年開始,深圳全融科技協會打造灣區金科對接會、灣區金科沙龍等活動,吸引大批專家參與,碰撞思想火花,成為灣區金融科技交流中心。在發展金融科技上,香港相對於內地落後。香港金管局和香港應用科學研究院合作,設立一個創新樞紐,包括銀行及科技金融公司(包括支付服務供應商等),提供一個合作平台,以加快本港金融科技發展的步伐。
在宏觀廣闊的金融科技領域,香港得天獨厚,有內地的高科技支持,及有多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及先進機構,大可以隨著全球發展趨勢而從中受惠。香港各有關方面宜採取更積極進取的態度,竭力探索新的科技應用於金融,從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係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職業及評審局專家,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8/fLAUPpBUZQY8zgfxKAjWfpuftiGyHgKbhFu.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