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權威科學機構表示,長期由美國、歐洲、日本主導的全球科研格局發生轉變,中國正迎頭趕超。6月18日,出版全世界最為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的英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發布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正在成為全世界最新型的科技超級大國。而此前一周,英國《經濟學人》刊文稱,根據兩大科學指標——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和自然指數,從植物生物學、人工智能(AI)到超導物理學等領域,中國均處於研究前沿,“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
中國科學院居科技發展榜單首位地球環境科學等三領域居全球第一
英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發布了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最新水平的Nature Index Research Leaders 2024(國際自然指數排名)。在今年的評比,中國的排名極其突出:
首先,從科技發展的綜合榜單來看,中國科學院以絕對優勢排在榜單第一位。美國哈佛大學排第二位,德國著名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列第三位,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排在第七名。前十名剩下的所有科研單位,都是來自於中國的科研院所。
其次,從大學綜合科技發展的水平來看,美國哈佛大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但是令人吃驚的是,根據各項科技指標測算,排名前10的另外9所大學,都是來自於中國。
第三,從發表在國際一流科技刊物上的論文數量以及這些刊物對科技的貢獻值來看,全球第一名到第五名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
第四,從全球各具體學科發展的水平來看,尤其是特別關鍵的生命科學、化學、地球環境科學、健康科學、物理科學這5個領域來看,中國和美國競爭異常激烈。
地球環境科學等三領域居全球第一
截止到目前,根據科學統計方法測算,中國在化學、地球環境科學、物理科學三個領域,以不可比擬的優勢,高居全球第一。而美國則在生命科學、健康科學方面,依然保持強大優勢。美國依然列榜首,但是,與中國的發展差距越來越小。自然指數主編西蒙·貝克對記者讚嘆說,中國的發展,真的令人不可思議!但是,科學的測算結果的確如此。
此外,據參考消息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6月12日發表題為《中國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的文章。文章稱,在高引用率(即“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方面,中國科學家進步飛速。科學分析公司Clarivate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4倍;2022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自然指數七大學或機構進前十
文章還指出,自然指數(Nature Index)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自然》,統計刊發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經過同行評審小組審議的論文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質量的另一個指標。2014年該指數首次推出時,中國排名第三,論文數量還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國已經名列前茅。此外,根據萊頓科研產出排名,目前中國有6所大學或機構進入世界前十;根據自然指數排名,中國有7所大學或機構進入前十。牛津大學研究高等教育的西蒙·馬金森說:“預言中國奇跡見頂將是極其不明智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任何極限。”
【微觀點】美西方圍堵無礙中國科技進步
在美西方正加緊對中國的高科技實行“卡脖子”和“系統脫鈎”之際,多家國際權威科學機構的研究表明,美國、歐洲和日本長期主導的全球科研格局正面臨深刻變革,中國的科技崛起無可阻擋。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將中國評價為“全世界最新型的科技超級大國”,英國《經濟學人》則認為中國“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但也明確指出,中國在科研領域的短板同樣顯而易見:中國產出更多的頂級研究成果的同時,產生了大量低質量的科學成果,中等大學教學質量相對較差;在基礎研究領域,中國仍在努力追趕西方國家;中國企業內部的基礎研究尤其匱乏,缺少原創創新;學術不端行為一度氾濫……
細讀這兩大科學機構的研究報告,可以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科學發展到今天,優勢與弱點各自在什麼地方,增長點與隱憂又各自在哪裏。不過不容改變的是,得益於國力增長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國近年來的科技進步正一日千里,從5G到人工智能,從量子計算到生物技術,不斷刷新着世界紀錄,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正如牛津大學研究高等教育的西蒙·馬金森說:“預言中國奇跡見頂將是極其不明智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任何極限。”
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恐懼中國的科技崛起,對中國實行全面打壓政策,但從長遠看,它們不會成功,對我們來說,要回答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內外部條件下,我們如何繼續發揮優勢、補上短板,破解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技術圍堵,實現從應用性技術到原創性技術的轉型,以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下一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這是需要一代或幾代人清醒應對並付出艱巨努力的課題。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