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文|九龍婦女聯會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家和萬事興」。在新時代弘揚中華美德,推動好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意義非凡。為進一步推進香港家庭教育,了解香港關於家庭教育的支援及實際問題,從而推廣、普及、培育和傳承符合香港本地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九龍婦女聯會(以下簡稱「聯會」)在今年3至4月,進行了名為「促進香港家庭家教家風研究」的調查研究。聯會委託全景研究及顧問有限公司,透過問卷調查及焦點小組等方法,深入分析香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現況與挑戰,同時提出政策建議並予以推動。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研究共收回739份有效問卷,並進行了3次焦點小組討論及1次圓桌會議。有關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一是受訪者背景情況。超過8成受訪者為女性;絕大多數受訪者均為已婚(84.57%);擁有一名孩子的受訪者佔36.13%;擁有兩名孩子的受訪者則佔52.1%。孩子年齡介乎13-15歲的受訪者佔19.76%;超過6成受訪者正以不同形式就業,非就業受訪者中家庭主婦佔了3成。超過7成受訪者持有高中或以上學歷;絕大多數受訪者上月家庭月入為5萬以下。
二是受訪者家庭情況。近5成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家庭每天平均花「1小時或以下」的時間在家庭教育上,關於受訪者對家庭教育的時間和工作的自我評估,其中認為足夠的佔27.06%,認為不足夠的佔38.97%。有接近9成的受訪者表示「孩子的媽媽」是家庭教育的負責人之一(88.33%)。超過5成的受訪者認為「會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是家庭最常使用的家庭教育方法;其次為「以身作則,言傳身教」(54.17%)。
三是美德與價值觀傳承情況。只有43.44%的受訪者表示有計劃及有意識地向孩子傳授美德或者價值觀,而「想起的時候會做」佔33.96%。值得關注的是,較被動的選項合共佔22.6%,當中包括「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才會做」「完全沒有計劃」「未有考慮這個問題」,分別亦有15.7%、4.47%及2.44%。有近八成受訪者選擇「誠信」作為重要的價值觀;最多受訪者認為「家和萬事興」所具有的元素是「母慈子孝」(72.4%)「遵紀守法」(57.51%)及「兄友弟恭」(53.59%)等。
四是家庭教育遇到的困難。在教導孩子方面,認為困難(6-10分)的受訪者佔38.84%,最多受訪者表示「孩子較受朋輩或媒體的影響」(37.35%)是最大的困難。其次是與時間不足相關的選項,包括「孩子功課繁重,沒有多餘時間」(36.94%)和「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與孩子相處」(34.37%)。關於遇到困難時的求助意願,71.04%的受訪者表示會尋求他人協助,並會首先尋找「朋友」的協助,佔34.1%。絕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尋找的對象有助於解決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佔87.24%。超過六成認為「親子工作坊」(63.36%)能協助他們處理問題,這是全部選項中最多受訪者認同的一項。其次為近五成的「兒童心理課程/講座」(48.3%)。
由調查結果得出七個結論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本研究總結出七個方面的初步結論:
一是香港家庭平均每天花在家庭教育的時間偏少,且母親最常擔當家庭教育的負責人。較多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時間不足,而當家庭進行1小時或以上的家庭教育時,家長便會認為在家庭教育上投放的時間和工作是足夠的。
二是香港家庭最重視「生活習慣與技能」和「品格及美德承傳」,其次便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文化修養」,最後才是「生涯規劃」和「國家觀念」。當家長進行教育時,最常以糾正錯誤行為、以身作則、讚賞、設立規矩和討論等方式教孩子。
三是雖然較多家長認為家庭教育的時間不足但他們認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當投放在家庭教育的時間超過30分鐘時,家長普遍都會認為他們的家庭教育有一定成效。
四是只有四成多家長有計劃地傳授美德和價值觀,而此類家庭所取得的成效往往更高。當要傳授美德和價值觀時,香港家庭主要會傳授「誠信」「守法」「禮義」「包容」和「忠孝」等美德和價值觀。另外,家長多數認為要達到「家和萬事興」,須有「母慈子孝」「遵紀守法」和「兄友弟恭」等元素。
五是較多香港家庭表示在家庭教育上遇到困難,而他們遇到的困難主要有四類:朋輩或媒體影響、時間不足、欠缺教育或溝通方法,以及意見分歧。當家庭或家長的背景不同,他們面對的困難也會有所分別。
六是在面對困難時,絕大多數家長都願意尋找協助,而他們主要會向「朋友」「老師」及「社工」求助。不過,亦有不少受訪者表示會「自行尋求解決方法」。近九成受訪者都認為這些方法有效解決了他們遇到的困難。至於不會尋求協助的家長,主要有三類情況:(一)不知道有相關服務或難以找到人協助(48.83%);(二)不希望別人知道或認為外人不會明白家中問題(39.44%);(三)不認為有需要尋求協助(17.84%)。
七是「親子工作坊」「兒童心理課程/講座」和「家庭全員正確價值觀重塑工作坊」是最多家長認為能夠協助推動家庭教育的服務。不過,這些服務在高學歷、高收入或完整的家庭較受歡迎。對於偏向基層的家庭而言,在選擇服務方面存在著不確定性,他們不清楚什麼服務最適合自己,這也導致了他們在子女教育方面缺乏明確的方向。
政策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聚焦訪談結果以及圓桌會議分析,聯會調查小組將在不同層面提供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推動「每天1小時高質量家庭教育」倡議。從研究結果可見,當平均每天能夠進行30分鐘至1小時的家庭教育時,受訪家長會認為他們的家庭教育有成效,而隨著家庭教育的時間增加成效亦會愈高;當平均每天進行1小時以上的家庭教育時,受訪家長便會認為在家庭教育所投放的時間和工作已足夠。因此,要推動香港家庭家教家風的建設和發展,政府和社會團體須鼓勵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平均每天進行最少1小時有意義且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活動,以培養孩子正確的行為習慣與價值觀。
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環境中為孩子提供全面發展和成長教育的方式,包括正向價值觀以及傳統美德的培養等。這種教育不僅注重孩子的學術能力,更著眼於品格操守和道德觀念的培養。例如向孩子強調傳統美德中的孝順、忍讓、勤奮、誠實、義務和節儉等,能夠引導孩子尊重他人、努力學習、保持誠實、幫助社會,成為品德優秀且有貢獻的人;同時,培養孩子正向價值觀,讓孩子明白正直和道德責任感。
二是設立「美德和價值觀傳承」網上平台及資源包。聯會建議政府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相互支持,共同擔起孩子成長的重要責任,有針對性地規劃一套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德和價值觀框架,並製作針對美德和價值觀傳承的手冊和資源包,透過網上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向家長提供相關資訊,讓他們能夠更容易按已有資料,更有計劃、意識和系統地傳授美德和價值觀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成效。
三是在「生涯規劃」和「國家觀念」教育上,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合作。根據問卷數據顯示,家長對家教優先選項有七項,其中「生涯規劃」和「國家觀念」是最末的兩項,顯然不夠受重视。其實小朋友從小有志向有國家情懷,關乎青少年成長方向和努力目標,可從小塑造小朋友的格局,令他們有胸襟、有理想和有廣大視野。因此,如果從立德樹人角度,學校、家庭和社會同樣肩負大任,這是培育社會棟樑的事業,必須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更需認真理解和推動實現「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
聯會建議政府倡導在相同的價值理念下,學校、家庭、社會在不同層面各自承擔責任。甚至推動由學校、社區組織開展適切的家長教育服務,支援有需要家庭的子女教育之困。
特區政府為落實國家2024年1月1日頒布實施的《愛國主義教育法》,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聯會期望政府廣泛聽取意見,推出更多貼身、貼地、到位的方法和舉措。要透過多元活動,提高小朋友的國家觀念並增長愛國情懷,利用節慶、奧運賽事、歷史文物展覽,參與紅色旅遊等方式,促使家長在親子活動過程中積極配合愛國主義教育。
教育局和服務機構要積極從教材和活動設計上入手,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合作的力量。同樣的,學校的生涯規劃活動亦可以與社區連結,推動更多有關職業導向及適合家庭進行的活動,讓家長能有更多機會與孩子討論生涯規劃,讓孩子更容易把個人成長及機遇與社會、國家的發展聯繫起來。
四是推動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增加親子相處時間。時間不足是家長在推動家庭教育時的主要困難。表示「孩子功課繁重,沒有多餘時間」的受訪者佔36.94%,表示「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與孩子相處」的則佔34.37%,分別屬於受訪者在向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遇到的第二和第三困難。期望政府帶頭並推動商界有更多支持家庭友善的措施,鼓勵家長增加與孩子的相處和教育時間,讓社會支援和配套發揮更大作用。
加大力度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包括增設家事假期政策。家庭中有18歲以下的學童,每個孩童的父母均有每年各不少於2日的家事假期,並可以夫婦合併使用,以便陪同子女出席各項親子活動,增加他們進行家庭教育的時間、空間和機會。
五是加強訓練家長處理夫妻之間以及與長輩之間的教育方針分歧。據問卷調查數據,「夫妻意見有分歧」及「與祖父輩或親戚意見有分歧」均是受訪家長在教導孩子時的主要困難,分別佔全部受訪者的25.98%及13.53%。當孩子在0-6歲的階段,受訪家長較常在家庭教育上出現與祖父母或親戚之間的分歧;當孩子在0-12歲時,夫妻之間亦會較常出現在此方面的分歧。這一情況,在焦點小組的討論中同樣出現,不少受訪者都表示自己與伴侶或祖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針上有所不同,令家庭教育遇到不少困難。
家和萬事興。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辯論賽場。即使目前社會上已有相關的支援服務,但從問卷結果中發現相關問題仍然存在,政府和社會團體須考慮增加投放在婚姻經營及溝通上的時間,強調家庭和諧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提供減少育兒分歧等的輔導或訓練上的資源。
六是重點針對基層家庭的需要,調整家庭服務的內容。研究結果顯示,離異家庭、學歷較低或家庭月入較低的家長,在推動家庭教育的時間上不足及重視程度不夠,亦相對沒有效用。因此,政府和社會團體可以針對此類家長的困難和需要,重點提供相關配套和資源。政府和社會團體應連同社工和學校老師,進一步了解基層家庭的困難,以提供更加針對他們需要的服務,確保他們能夠掌握並應用教育孩子及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七是培訓新手母親,增加坊間活動和配套,減輕家庭教育的負擔。家庭教育相關配套和資源的增加對家長推動家庭教育和價值觀傳承有正面作用。政府和社會團體可考慮將資源投放在具有家庭教育功效,同時又能吸引家長和小朋友的活動上。另外,聯會亦建議為產前產後的新手母親提供額外兒童心理及教育培訓課程,為經驗不足的家長提供更多配套服務。
八是設立家教家風示範點,支持家教家風民間活動蓬勃發展。聯會建議特區政府以先導計劃試行,設立流動的家教家風展覽,推廣良好的家教家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總結試行計劃的經驗後,特區政府可以在全港十八區民政事務署設立恆常家教家風示範點,之後還可與博物館和社區中心協作,將推動家教家風的風氣普及化。同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參觀不同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家庭家教家風示範點,學習內地政府的成功做法,再加強符合香港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除了從政府層面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外,建議特區政府亦應支持民間推動家庭家教家風的建設活動。例如參考「香港傑出義工獎」的經驗,舉辦一個具代表性的全港「和諧家庭選舉」活動。透過舉辦官方支持的大型活動,政府能帶動民間社會以不同方式參與,提升大眾對家庭家教家風的認識,促進香港家庭家教家風事業的發展。另外,建議政府加大對家庭家教家風的宣傳,例如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播放有關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的內容。
結語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出系列重要論述。2021年,國家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把家庭教育從「家事」提升到「國事」。目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內地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的通過實施,守牢了國家安全的底線。今天的香港,終於迎來了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的最好時期,而香港的家庭關係、社會風氣也亟待重建。做好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既符合當下時代需求,也是香港社會的普遍需要。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4年5-6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