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山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
人類正駛向前所未見的智能大航海時代,在無邊界的商業世界,墨守成規者沒有栖身之地。只有持續突破、超越自己,才能應對變幻無窮的環境。創科,正是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紅海中賴以發展的重器。
人行前副行長朱民博士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指出,中國已晉身高收入國之列,現時組成消費的項目已經改變,從基本的衣食住所,轉向更高端消費,例如教育、醫療、旅行等。這是很大的轉變,創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營造有利創科的氛圍
創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在今年1月中共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主席強調“營造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近期中央多個部門出台促科技創新的改革舉措,多方探索建立鼓勵科技創新的新機制,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宣布將推出“科創板八條”改革措施,目的在“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吳清談及支持創新時表示,創新本質上是面向未知領域的探索,只有鼓勵營造、寛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近期創科的前沿性突破
針對美國封鎖,中國致力於科技自立自強。內地許多企業正在打造“黑燈工廠”,從原材料到成品主要由智能機械人或自動化設備按照系統指令自行完成。此外,亦有“新三樣”(即電動車、鋰離子蓄電池、太子陽能電池”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獨領風騷。
中國的科學家在建造世界最大的量子模擬機器後,已與完成未來大規模量子計算機僅差一步之遙。一本學術期刋譽之爲“-個必須承認的里程碑”。這項有前瞻性的研究,是由清華大學跨學科信息科學學院段路明主導,聯同國際上大學及高科技公司的研究團隊,長時間尋找製造量子計算機的組件。由於運算力是新科技及新經濟的柱石,這項量子計算機的突破的將促使中國的競爭力向前邁進一大步。
天津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員最近開發大腦芯片技術,將大腦類器官(一種源自人類肝細胞的组織)與神經介面芯片結合,賦能並教導機械人執行各種任務。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源大腦芯片智能複雜系統,將會帶動腦類計算(brain- computing) 的發展。天津大學表示,該研究會帶來人和機械人混合智能的發展。
這兩項前沿性突破,顯示中國不只是創科的跟隨者,在某些領域,已是領頭羊了。
香港近期在創科的努力
香港近年重視創科。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在3月16 日展開,以“香港有計”為主題,邀請各界就“山人有計”(提升郊野公園和露營地點營運管理及遠足者大自然體驗),以及“幫人有計”(提升對照顧者的支援)兩個議題。迄今共,共收到1,172 項參賽方案,接近2,500 人以個人或組隊方式參舆,。該活動有一項特色,是中小學參賽者在賽前接受培訓,透過實力體驗,激發出來他們對比賽有更深入的認識。
香港科大(廣州)在6月中旬舉行第二屆INNOTECH 創科嘉年華,並在活動上與廣州國企產投集團簽約成立環港科大(廣州)科技轉化基金,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療與健康、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領域的子基金。港科大(廣州)亦支持學校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發展。
內地和香港在創科上合力
十四五規劃把粵港澳大灣區列入僅次於北京、上海的全國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目前的產業化創新,已位居全國前列,對全球其他灣區也呈追趕之勢。康奈爾大學牽頭編制的《2020年全球創新報告》,由深圳—香港—廣州組成的科技集群,已連續三年僅次於東京— 橫濱,而超越北京、上海。河套合作區,可把粵港兩地的的創科結合在一起,從而彌補香港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場景等方面的不足。
香港科技園在6月下旬與11 家內資和港資從事先進製造業的企業舉行簽約儀式。它們分別從事人工智能、機械人和自動化、半導體設備、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等新經濟範疇,並都計劃在科學園或創新園內設立研發中心、營運或生产基地,意向總投資達140 億港元。其中來自深圳的普渡機械人計劃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及小型而高度自動化工廠。香港研發中心將參與研發先進半人型機械人和全人型機械人,並會緊跟最前沿技術。
香港科研人員也可以和內地科研人員合作,彼此提升,並對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如中大林漢明教授事大豆研究四分一世紀,他結合高端科技,和甘肅合作夥伴成功育成三種獲審訂的耐逆大豆,無償交予當地農民種植。
創科的關注點
要使科研成果更加容易轉化成商品進入巿場,科研人員要有商業思維(涵蓋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及產品思維(涵蓋市場細分、客戶画像)。
在創科研究上,建議注意兩點:
(1)創造別人難以替代的產品:內地近期研發出利用意念操控的產物,如在重慶舉辧的2019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覧會”現場,展出可用意念操控的無人機。
(2)站在用戶立場上思考:他們想要的產品及服務是什麼?他們如何能更容易、更方便地使用我們的產品?這樣便能得出一個請晰判斷,使創意更上一層樓。
目前內地科研模式有一局限,就是“迅速跟進熱點”仍是主流,而真正原創性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積澱的時間。
小結
創新,這個國際競爭的重器,帶動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在進入新經濟的今天,創科的作用更大。但要看到,2023 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為第12 ,比上年略退後1名。因此,要追上前列,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作者係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職業及評審局專家,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tJHDkzNpnhfSGHZS8CH2gVhdluyUPM1c0kZ.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陸山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
人類正駛向前所未見的智能大航海時代,在無邊界的商業世界,墨守成規者沒有栖身之地。只有持續突破、超越自己,才能應對變幻無窮的環境。創科,正是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紅海中賴以發展的重器。
人行前副行長朱民博士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指出,中國已晉身高收入國之列,現時組成消費的項目已經改變,從基本的衣食住所,轉向更高端消費,例如教育、醫療、旅行等。這是很大的轉變,創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營造有利創科的氛圍
創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在今年1月中共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主席強調“營造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近期中央多個部門出台促科技創新的改革舉措,多方探索建立鼓勵科技創新的新機制,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宣布將推出“科創板八條”改革措施,目的在“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吳清談及支持創新時表示,創新本質上是面向未知領域的探索,只有鼓勵營造、寛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才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近期創科的前沿性突破
針對美國封鎖,中國致力於科技自立自強。內地許多企業正在打造“黑燈工廠”,從原材料到成品主要由智能機械人或自動化設備按照系統指令自行完成。此外,亦有“新三樣”(即電動車、鋰離子蓄電池、太子陽能電池”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獨領風騷。
中國的科學家在建造世界最大的量子模擬機器後,已與完成未來大規模量子計算機僅差一步之遙。一本學術期刋譽之爲“-個必須承認的里程碑”。這項有前瞻性的研究,是由清華大學跨學科信息科學學院段路明主導,聯同國際上大學及高科技公司的研究團隊,長時間尋找製造量子計算機的組件。由於運算力是新科技及新經濟的柱石,這項量子計算機的突破的將促使中國的競爭力向前邁進一大步。
天津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的研究員最近開發大腦芯片技術,將大腦類器官(一種源自人類肝細胞的组織)與神經介面芯片結合,賦能並教導機械人執行各種任務。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源大腦芯片智能複雜系統,將會帶動腦類計算(brain- computing) 的發展。天津大學表示,該研究會帶來人和機械人混合智能的發展。
這兩項前沿性突破,顯示中國不只是創科的跟隨者,在某些領域,已是領頭羊了。
香港近期在創科的努力
香港近年重視創科。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在3月16 日展開,以“香港有計”為主題,邀請各界就“山人有計”(提升郊野公園和露營地點營運管理及遠足者大自然體驗),以及“幫人有計”(提升對照顧者的支援)兩個議題。迄今共,共收到1,172 項參賽方案,接近2,500 人以個人或組隊方式參舆,。該活動有一項特色,是中小學參賽者在賽前接受培訓,透過實力體驗,激發出來他們對比賽有更深入的認識。
香港科大(廣州)在6月中旬舉行第二屆INNOTECH 創科嘉年華,並在活動上與廣州國企產投集團簽約成立環港科大(廣州)科技轉化基金,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療與健康、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前沿產業領域的子基金。港科大(廣州)亦支持學校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發展。
內地和香港在創科上合力
十四五規劃把粵港澳大灣區列入僅次於北京、上海的全國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目前的產業化創新,已位居全國前列,對全球其他灣區也呈追趕之勢。康奈爾大學牽頭編制的《2020年全球創新報告》,由深圳—香港—廣州組成的科技集群,已連續三年僅次於東京— 橫濱,而超越北京、上海。河套合作區,可把粵港兩地的的創科結合在一起,從而彌補香港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應用場景等方面的不足。
香港科技園在6月下旬與11 家內資和港資從事先進製造業的企業舉行簽約儀式。它們分別從事人工智能、機械人和自動化、半導體設備、新能源汽車和綠色能源等新經濟範疇,並都計劃在科學園或創新園內設立研發中心、營運或生产基地,意向總投資達140 億港元。其中來自深圳的普渡機械人計劃在港設立研發中心及小型而高度自動化工廠。香港研發中心將參與研發先進半人型機械人和全人型機械人,並會緊跟最前沿技術。
香港科研人員也可以和內地科研人員合作,彼此提升,並對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如中大林漢明教授事大豆研究四分一世紀,他結合高端科技,和甘肅合作夥伴成功育成三種獲審訂的耐逆大豆,無償交予當地農民種植。
創科的關注點
要使科研成果更加容易轉化成商品進入巿場,科研人員要有商業思維(涵蓋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及產品思維(涵蓋市場細分、客戶画像)。
在創科研究上,建議注意兩點:
(1)創造別人難以替代的產品:內地近期研發出利用意念操控的產物,如在重慶舉辧的2019 “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覧會”現場,展出可用意念操控的無人機。
(2)站在用戶立場上思考:他們想要的產品及服務是什麼?他們如何能更容易、更方便地使用我們的產品?這樣便能得出一個請晰判斷,使創意更上一層樓。
目前內地科研模式有一局限,就是“迅速跟進熱點”仍是主流,而真正原創性的研究仍需要更多積澱的時間。
小結
創新,這個國際競爭的重器,帶動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在進入新經濟的今天,創科的作用更大。但要看到,2023 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為第12 ,比上年略退後1名。因此,要追上前列,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作者係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職業及評審局專家,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tJHDkzNpnhfSGHZS8CH2gVhdluyUPM1c0k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