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受困於若干“結構性”因素,而這些因素也正是一些人“唱淡”香港經濟前景的所謂“理據”。然而,從長遠看,近年出現一些新的變遷,加強了香港應對這些負面因素的能力,讓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露出曙光。同時,香港已開始推行的新發展策略正是直面這些“結構性”因素而制定的,只要這套策略能夠切實和全面貫徹,香港的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文| 香港 劉兆佳
香港有能力應對“結構性”負面因素
近期,“唱淡”香港的聲音甚囂塵上。這些聲音來自不同方面,但主要還是源於美西方的媒體和學者。最近,有人提出的“香港金融遺址論”和美國學者羅奇(Stephen Roach)拋出的“香港玩完論”頗引起關注和爭議。無疑,香港經濟在疫後復蘇的速度未如理想。出口不振,股市和樓市在低位徘徊,首次公開招股(IPO)的企業數量不多,香港旅遊業、零售業和航運業面臨困境等現象都令部分人對香港經濟前景不太樂觀。
“唱淡”者不但“唱淡”香港經濟的短期發展,而且還“唱淡”長期發展。他們的理由不外乎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沉重衝擊、利率高企,中國的經濟發展在“見頂”後下行並拖累香港經濟,美西方在貿易和科技上遏制香港,一些西方資金在美國的壓力和慫恿下開始從香港撤出,某些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逐步削減與香港的經貿聯繫,香港的產業結構過度狹隘且競爭力下降,全球經濟低迷,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等等。其中,不少原因被認為是“結構性”因素。
誠然,要準確預測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前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很少人能夠預測到中國過去幾十年締造的經濟奇跡,也很少人能夠想像到阿根廷在上世紀末崛起成為發達國家後急速倒退並變成一個經濟動蕩的發展中國家。就香港而言,當前經濟發展雖然遇到不少逆風,但我們不能因此斷言香港的經濟前景黯淡。就利率高企來說,香港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便失去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然而,美國也不能讓高利率長期化,不然美國的經濟也會承受不起。所以,利率高企不會是困擾香港經濟的長期因素。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過去,其對香港經濟的衝擊也會逐漸消失。
從長遠看,近年出現一些新的變遷,加強了香港應對“結構性”負面因素的能力,讓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露出曙光。不過,香港要重拾經濟持續增長的狀態,必須要經歷一個艱辛的過程,成果卻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充分顯現,更離不開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的睿智謀劃和群策群力。加之2019-2020年的嚴重暴亂所帶來的各種困難,香港的經濟發展難免在一段時間內受到拖累。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香港政治格局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歸祖國後一段較長的時間裡,香港遭受政治鬥爭、管治失效和社會分化的困擾。當前,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困擾香港幾十年的政治動蕩已經徹底完結。在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法律守護下,在“愛國者治港”新格局下,在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和合作下,香港擁有了一個對經濟發展有利的政治和管治環境。“反中亂港”分子和外部勢力不再能夠干擾和阻撓香港的經濟發展。
第二,被過去政府一直當作金科玉律的“小政府、大市場”方針正被逐步廢除。特區政府已經並會繼續加強其在經濟和民生事務上的領導和推動力量。政府會主動出擊,營造一個更優質、高效和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扶持香港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促進香港的產業多元化和科技化,推動傳統產業利用創新科技提升競爭力,積極到內地和海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吸引資金和人才到香港發展,增加經濟發展必須的土地供應,提升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經貿和金融聯繫等。尤其重要的舉措,是特區政府一改過去對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的消極被動心態,較為主動地推動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國家發展五年規劃以及配合中央的人民幣國際化大戰略。對於特區政府的主動作為,紫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62.5%的香港市民滿意特區政府的整體工作表現。
第三,為應對美西方不斷擠壓香港的國際經濟發展空間,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正在努力到非西方世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其中中東和東南亞尤為重要。香港希望強化其作為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橋樑角色,擔當“一帶一路”國家的高端金融、法律和專業服務者的角色,發揮“一帶一路”區域合作中各種樞紐的作用。當前香港正積極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關係夥伴協定(RCEP),讓香港得以深化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性。
第四,中國經濟正在復蘇的道路上前行。前段時間“唱淡”中國的聲音開始沉寂,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專家越來越多。美西方對中國在科技和貿易的打壓,並沒有達到遏制中國經濟崛起的目的。中國的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成為中國經濟長遠持續發展的動力。不少西方企業仍積極在華投資,來自中東國家的資金正在不斷增加。為應對美西方的打壓,中國構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著力於增加內需、壯大民企和引進外資,並已經取得顯著成果,維持了不錯的經濟增長率。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在北京召開,會議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光明,香港的經濟發展也肯定會受益匪淺。
第五,中央對香港經濟的支持在力度、深度和廣度上將會越來越大。中央會加大力度推進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統籌協調大灣區各城市在經濟職能上的分工合作。內地市場會對香港進一步開放。香港的專業人士在內地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內地資金和人才會進入香港。在中央人民幣國際化提速過程中,香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會更為鞏固和提升,所能夠處理的人民幣業務會不斷增加,新產業尤其是創科產業也會獲得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最後,世界經濟重心向東亞地區轉移的歷史大趨勢沒有改變,甚至會加快,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仍然會是各種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核心。美西方的經濟發展會被其不斷肆虐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所拖累。相反,中國成為推進新一輪全球化的領頭羊,並亟需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和建構新的國際經貿和金融秩序。作為一個開放度極高、營商環境優秀和競爭力超強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既可以與國家一起推動全球化和建構新國際秩序,更可以從中壯大自己的經濟能量、增強其他國家的經貿與金融聯繫以及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
香港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香港多年來所經歷的經濟困難促使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認真和積極思考在面對各種困難下的未來發展策略,並逐漸形成共識。這個新發展策略的主要特徵是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力開拓新的國際發展空間、推動香港產業結構的多元化、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壯大新質生產力和強化政府在經濟發展上的積極角色。當前,香港正在處於舊經濟發展模式和新發展策略的過渡期,仍然要面對不少困難和調整。沒有人能夠知道這個過渡期有多長,但這個發展策略的“轉軌”過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坎坷的過程中,一些產業、行業和專業會受到損害,而一些新的產業、行業和專業則會乘勢而起,獨領風騷。在這個歷史過程和大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將會是最大的受惠者。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將無法避免,對香港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也難免會帶來衝擊。因此,當務之急是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領導下,香港各界一方面要同心協力、同舟共濟推進香港的新發展策略,另一方面則要密切關注和妥善處理利益分歧和矛盾衝突,避免政治不穩。在中央的支持和區域相關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加入RCEP已經沒有懸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香港的新發展策略已經開始取得一些成效。比如,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香港在吸引海外資金和人才方面成果顯著。來自中東的資金源源進入香港,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西方資金減少來港的“缺口”。特區政府在扶持新產業上有所作為。2022年,由特區政府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港產“獨角獸”科企思謀集團(SmartMor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發和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大批來自內地和海外的英才進駐香港,對沖了因為部分香港居民移民海外所造成的人才流失。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人民銀行與金管局今年1月聯合宣布,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合共6項政策舉措,深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持續發展,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鞏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角色。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將為香港提供大量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創科發展必須的土地。香港與深圳包括前海的合作走上新台階。前述紫荊研究院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53%)的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一系列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措施表示滿意。
總的來說,儘管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受困於若干“結構性”因素,而這些因素也正是一些人“唱淡”香港經濟前景的“理據”,然而,香港的新發展策略正是直面這些因素而制定的,對推動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是“對症下藥”的。只要這套策略能夠切實和全面貫徹,香港的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Z7GoDCc8PHwKm70v3jMD3ntGHbcSvurVTUD.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儘管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受困於若干“結構性”因素,而這些因素也正是一些人“唱淡”香港經濟前景的所謂“理據”。然而,從長遠看,近年出現一些新的變遷,加強了香港應對這些負面因素的能力,讓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露出曙光。同時,香港已開始推行的新發展策略正是直面這些“結構性”因素而制定的,只要這套策略能夠切實和全面貫徹,香港的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文| 香港 劉兆佳
香港有能力應對“結構性”負面因素
近期,“唱淡”香港的聲音甚囂塵上。這些聲音來自不同方面,但主要還是源於美西方的媒體和學者。最近,有人提出的“香港金融遺址論”和美國學者羅奇(Stephen Roach)拋出的“香港玩完論”頗引起關注和爭議。無疑,香港經濟在疫後復蘇的速度未如理想。出口不振,股市和樓市在低位徘徊,首次公開招股(IPO)的企業數量不多,香港旅遊業、零售業和航運業面臨困境等現象都令部分人對香港經濟前景不太樂觀。
“唱淡”者不但“唱淡”香港經濟的短期發展,而且還“唱淡”長期發展。他們的理由不外乎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沉重衝擊、利率高企,中國的經濟發展在“見頂”後下行並拖累香港經濟,美西方在貿易和科技上遏制香港,一些西方資金在美國的壓力和慫恿下開始從香港撤出,某些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逐步削減與香港的經貿聯繫,香港的產業結構過度狹隘且競爭力下降,全球經濟低迷,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等等。其中,不少原因被認為是“結構性”因素。
誠然,要準確預測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前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很少人能夠預測到中國過去幾十年締造的經濟奇跡,也很少人能夠想像到阿根廷在上世紀末崛起成為發達國家後急速倒退並變成一個經濟動蕩的發展中國家。就香港而言,當前經濟發展雖然遇到不少逆風,但我們不能因此斷言香港的經濟前景黯淡。就利率高企來說,香港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制度,便失去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權。然而,美國也不能讓高利率長期化,不然美國的經濟也會承受不起。所以,利率高企不會是困擾香港經濟的長期因素。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過去,其對香港經濟的衝擊也會逐漸消失。
從長遠看,近年出現一些新的變遷,加強了香港應對“結構性”負面因素的能力,讓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露出曙光。不過,香港要重拾經濟持續增長的狀態,必須要經歷一個艱辛的過程,成果卻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充分顯現,更離不開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的睿智謀劃和群策群力。加之2019-2020年的嚴重暴亂所帶來的各種困難,香港的經濟發展難免在一段時間內受到拖累。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香港政治格局翻天覆地的變化。回歸祖國後一段較長的時間裡,香港遭受政治鬥爭、管治失效和社會分化的困擾。當前,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困擾香港幾十年的政治動蕩已經徹底完結。在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等法律守護下,在“愛國者治港”新格局下,在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和合作下,香港擁有了一個對經濟發展有利的政治和管治環境。“反中亂港”分子和外部勢力不再能夠干擾和阻撓香港的經濟發展。
第二,被過去政府一直當作金科玉律的“小政府、大市場”方針正被逐步廢除。特區政府已經並會繼續加強其在經濟和民生事務上的領導和推動力量。政府會主動出擊,營造一個更優質、高效和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扶持香港有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促進香港的產業多元化和科技化,推動傳統產業利用創新科技提升競爭力,積極到內地和海外,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吸引資金和人才到香港發展,增加經濟發展必須的土地供應,提升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經貿和金融聯繫等。尤其重要的舉措,是特區政府一改過去對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的消極被動心態,較為主動地推動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國家發展五年規劃以及配合中央的人民幣國際化大戰略。對於特區政府的主動作為,紫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民調顯示,62.5%的香港市民滿意特區政府的整體工作表現。
第三,為應對美西方不斷擠壓香港的國際經濟發展空間,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正在努力到非西方世界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其中中東和東南亞尤為重要。香港希望強化其作為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橋樑角色,擔當“一帶一路”國家的高端金融、法律和專業服務者的角色,發揮“一帶一路”區域合作中各種樞紐的作用。當前香港正積極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關係夥伴協定(RCEP),讓香港得以深化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的重要性。
第四,中國經濟正在復蘇的道路上前行。前段時間“唱淡”中國的聲音開始沉寂,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專家越來越多。美西方對中國在科技和貿易的打壓,並沒有達到遏制中國經濟崛起的目的。中國的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成為中國經濟長遠持續發展的動力。不少西方企業仍積極在華投資,來自中東國家的資金正在不斷增加。為應對美西方的打壓,中國構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著力於增加內需、壯大民企和引進外資,並已經取得顯著成果,維持了不錯的經濟增長率。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在北京召開,會議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光明,香港的經濟發展也肯定會受益匪淺。
第五,中央對香港經濟的支持在力度、深度和廣度上將會越來越大。中央會加大力度推進包括香港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統籌協調大灣區各城市在經濟職能上的分工合作。內地市場會對香港進一步開放。香港的專業人士在內地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內地資金和人才會進入香港。在中央人民幣國際化提速過程中,香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會更為鞏固和提升,所能夠處理的人民幣業務會不斷增加,新產業尤其是創科產業也會獲得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最後,世界經濟重心向東亞地區轉移的歷史大趨勢沒有改變,甚至會加快,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仍然會是各種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核心。美西方的經濟發展會被其不斷肆虐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所拖累。相反,中國成為推進新一輪全球化的領頭羊,並亟需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和建構新的國際經貿和金融秩序。作為一個開放度極高、營商環境優秀和競爭力超強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既可以與國家一起推動全球化和建構新國際秩序,更可以從中壯大自己的經濟能量、增強其他國家的經貿與金融聯繫以及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
香港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香港多年來所經歷的經濟困難促使中央、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認真和積極思考在面對各種困難下的未來發展策略,並逐漸形成共識。這個新發展策略的主要特徵是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力開拓新的國際發展空間、推動香港產業結構的多元化、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壯大新質生產力和強化政府在經濟發展上的積極角色。當前,香港正在處於舊經濟發展模式和新發展策略的過渡期,仍然要面對不少困難和調整。沒有人能夠知道這個過渡期有多長,但這個發展策略的“轉軌”過程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坎坷的過程中,一些產業、行業和專業會受到損害,而一些新的產業、行業和專業則會乘勢而起,獨領風騷。在這個歷史過程和大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將會是最大的受惠者。在利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將無法避免,對香港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也難免會帶來衝擊。因此,當務之急是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領導下,香港各界一方面要同心協力、同舟共濟推進香港的新發展策略,另一方面則要密切關注和妥善處理利益分歧和矛盾衝突,避免政治不穩。在中央的支持和區域相關國家的支持下,香港加入RCEP已經沒有懸念。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香港的新發展策略已經開始取得一些成效。比如,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香港在吸引海外資金和人才方面成果顯著。來自中東的資金源源進入香港,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美西方資金減少來港的“缺口”。特區政府在扶持新產業上有所作為。2022年,由特區政府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港產“獨角獸”科企思謀集團(SmartMor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對推進人工智能的研發和香港成為創新科技樞紐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大批來自內地和海外的英才進駐香港,對沖了因為部分香港居民移民海外所造成的人才流失。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人民銀行與金管局今年1月聯合宣布,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合共6項政策舉措,深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持續發展,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鞏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角色。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將為香港提供大量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創科發展必須的土地。香港與深圳包括前海的合作走上新台階。前述紫荊研究院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53%)的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一系列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措施表示滿意。
總的來說,儘管當前香港經濟發展受困於若干“結構性”因素,而這些因素也正是一些人“唱淡”香港經濟前景的“理據”,然而,香港的新發展策略正是直面這些因素而制定的,對推動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是“對症下藥”的。只要這套策略能夠切實和全面貫徹,香港的經濟有望再創輝煌。
(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Z7GoDCc8PHwKm70v3jMD3ntGHbcSvurVTU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