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進入以新發展理念為綱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轉折點。同時,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以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新能源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席捲全球,兩大趨勢在交織碰撞中孕育出新的機遇。憑藉深厚工業根基和歷史沿革,香港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機遇,形成新的自身優勢,以己之長,貢獻國家之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代表新銳發展力量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展現了應有的擔當。
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 陳祖恒
陳祖恒
2023年9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字字深意,象徵著推動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動力。“新”,代表著貫穿整條供應鏈的、源源不絕的創新——由新的工藝、新的材料、新的技術、新的生產模式到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新的技能,形成一個緊密聯動、環環相扣的創新循環;“質”,代表著質量,不僅是產品和服務要達致優質水準,更重要的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善用綠色生產技術,降低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使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做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生產力”,代表著整個供應鏈生態系統的產能,而不是局限於個別行業或工廠的產量。從上游的設計、生產,至下游的銷售、循環、再造,全條供應鏈在不同階段需要相互促進,從而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 塑造“新質生產力”
香港深厚的工業根基以及歷史沿革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香港不斷吸引國際領先科技企業陸續落戶本地,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及累積多年的國際經驗、信譽及網絡,高效、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和會計制度,成熟的金融市場,聯通世界的交通和數據網絡,以及完善的資訊科技基建和簡單透明的稅制等,躋身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和內地企業高質量“走出去”的“超級聯繫人”。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藉此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形成自身新優勢,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
智能微工廠——香港工業發展新方向
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四大中心城市和核心發展引擎之一,必須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使香港的創科生態圈與整個大灣區的供應鏈緊密結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此背景下,“智能微工廠”創新發展模式將成為香港工業發展的主流方向,透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靈活地管理和控制生產過程,採用先進的智能生產技術和系統,提升空間服務的能力、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形成智能空間,提供定制化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經濟持續增長。
迎接智能微工廠帶來的無限機遇,為本地企業和經濟帶來持續增長的動力,進一步引領本港工業發展,提升“香港製造”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優勢,成為發展智能微工廠的國際典範,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是香港工業發展的新起點。
發展新型工業化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於牽頭打造具香港特色的“智能微工廠”以及對創新技術方案的研發和實際落地應用,積極推動香港發展“智能微工廠”,協助多個本地傳統品牌設立智能生產線,涵蓋食品、金屬、生物科技、醫藥及汽車等各行各業。作為市場導向的領先研發機構,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於憑藉科研優勢幫助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提升“香港製造”的整體競爭力。同時,生產力局培育人工智能、微電子、大數據、新能源及生物醫學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各項“從1到 N”的先進科研成果轉化涵蓋先進製造、人工智能、數碼轉型、網絡安全等層面,超過90%的技術項目已於業界落地應用,近兩年來獲得超過200個本地、內地及國際重要科研獎項的嘉許。
為進一步支援傳統、新興及未來產業,生產力局成立了新型工業化發展中心,應對全球供應鏈對高端化、智能化及綠色化的要求。過去數年間,本局協助業界在大灣區成功推動了超過1,300個重點智能化項目和76條智能生產線在香港落地,範圍涵蓋各行各業,包括先進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等傳統產業。生產力局更積極協助業界申請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用於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實現產業升級轉型,資助額更高達港幣4,500萬元。
生產力局亦將於今年揭幕“新質生產力展館”,打造華南地區規模最大、質量最佳的交流平台,展示香港和整個大灣區處於國際領先水準的先進製造和智能生產線成功案例,配合香港特區政府落實《施政報告》中提出的2027年設立超過130條智能生產線的目標,同時突出香港發展創科、新型工業化及新興產業的優勢與潛力 。
生產力局未來將多管齊下,積極落實大灣區“9+3+1發展計劃”,於大灣區內地城市逐步設立9個“雙新”服務基地、3個卓越技術中心、1個研究院,加強為內地的企業提供研發和技術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生產力局亦將持續深化與本地、內地及國際科研機構及院校的合作,引進頂尖創科資源,包括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究所等。
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三大助力:安全發展、人才培養、綠色管理
推動“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對新科技的大量投入。面對日趨複雜的網絡環境,企業需提高應對網絡風險的能力。生產力局旗下的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ong Kong 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Coordination Centre,簡稱HKCERT),作為香港網絡安全的守護者,多管齊下為香港提供網絡安全事故消息和防禦指引支援,主要服務包括:與資科辦、香港警務處網罪科等機構合作清除可疑網站、推行本地人才培訓計劃、籌備與內地合作的網絡攻防演示、與澳洲Australian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AusCERT)續簽合作備忘錄等,共同建構網絡安全。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知識產權能夠激發創新活力,為創科生態圈提供堅實保障。生產力局正積極與香港特區政府相關政策部門磋商,推進由本局籌組及營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和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upport Centre,簡稱TISC),促進知識產權貿易,培育兼備專利知識的創科人才。
人才是實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既要培育青年人才,亦要協助原有勞動力增值,成為掌握兼備先進技術及環保意識的“新型人才”。生產力局培育、培訓並舉,全方位壯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生產力局轄下的生產力學院一直提供綜合化、高增值的培訓服務,為企業員工和學生裝備未來技能,藉以提升競爭力。課程內容豐富且質素深受業界認可,主要授課內容包含各類最新科技技能及知識,如炙手可熱的ABCD & R科技技能及知識: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以及機械人技術(Robotics)。學院未來將繼續積極配合國家發展策略,在學界、工商業及創科業界推動“新質生產力”,持續引入並舉辦多元化課程,以滿足相關技術、軟技巧以及管理人才的殷切需求。
生產力局視為香港培育青年科研人才及領袖為己任,每年舉行冬夏兩季實習計劃,為來自全球頂尖大學的實習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計劃包括實地考察本港和大灣區新型工業化發展成功實例、安排具豐富創科經驗的導師指導、與行業專家深入交流等,讓年輕人了解科技落地應用的成果、看到創科蘊藏的發展機遇,提升整體社會的創科氛圍。譬如於6月展開的2024年夏季實習計劃吸引了來自全球知名大學的實習生,孕育新一代“InnoTalent”之餘,更為香港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另外,香港的整體環境也能夠保證生產力局人才計劃的順利推進: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投放資源,吸引、發展和留住人才;香港是亞洲唯一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匯聚數以千計的頂尖學者和權威專家,擁有豐富的國際科研合作經驗。這些優勢為香港實現“從零到一”的創新提供了雄厚的基礎研究實力。透過“政產學研”高效合作,香港能夠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這項重要論述昭示了“新質生產力”的內在本質: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模式(如應用清潔能源、節能減排技術、氫能技術,採用新材料及新工藝等)是企業實現“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動力。生產力局致力推動綠色創新及新技術,局內多個國家級綠色科技研發項目除於海內外屢獲殊榮外,當中亦已有落地應用的實例,包括廚餘再生俠、智慧黑水虻生物轉化系統、冷電漿食品滅菌技術、可生物降解納米纖維空氣過濾膜、碳捕集混凝土等。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已成為企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衡量企業發展前景及價值的重要指標。制定ESG路線圖,促進企業達致更加環保和負責任的產業鏈。由生產力局牽頭,與商界聯手推出的“ESG一站通”平台(ESG One),以綠色科技推動企業拓展業務。加入“ESG一站通”的業界會員可免費進行線上ESG評估,取得績效咭,參與知識分享研討會、服務方案展示、交流會議等,加快達成其ESG目標。平台現已有逾170間支持機構及超過400間企業加入,成為綠色會員,其中包括商會及團體,往後將繼續推廣至更多中小企業,增加協同效應,共同創建平衡的ESG生態圈。
此外,生產力局亦為超過5,000家企業和機構提供了包括碳審計在內的技術諮詢服務,為150多間企業和機構完成ESG和可持續發展報告。為了培訓新型人才,生產力局於過去三年舉辦了超過400場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培訓課程,難易程度由基礎入門到頒發證書不等,吸引了超過15,000人次參與。
企業在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進程上,往往需要資金支撐以促進創新,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力局作為全港領先的資助計劃執行機構,為香港特區政府的10個資助計劃提供秘書處服務,致力了解中小企業的需求,提供專業意見,協助企業配對及申請合適的香港特區政府資助計劃,加快實踐智能製造,完成升級轉型。生產力局更積極籌備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透過自然語言處理(NLP)算法及大型語言模型(LLM)等深度學習模型,協助香港特區政府進行資助審批,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幫助企業競爭力提升。為協助中小企業更加了解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申請詳情,生產力局的“中小企資援組”提供免費一對一的企業諮詢服務,最近更加大力度針對中小企業在尋找技術及ESG方案的痛點,免費提供“技術支援諮詢服務”,全面協助中小企業持續發展。
與國家同頻共振 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動“新質生產力”對國家發展意義重大。內地經濟快速發展,從依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起步、代工及加工製造,發展至今天擁有全面生產線的水平,產品的質量節節提升,許多都已達到國際水準,使全球各地消費者趨之若鶩。同時,內地近年龐大的內需市場正在釋放巨大消費潛力,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人民對產品品質要求提升,不但推動了原始創新,工業發展亦隨之加快,技術日漸先進成熟,由以往的以生產量為主導轉向以品質為上。從產業角度來說,發展“新質生產力”即是推動科技創新,將科技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及產業鏈上,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為國家增添發展新動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香港正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科技為核心驅動力,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香港特區政府通過《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明確發展路徑,推出多項政策,加強基礎科研,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支持優勢產業發展,並積極融入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與內地合作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科產業鏈,推動國家工業發展走在世界前沿。
生產力局作為領先的科研機構,致力於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我們將繼續通過先進技術、人才培訓和香港特區政府資助計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化與頂級科研機構的合作,培育更多創科人才。同時,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將香港建設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支援企業在海外的業務需要,推動高水平“走出去”,提升產業鏈水平,全力支持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智慧城市,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以“創新改寫一切”!
(作者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文中圖片均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bYFd8dpZy4F9nNyWZkkgLveKwjbpXlK6Dgo.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