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鳴
《繁花》對白:折射時代洞見
《繁花》幾乎每一集、每一個主要角色都有精彩的對白,都很接地氣,網上有好幾個版本的“繁花金句”,有9句、10句、11句,還有20句、25句、35句等等。我很喜歡第一集開始“引子”的一句旁白“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很有上海灘品味。不過,劇中有的台詞很精彩,卻未必所有觀眾都能欣賞,特別香港觀眾。范總眼看三羊牌T恤衫一夜之間成為上海各商場的搶手貨,激動得突然大喊一句“戰上海,還看今朝!”我反問那位聊天的朋友:你知道范總這句話什麼意思嗎?他承認不懂。我告訴他,《戰上海》是內地一部電影名字,講1949年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包圍上海、解放上海的故事。“還看今朝”出自毛澤東名作《沁園春·雪》詩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當然,如果這部金宇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只是講上海灘紙醉金迷,就未免太俗氣,王家衛也用不着花10年來拍它。所以還有一句對白很重要,阿寶在香港的半島酒店偶遇前女友雪芝,曾經訛稱離婚後自己從海外到香港開公司當老闆,其實只是在半島酒店當侍應。阿寶勸她回上海發展,或者做自己上海公司在香港的代表,阿寶說:“現在上海到處都是機會”,但是被雪芝拒絕。那個時候,像雪芝這種選擇的人很多,像玲子願意回國回到上海找機會的人,反而不多。
1990年的上海發生兩件事,一是當年4月中央宣布加快浦東新區開發,二是同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正式開業,這兩件事對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繁花》第一集開頭旁白,1992年的上海“霓虹養眼,萬花如海”,這一年鄧公南巡,東方風來滿眼春,內地改革開放全面加速。黃河路是大上海的縮影,是大時代的縮影。離開這個時代背景,就沒有寶總和李李、玲子、小汪,沒有范總、魏總,爺叔也沒有用武之地。
90年代的上海“到處都是機會”,不少香港人對這句話很有共鳴。不同於早年到珠三角和潮汕地區的港商主要是開廠做企業,最初到上海的一批港商多是做貿易進出口生意。一位經常捐錢支持內地大學的知名女港商講述她和上海的故事,90年代某次隨商界訪問團回到她的出生地上海,發現商機處處,便利用自己認識外商又懂上海話的優勢,從零開始做起上海服裝出口生意,並且以眼淚攻勢從外貿公司成功拿到出口配額,由此奠定自己事業的基礎。
真實,是這部具有濃烈上海灘特色電視劇集在內地一開播就受到全國觀眾熱捧、半年後在香港播出同樣備受歡迎的最重要原因。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情節、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都幾乎完美無可挑剔。據說辛芷蕾為了演好穿高跟鞋風情萬種的李李,練走路練了3年。這部劇集有上海話和普通話兩個版本,我更喜歡看上海話版本,雖然不能完全聽懂,但在黃河路,在至真園、夜東京發生的種種事情,配上這種嗲聲嗲氣的“味道”才更有魅力。
而最大的真實,是全劇再現了90年代初那一個有些混亂、無序,甚至有些殘酷,但是機會處處、充滿希望和誘惑,人人希望賺錢致富的社會心態和生活現實,套用現在的說法,就是人人對美好生活充滿追求和嚮往。看《繁花》可以回味,也可以找回初心。
(作者係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香港資深傳媒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來源:《大公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5/Dw8VuBVnt53pBdKjT8F3mv8i8MUjC37OV0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