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應用讓不同行業都提高了生產效率,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媒體,接觸新事物,無論聽或看影片都離不開數碼化,在整個認知和交流的過程中,早已被數碼和AI包圍。因此,當今時代具備雙重特質,既為高等學府帶來挑戰,也伴隨著機遇。作為培育未來人才的機構,高等教育界的學科設計必須改革,要擁抱數碼化的轉變,同時亦要考慮就業環境,在傳授技能培訓與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因為顛覆性技術可能會取代現有的職業,同時也會創造新的職位。
教育界要深入探討數碼革命對高等教育的長遠影響,包括課程改革、人工智能(AI)在博雅教育中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可能過時等問題,以及在生成式AI時代下如何提升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的迅速發展,也必將引發新一場知識創新浪潮。
嶺大的目標是成為數碼時代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文理綜合研究型大學。現在正在推進的新的嶺大教學模式。包括從2024/25學年開始的,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目;最近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則把大學現有的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提升至學院級別,讓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跨學科學院的學生更容易進行交叉學習。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們具備AI素養和慎思明辨的能力,才能作出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研究,助力他們在創科時代脫穎而出。從而推動教育機構轉型,打造更具普及性和包容性的學習環境,並強調學術進步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突破性創新。
利用科技轉型高等教育,打造未來高等教育學府,直面高等教育數碼轉型的策略、機遇和挑戰,善用AI和前沿科技,為亞洲高等教育界創造一個包容且具賦權性的學習和知識交流環境。探索大學在數碼化環境中的革新教學、學習和行政流程,利用最佳實踐、成功案例和前沿方法,以應對未來勞動力的需求,打造一個為未來作好準備的教育機構,裝備學生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挑戰和機遇。這都是重塑AI時代高等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高等學府需要探索和堅持的。
(秦泗釗係香港嶺南大學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5/p7nDmNAOn61JbMtfex4jCkj3x3LlmyvPRU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