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敏康
日前,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發布。《公報》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方方面面的部署與指引。筆者根據初步學習,先談談自己的三點學習體會。
體會之一:深化改革仍然是主旋律與核心問題。《公報》十五次提到「深化改革」,而圍繞具體「深化」改革的措施就有二十項,包括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等等。筆者認為,如此宏偉的改革工程,當然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也需要全國各界認真學習和領會,齊心協力抓好貫徹落實工作。
加強民營企業法治保障
筆者認為,深化改革是在已有改革基礎上的升級版。《公報》明確指出:深化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為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目標明確,既令人歡欣鼓舞,也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努力工作。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跟香港休戚相關:祖國好,香港才會更好。香港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深化改革作出實質性貢獻。
筆者認為,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延續與發展的過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實行市場取向的改革,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92年,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二十大報告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居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專章首位。這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堅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恆心,一步一步向高水平邁進。
更需要指出的是,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而要實現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需要營造最優的營商環境。為此,未來要更加注重三件事:
一是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公報》明確提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非常重要,尤其對堅定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非常重要。為此,必須將對民營企業的法治保障落實到位。二是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進一步破除各類市場准入隱形壁壘,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強化公平競爭。三是進一步完善法治保障。誠如有學者指出:法治建設的品質決定着市場經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公報》明確指出要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體會之二:中國堅定開放國策,並已經成為全球化的表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以開放促改革已經成為長期堅持的國策。《公報》明確指出:必須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目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面臨西方國家的無理打壓,但中國仍然堅定全球化的立場。因此,開放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大國自信的象徵,更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的重要基礎。
構建更有效國際傳播體系
體會之三:樹立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公報》指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筆者認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尤為重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才能改變對中國的偏見。因此,要花大力氣講好中國故事。去年11月,國家宣布了一項試驗計劃,允許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的遊客免簽證入境15天。近期,中國所有對外開放口岸對世界各國人員實施2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而位於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1個對外開放口岸,對54個國家人員實施72小時或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這些新舉措,大大吸引外國遊客來中國休閒觀光,直觀了解中國的歷史與文化,親眼目睹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揭穿了西方政客對中國的歪曲誤導,值得繼續貫徹。
(作者係香港教育大學教授、香港湖北社團總會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大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