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船聲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發布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近日在北京會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殷切寄語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希望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夏寶龍主任特別強調,當前香港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必須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筆者認為,識變是應變、求變之始,是把握機遇之始,更是香港由治及興之始。
首先要識世界之變。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背景下,國際局勢正經歷著深刻變化。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頻發。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大,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全球經濟格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迅速發展。其次要識中國之變。在世界變局之中有一個最大的變量,那就是中國崛起。中國經濟結構正在逐漸轉型,從依賴投資和出口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向依賴消費和創新驅動。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統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由此帶來無限發展機遇。再者要識自身之變。香港已經回歸祖國27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往的自由市場催生了香港的繁榮,也衍生出不少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時代在變、條件在變、環境在變,“金字招牌”能否越擦越亮,值得每一位關心香港前途的人深思。
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要求香港必須有敏銳洞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扎扎實實的行動貫徹落實中央三中全會精神。在認識國際和國內變化的同時,找准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的科技創新體系,與內地加強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香港可以利用其國際化優勢,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和資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香港科技大學與深圳大學合作的創新項目,已經在人工智能和新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是加強人才體系建設。《決定》提出了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應充分利用國際化特色,一方面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和資本,一方面加強人才培養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品質、實效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未來,香港應持續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推動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三是金融改革與發展。香港應加強金融市場監管,推動金融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例如,香港可以加強與內地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鞏固其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同時,香港應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這將為香港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推進教育改革。教育是香港核心競爭力之一。面對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香港教育必須主動調整結構,借鑑國際先進教育模式,推動教育國際化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擦亮國際教育樞紐這塊“金字招牌”。
(作者係香港時政評論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5/tTp2Dk27YmfhlJ2nQd34SF46ZggGPTN3ob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