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冰淇淋店吸引年輕人大排場長隊,原因是該店推出多種藥膳冰激淩,例如,薄荷西瓜霜、野菊開心果、煙熏烏梅、竹香茉莉、山楂佛手柑、川貝枇杷膏等,還有東北長白山人參、冬蟲夏草作為加料。
有的消費者表示,體會到了「一邊吃冰淇淋一邊養生」的快樂,精準貼合年輕人「朋克養生」的真諦。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質疑,中醫不是不讓吃冷飲嗎,吃中藥冰淇淋的意義是什麽?
中藥冰激淩適合養生嗎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密切相關,寒涼食品因性質屬寒,易導致人體內陽氣受損,會影響脾胃功能。
冰淇淋屬於寒涼食物,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腹脹以及腹瀉等癥狀。如果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食用,還可能影響身體對藥物的吸收,或與藥性發生沖突,影響藥效發揮。
有的中藥冰激淩是將具有藥食同源特性的中藥材成分添加到冰淇淋中,以提供額外的營養價值或健康效益。但是,中藥冰淇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中藥,它們多是作為一種風味獨特、具有一定營養價值的甜品而存在。有臨床營養科醫生表示,中藥冰淇淋並無養生功效。
「中藥+食品」成新潮流
除了冰激淩,中藥還被應用於其他食品。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將中藥和雪糕相結合,打造國內首款中醫雪糕;重慶一家醫院將中藥材做成奶茶、糕點、棒棒糖;廣州一家中醫養生咖啡館推出多種中藥咖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了「藥食坊」烘焙店,提供麥冬清潤吐司、阿膠軟歐包、黃芪養生包、荷葉消暑包、當歸羅漢果吐司等多款養生系列面包……
「中藥+食品」意味著具備養生功效的中藥材可與年輕人喜愛的各種美食相融合,不論是受追捧的中藥茶飲、面包、咖啡,還是冰淇淋、雪糕,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藥食品,正在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藥食兩用有相關規定
根據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我國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目前已有上100種,包括人參、當歸、山奈、西紅花、草果、姜黃、蓽茇等,這些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
吃的是心理安慰和文化認同
由於有中藥背景加持,很多消費者在心理慣性作用下會認為藥膳食品多少會對身體有一定好處。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外,一些年輕人群體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年輕人群體對相關「周邊」的需求。
不過,大多數消費者對於中藥餐飲仍持有清醒態度,不相信偶爾吃一次中藥面包、喝一杯中藥咖啡,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他們只是希望借此表達自己的養生態度,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抽空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藥膳食品並非適合所有人
中藥首先是藥材,除了藥食同源的食材外,任何其他藥材都不能加入普通食品中。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臨床營養學主任醫師江濤表示,藥膳所用藥材必須是國家公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物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中的物質(食藥同源物質),遵循中醫藥理論配伍。
只要從藥食同源物質目錄中選用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製作藥膳都是安全的。如果使用超過範圍的藥材,需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辨證用藥,且不能對外銷售。在施膳時,也要遵循傳統中醫藥膳學的配伍禁忌,包括藥食同源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忌、疾病的食物禁忌、孕產婦的配伍禁忌等。
專業人士提醒,「中藥+食品」相關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前,須經過嚴苛的科學驗證和審視。無論是生產廠家還是市場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對這類產品「要求嚴格一些」。對消費者而言,也要保持理性認知,在了解個人體質的基礎上享受美味,真正收獲健康。
聚焦1:「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需要治療」是舊觀念
7月28日是第14個「世界肝炎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消除肝炎,積極行動」。肝炎通常由病毒、酒精、藥物等多種致病因素引起,一般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種病毒性肝炎。在我國,乙肝與丙肝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乙肝在我國仍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類型。很多乙肝患者曾被診斷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並被告知「不需要治療」,這是之前陳舊的觀念,早已被摒棄。大量研究證明,只要身體內有乙肝病毒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都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各項指標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
「乙肝是治不好的,只能終身攜帶病毒」也是錯誤的認識。隨著臨床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乙肝患者能夠實現乙肝臨床治愈,即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定期檢查、科學治療。
丙肝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很多患者並沒有明顯的不適,甚至轉氨酶都可能是正常的,但丙肝病毒卻在悄悄地損傷肝臟。我們呼籲丙肝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做丙肝抗體篩查。一旦確診就及時治療,以免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聚焦2:如何預防腺病毒感染
反復高熱,還伴有喉嚨痛......最近,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相繼「中招」,感染了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主要經飛沫、接觸和糞口途徑傳播。
腺病毒傳染性強,各年齡段人群均易感染,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其中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感染風險較高。人感染腺病毒後,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患兒感染後主要表現為反復高燒、咳嗽等癥狀,還可能引起咽結膜熱、角膜結膜炎、胃腸炎和腹瀉等疾病。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心慌、氣促等癥狀,要及時帶去醫院就診。大部分腺病毒疾病為自限性,輕癥患兒一般5~7天左右發熱可退,伴隨癥狀隨之改善。目前尚無可供使用的人腺病毒疫苗。加強個人防護是預防人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綜合來源:勞動午報、極目新聞、光明日報、上海新聞廣播、市場監管管理、南國早報、健康中國、合肥疾控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9/gm7wp7pzXfL4LWpM8QdgVzRtQhEEfqopIsY.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近日,上海一家冰淇淋店吸引年輕人大排場長隊,原因是該店推出多種藥膳冰激淩,例如,薄荷西瓜霜、野菊開心果、煙熏烏梅、竹香茉莉、山楂佛手柑、川貝枇杷膏等,還有東北長白山人參、冬蟲夏草作為加料。
有的消費者表示,體會到了「一邊吃冰淇淋一邊養生」的快樂,精準貼合年輕人「朋克養生」的真諦。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表示質疑,中醫不是不讓吃冷飲嗎,吃中藥冰淇淋的意義是什麽?
中藥冰激淩適合養生嗎
中醫認為,人體健康與人體內的陰陽平衡密切相關,寒涼食品因性質屬寒,易導致人體內陽氣受損,會影響脾胃功能。
冰淇淋屬於寒涼食物,容易對腸胃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腹痛、腹脹以及腹瀉等癥狀。如果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食用,還可能影響身體對藥物的吸收,或與藥性發生沖突,影響藥效發揮。
有的中藥冰激淩是將具有藥食同源特性的中藥材成分添加到冰淇淋中,以提供額外的營養價值或健康效益。但是,中藥冰淇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中藥,它們多是作為一種風味獨特、具有一定營養價值的甜品而存在。有臨床營養科醫生表示,中藥冰淇淋並無養生功效。
「中藥+食品」成新潮流
除了冰激淩,中藥還被應用於其他食品。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將中藥和雪糕相結合,打造國內首款中醫雪糕;重慶一家醫院將中藥材做成奶茶、糕點、棒棒糖;廣州一家中醫養生咖啡館推出多種中藥咖啡;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了「藥食坊」烘焙店,提供麥冬清潤吐司、阿膠軟歐包、黃芪養生包、荷葉消暑包、當歸羅漢果吐司等多款養生系列面包……
「中藥+食品」意味著具備養生功效的中藥材可與年輕人喜愛的各種美食相融合,不論是受追捧的中藥茶飲、面包、咖啡,還是冰淇淋、雪糕,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藥食品,正在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藥食兩用有相關規定
根據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
我國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目前已有上100種,包括人參、當歸、山奈、西紅花、草果、姜黃、蓽茇等,這些在限定使用範圍和劑量內作為藥食兩用。
吃的是心理安慰和文化認同
由於有中藥背景加持,很多消費者在心理慣性作用下會認為藥膳食品多少會對身體有一定好處。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外,一些年輕人群體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年輕人群體對相關「周邊」的需求。
不過,大多數消費者對於中藥餐飲仍持有清醒態度,不相信偶爾吃一次中藥面包、喝一杯中藥咖啡,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他們只是希望借此表達自己的養生態度,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抽空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藥膳食品並非適合所有人
中藥首先是藥材,除了藥食同源的食材外,任何其他藥材都不能加入普通食品中。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臨床營養學主任醫師江濤表示,藥膳所用藥材必須是國家公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物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中的物質(食藥同源物質),遵循中醫藥理論配伍。
只要從藥食同源物質目錄中選用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製作藥膳都是安全的。如果使用超過範圍的藥材,需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辨證用藥,且不能對外銷售。在施膳時,也要遵循傳統中醫藥膳學的配伍禁忌,包括藥食同源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忌、疾病的食物禁忌、孕產婦的配伍禁忌等。
專業人士提醒,「中藥+食品」相關產品進入消費市場前,須經過嚴苛的科學驗證和審視。無論是生產廠家還是市場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對這類產品「要求嚴格一些」。對消費者而言,也要保持理性認知,在了解個人體質的基礎上享受美味,真正收獲健康。
聚焦1:「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需要治療」是舊觀念
7月28日是第14個「世界肝炎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消除肝炎,積極行動」。肝炎通常由病毒、酒精、藥物等多種致病因素引起,一般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種病毒性肝炎。在我國,乙肝與丙肝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
乙肝在我國仍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類型。很多乙肝患者曾被診斷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並被告知「不需要治療」,這是之前陳舊的觀念,早已被摒棄。大量研究證明,只要身體內有乙肝病毒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都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各項指標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
「乙肝是治不好的,只能終身攜帶病毒」也是錯誤的認識。隨著臨床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乙肝患者能夠實現乙肝臨床治愈,即乙肝表面抗原轉陰。因此,乙肝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定期檢查、科學治療。
丙肝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很多患者並沒有明顯的不適,甚至轉氨酶都可能是正常的,但丙肝病毒卻在悄悄地損傷肝臟。我們呼籲丙肝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做丙肝抗體篩查。一旦確診就及時治療,以免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聚焦2:如何預防腺病毒感染
反復高熱,還伴有喉嚨痛......最近,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相繼「中招」,感染了腺病毒。腺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主要經飛沫、接觸和糞口途徑傳播。
腺病毒傳染性強,各年齡段人群均易感染,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其中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感染風險較高。人感染腺病毒後,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患兒感染後主要表現為反復高燒、咳嗽等癥狀,還可能引起咽結膜熱、角膜結膜炎、胃腸炎和腹瀉等疾病。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心慌、氣促等癥狀,要及時帶去醫院就診。大部分腺病毒疾病為自限性,輕癥患兒一般5~7天左右發熱可退,伴隨癥狀隨之改善。目前尚無可供使用的人腺病毒疫苗。加強個人防護是預防人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綜合來源:勞動午報、極目新聞、光明日報、上海新聞廣播、市場監管管理、南國早報、健康中國、合肥疾控等)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9/gm7wp7pzXfL4LWpM8QdgVzRtQhEEfqopIsY.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