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呼吸道感染無疑是家長們心中的一塊重石。流感、腺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感染一旦侵襲,不僅會讓孩子的日常生活陷入混亂,更可能帶來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對於這些疾病的了解和防範,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有哪些?不同部位感染有什麼表現?兒童應如何預防與治療?
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分類
根據感染部位如何分類?
兒童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根據部位分類,主要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兩大類。在解剖學中,通常以環狀軟骨為界限,將呼吸道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兩個部分。具體來說,喉以上的部分稱為上呼吸道,主要由鼻、咽、喉組成。而喉以下的部分則稱為下呼吸道,主要由氣管、支氣管、終末氣管和肺臟等臟器組成。所以,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鼻炎、咽炎、喉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
不同部位感染有什麼表現?
鼻炎:這是指鼻腔黏膜的炎症,可以由病毒、細菌、過敏原等引起。兒童鼻炎的主要症狀包括鼻塞、流涕、打噴嚏等。
咽炎:咽炎是咽部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兒童咽炎的主要症狀包括咽痛、吞咽困難、咳嗽等。
喉炎:喉炎是喉部黏膜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兒童喉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呼吸困難等。喉炎對於兒童來說屬於急症,病情變化往往非常迅速,可能在短時間內從輕度症狀發展到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氣管炎、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症狀都表現為咳嗽,部分有發熱、部分沒有發熱,其主要鑑別方法在查體跟輔助檢查方面。
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有哪些?
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病毒、細菌、真菌、不典型病原體。其中常見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等。
常見的細菌有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其中部分細菌是人體的定植菌,也就是說這些細菌在正常情況下與人體和諧共處,但在某些條件下,如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能會引發疾病。隨着監測手段的進步,某些院外機構可以進行呼吸道病原體核酸的監測,在門診經常可以遇到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核酸陽性的監測報告,這時需要進行系統查體及血常規等輔助檢查的佐證,才能確定這些細菌目前是不是引起呼吸道症狀的元兇。
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比較少見,最常見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就是常說的鵝口瘡,大部分是由於菌群紊亂或抵抗力降低所致,如經常出現真菌感染,需要警惕免疫缺陷,建議進行免疫相關檢查。
還有一大類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是不典型病原體,最常見的就是肺炎支原體,這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病原體,兒童普遍易感,大部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只有小部分是肺炎。
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後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為主要表現,體溫可高達39~40℃,部分兒童伴有咳嗽,但不劇烈,可伴有鼻塞、流涕、結膜充血等表現。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可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新生兒感染流感可僅表現為嗜睡、拒奶、呼吸暫停等。部分輕症患兒可自行好轉,多於發病3~4天后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及體力恢復可能需要較長時間。重症患兒可出現肺炎、肌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膿毒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對於持續高熱>3天,或出現呼吸困難、精神差、胸痛、頻繁嘔吐等症狀的患兒及時就醫。
流感病毒的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4天。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流感的罹患率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同時,對有流感接觸的高危人群可使用藥物預防(建議48小時內使用),如奧司他韋或扎那米韋(劑量同治療量,每日1次,使用7天)。
流感的主要治療為抗病毒治療:
①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常用的奧司他韋,以及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
②巴洛沙韋,對於≥5歲,體重≥20kg的兒童可使用;
③金剛烷類藥物,對於目前傳播的流感病毒毒株普遍耐藥,不建議使用。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範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體。除此之外,也是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體。
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臨牀表現差異很大。兒童早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侷限為上呼吸道,表現為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也可發展成肺炎,常見於嬰兒及<2歲兒童,表現為咳嗽、痰多、喘息、呼吸困難、餵養困難等。因此,對於嬰幼兒的病毒感染,建議及時進行病原學的檢查,並關注患兒呼吸情況,若出現呼吸困難、喘息、精神差等情況及時就醫。
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後無特效藥物,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後一般具有自限性,無需特殊治療,較少引起嚴重併發症。其主要治療原則為對症支持治療,緩解患兒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可試用干擾素抗病毒治療。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潛伏期為2~8天,通常為4~6天。目前尚無用於兒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帕利珠單抗是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可用於高危人群預防感染,但尚未在引進國內臨牀應用。因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仍然是避免感染的主要手段。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是兒童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毒,也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較為嚴重的類型之一。
兒童感染腺病毒後常表現為高熱,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現39℃以上的高熱,可伴有咳嗽、喘息(喘息多發生於6月~2歲嬰幼兒),輕症一般在7~11天體溫恢復正常,其他症狀也隨之消失。重症患兒高熱可持續2~4周,呼吸困難多始於病後3~5天,伴全身中毒症狀,精神萎靡或者煩躁,易激惹,甚至抽搐。部分患兒有腹瀉、嘔吐,甚至出現嚴重腹脹。少數患兒有結膜充血、扁桃體有分泌物。
目前,尚無明確針對腺病毒感染的特效藥物,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腺病毒一般具有自限性,無需特殊治療,較少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大部分情況下,治療原則為對症支持治療,以緩解患兒高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為主。對於合併嚴重併發症患兒需及時住院治療。
腺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21天,平均為3~8天,暫無預防腺病毒感染的疫苗,因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仍然是避免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體感染
肺炎支原體感染後以發熱或咳嗽為主要表現,病情較輕的患兒發熱或咳嗽可不劇烈,部分可自行好轉。而肺炎兒童常表現為中高熱,咳嗽較為劇烈,甚至出現類似百日咳樣的痙攣性咳嗽及長時間咳嗽。較為嚴重的重症支原體肺炎,多發生於病程1周左右,患兒可出現氣促或呼吸困難。因此出現持續高熱>3天或發熱>7天,或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精神差、頭痛、抽搐或頻繁嘔吐等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對於肺炎支原體感染,首選藥物仍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包括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等;對於耐藥支原體感染,8歲以上兒童可選擇四環素類藥物,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對於輕症肺炎兒童,不須住院,居家觀察治療即可。重症肺炎兒童建議及時住院治療。建議家長朋友們不要自行使用抗菌藥,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治療方案。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潛伏期為1-3周,目前尚無預防肺炎支原體的疫苗,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避免感染的主要手段。
呼吸道感染的預防
健康兒童應如何預防呼吸道感染?
兒童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飲食:保持均衡營養,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如白菜、菠菜、蘋果、葡萄等,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同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如生姜蒜、辣椒等,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
(2)適當運動:堅持體育鍛煉,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3)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和病菌濃度,從而降低感染的風險。
(4)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是在進食前、進入醫院、接觸生病的人或是出入公共場所之後。在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以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到空氣中。同時,妥善處理垃圾,避免在家中或公共場所中留下垃圾。
(5)避免共用個人用品:如毛巾、餐具、牙刷等,因為這些物品易於傳播細菌和病毒。
(6)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和充電的重要過程,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
(7)減少壓力:長期的精神壓力容易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應該適當減輕壓力,放鬆身心。
(8)佩戴口罩: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的地方,或是生病的人周圍,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止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到空氣中。
(9)接種疫苗:有疫苗可預防的疾病,要適時進行預防接種,有效預防傳染。
此外,還需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避免着涼。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當發生傳染病時,主動與健康人隔離,儘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
兒童呼吸道感染後應如何進行家庭護理?
兒童出現呼吸道感染後,家庭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孩子接觸到煙、酒、塵埃等刺激性物質;
(2)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多給孩子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的食物。避免讓孩子食用過甜、過鹹、過油膩的食物。同時,鼓勵孩子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3)保暖與休息:根據氣溫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避免孩子過度受熱或受冷。保證孩子充足的休息,有助於身體恢復。
(4)遵醫囑用藥:如果孩子需要服用藥物,家長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給孩子服藥。不要隨意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
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張英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兒科 主治醫師 付培培
文字整理:記者 李然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9/SvmCxYdDl0PEhORsPz6u2ByX6wP2zG7PtZo.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